来了!PPP一周要闻(7.04—7.10)
来自:
PPP城市化中心 发表于:2016-07-07 00:38:06 浏览:509次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会7月3日公告显示,《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保监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并自2016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保险资金可以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参与PPP项目的投资。相比2006年发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本次公布的《办法》简化了行政许可,明确取消了相关当事人业务资质审批、投资计划产品发行备案、保险机构投资事项审批等许可事项。同时拓宽了投资空间,放宽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等可行投资模式,明确险企参与PPP项目的要求,并删除债权和股权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以及自筹资金比例等资金约束。同时,强化风险管控,完善相关当事人职责,建立受托人风险责任人机制、净资本管理机制和风险准备金机制,落实市场主体风控责任。近日,南方鄂、皖、苏、赣、湘等五省多日连降暴雨,部分城市积水严重。中国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热议。按照水利部的安排,今年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将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公共水利设施仍然主要依靠财政投入,但是目前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同时,由于水利项目公益性质突出,其投融资亦面临较大难题。财政部和水利部力推PPP,希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水利投融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其融资方式涵盖贷款、企业债、信托等多种方式。水利建设项目贷款主要依靠政府回购资金偿还,有时金融机构要求将土地出让金的10%用来保障还款,因此水利建设项目相当于捆绑政府信用,金融机构介入也比较积极。困扰外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的两部正在起草的法律,终于被明确合二为一。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中国政府网消息披露,上述汇报过程中,发改委和财政部两个部门分别提请了“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的意见,其中许多内容重复交叉,还有不少意见相左。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强调,“我们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法制办一定要超越部门利益。在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吸收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于部门利益之上。在这一点上,法制办必须要有权威,‘说了算’!”这是国务院首次强调PPP立法合二为一,之前学界、业界已经对此有很多讨论,也达成了这一共识。PPP领域立法合二为一,将减少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不确定性,也让PPP实操问题可以在一部法律下解决,减少混乱。为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机构对有效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补短板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40多家金融机构和有关协会等建立了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今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金融机构加强联系,从政策解读、项目推介、形势分析、问题反映等方面主动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例如,为金融机构解读“三去一降一补”、“十三五”规划、鼓励民间投资、推广PPP模式等重大政策;向金融机构推介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大战略、民间投资、专项建设基金、中西部铁路、新兴产业和PPP等重大项目信息,引导金融机构跟投跟贷;与金融机构共同研讨经济、投资形势,认真研究吸纳金融机构的意见建议;听取金融机构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效投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在中国投资协会和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PPP中心”成立大会上,最抢眼的词就是“做真PPP”和“真做PPP”。现在的PPP中,建筑企业其实是占其中一个压倒性的主体,建筑企业除了传统的工程外,可以通过投资为自己创造项目,因而PPP对建筑公司吸引力非常大。但是很多建筑公司依然是传统观念,以施工为主,不像某些大型建筑商拥有强大的运营能力,他们在PPP项目完工后就急于退出,通过各种方式将项目转给第三方的运营商或者政府,因而他们在设计合同时会更多地考虑退出机制的设置,这样的PPP就失去了其全生命周期的特征,企业也不会在施工时为后期的运营考虑而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而国外的一些传统建筑公司,他们已经开始运用建设与特许经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这对他们的业务组合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优化作用,因而他们不会仅仅把目光放在施工利润上,而是做一个真正的PPP。国内建筑商应当打造自己的融资能力,运营能力,实现建设与运营的良性结合,这样才能在中国的PPP市场上找到出路,中国的PPP也会有更光明的未来。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