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为地方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来自:特色小镇投资     发表于:2018-03-03 07:32:11     浏览:281次

特色小镇建设,在神州大地已形成一股热潮。

究竟特色小镇的建设门槛有多高?

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哪些?

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做出了如下回答。

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

最起码需要20年时间!


问:去年以来,多个省市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比如要3年建100个甚至更多,在你看来是否可行?


冯奎:建设特色小镇所需要的条件,远远超过了一般综合体的开发,超过了房地产的开发,超过了一般人说的园区项目的开发。第一,它需要多种要素的综合。第二,特色小镇需要一个相对比较优越的交通环境,但它往往不在大都市的中心区,那么它周边的环境并不具备很多资源可以支持它。举个例子,都市区的“烂尾楼”,总会有人来接盘,无非价格问题。但是如果换成特色小镇,一看它在那半死不活,连救都没有人救它。


目前全国的建制镇就有两万多个,各类的园区上万个,各类的创新综合体数以千计,大家都是发展的空间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横空出世一些特色小镇,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的产品,很容易很快就“秋风扫落叶”。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它的这种创新的品质要求很高、很综合,要求在很小的空间上,把资源堆积起来。而这些往往都是这个特色小镇所缺少的,所以特色小镇的门槛,其实要求很高。


问:特色小镇的建设门槛,具体有哪些呢?


冯奎:很多人只是看到表象,误以为特色小镇的门槛很低。因为有些人误认为只是在开发一平方公里、三平方公里,最大不到十平方公里的地区,更大的我们都开发过,认为不在话下。有些人认为,特色小镇无非就是搞一到两个产业,而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了培育产业的经验。还有人认为,特色小镇所需要的这种资本量,并不像开发几十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要求那么大,因此他觉得,我已积累的技术、管理、产业,完全可以应对,“杀鸡焉用宰牛刀”。


但是这恰恰忘记了,特色小镇所需要的创新,所对应的时空条件,都跟以前迥然不同,它需要创新要素的集合,创新的难度、强度是以往所有的开发所没有的。再加上时代变了,现在特色小镇是在新常态条件下进行,我们的很多产品生产过剩,跟不上需要,特色小镇能够用到的现有资源有限。最后,特色小镇占地通常比较小,在很多地方具备休闲特色小镇想象的空间,所以面临的低水平竞争者非常多。


问:3年打造期是否太短了,像浙江的特色小镇的开发都持续了一二十年。


冯奎:确实。有很多特色小镇,都是从其他类型的空间开发中脱胎而出的,它的“根”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像浙江的这些小镇,因为在浙江一直有这种小空间开发的基因,如今称它们为特色小镇,但它实际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像达沃斯也可以叫做一个特色小镇,从施瓦布在那个地方创建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到现在也有将近50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里,沉淀下了很多文化、民俗,跟周围的景观逐步地融合。而我们现在是要在短时间内打造特色小镇。


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它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到基本的功能完备,这最起码得用20年时间,因此很多地方说3年打造成功多少特色小镇,这个实际上是一种很粗糙的说法或者是不了解其中的规律。如果一些地方,满足于一任政府之内,就要打造多少工程,只能是拔苗助长,只能是一堆形象工程。


问:浙江已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为何特色小镇会在浙江率先兴起?


冯奎:这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浙江有它的产业基础,尤其那种块状产业、特色产业,比方说像领带、袜子这些,产业很小,但是市场占有率很大,浙江这一类的小产业类型非常多。社会资本是第二个方面当地社会资本非常雄厚,小老板特别多。比如像慈溪,平均一户人家注册有四个公司。第三,他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一直探讨,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早就总结出所谓的“浙江经验”、“浙江现象”,指的就是小城镇加特色产业,小城镇、小产业、小投入,但是最后做成很大一个市场,他们叫块状产业。


再加上在这一轮特色小镇发展过程当中,浙江率先在政策上做了探讨,由省里面的有关负责人担任组长。包括工商、税务、科教、组织、人事、发改委、住建等很多部门都在研究如何推动特色小镇发展。


浙江有这种“将比较多的资源堆积在一个小空间”上面的创新能力,所以特色小镇在这个地方就率先发展起来了。

特色小镇能给政府

带来哪些收益?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阳泉6项目入选省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90.8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