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业务】2018年或将成为新时代政府债务元年,PPP模式新机遇


来自:中政智信     发表于:2018-03-15 21:29:07     浏览:261次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做好今年工作”的三大重点内容之一,并明确要求“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3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紧绷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这根弦。”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基调,地方政府也将加速推进地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却是高质量发展开局之年绕不开的坎,2018年也具备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环境。


2018年,地方政府依然需要通过财政投入拉动或撬动社会资本,促进地方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债券、PPP、政府产业基金现在是且未来长期内都将是地方政府投资经济建设仅有的三种资金来源(政府购买服务不能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这三种方式均需要有力的实际可用财力(非综合财力)保障。


地方政府每年偿本付息消耗了大量的实际可用财力,严重约束了政府用于经济发展的投资空间。地方政府性债务可分为显型债务和隐型债务,其中显型债务是指2014年底经国家审计署审定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系统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2015年后至今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2017年底显型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隐型债务是指没有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债务,主要是少量事业单位债务和大量融资平台债务。显型债务到期本金通过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置换延期,地方政府每年需要安排财政资金支付的是显性债务当期利息、隐型债务到期本息。


2018年出台“194号文”,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进一步减弱,借新还旧的债务维持方式行将艰难。地方政府为防范债务风险事件发生,将投入更多实际可用财力应付债务流动性风险,政府可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力将进一步收缩。


被动式债务管理模式难满足新时代化解债务风险要求

“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文件基本完善

2014年,“43号文”搭起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体系,之后不断出台系列细化政策文件。2018年“194号文”的出台,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旨在堵住隐型债务的主要来源——融资平台企业债券的进一步扩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特别是隐型债务规模的增速基本上被现有政策文件紧紧勒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开前门、堵后门”政策文件基本完善,为2018年地方政府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完善的法规依据。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延续营造稳定有利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 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 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是地方财政重要实际可用财力来源。中西部财政实力薄弱省市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势严峻的区域,保持中央对这些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长是这些地区能够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财力保障。


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最大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特别是融资平台债务的流动性风险。2018年,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的稳健货币政策,为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在债务风险总体依然可控的情况下,抓紧利用剩余的狭小融资空间化解债务风险留下了宝贵的契机。

 

最后,能否最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依赖于地方经济能否顺利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18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将开始加速转变。经济换挡期,处理好债务风险和发展间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2018年也是换届之年,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内容,将不会出现“新人不理旧账”的局面,理清旧账大概率将是新人的首要工作,各地方新一届政府将“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新时代,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或将在2018年有新的局面。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PPP模式新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总结了近五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提出了2018年的政府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国家在未来几年将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改造、污染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高科技及新兴产业、铁路公路等基建投资、污水处理、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扶持及改革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

(一)鼓励民资参与PPP项目

(二)打好三大攻坚战,

PPP助力重点领域工作

(三)政府切实履行职能,为PPP保驾护航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由于PPP生命周期往往会跨越几个行政周期,地方政府如果缺乏契约精神,必然导致社会资本丧失合作信心,使得PPP推广受阻。今年报告再次重申此问题,反应了国家对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信用体制的决心。这在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和第四批示范项目评审结果也有所体现,进一步强调了规范信息公开、落实责任主体的规定,强化社会监督,发挥项目入库的增信作用。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PPP不仅仅是投融资模式,在为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管理经验和效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工作制度方面具有更重大的意义。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所做出的努力,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深化发展。

版权声明:“中政智信”推送的文章,一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无法确认。部分文章推送时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做删除处理,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重磅!PPP条例再次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传递重要信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