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伦敦地铁的PPP之伤


来自:公共交通资讯     发表于:2018-07-26 07:35:31     浏览:220次

走进《公共交通资讯》,及时掌握公交领域的行业政策、管理理论、科技信息、专家观点和先进经验... ...


来源:地铁CC

自北京地铁4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PPP模式以来,很多城市都采用该模式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例如:深圳地铁4号线、南京地铁5号线、杭州地铁5号线、成都地铁18号线等。然而,在这些项目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们却应该保持冷静,这是因为地铁PPP项目的周期很长,需要我们警惕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正像流传在PPP业内的一句话:“PPP不只是一场婚礼,而是一段婚姻。”如何保障PPP项目的“婚后生活幸福”,需要每位设计者和执行者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思考。


最近,小编找到了一篇刊登于《伦敦标准晚报》上的文章,作者为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题目是《戈登,是你让伦敦地铁陷于瘫痪,责任由你承担》。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伦敦地铁采用PPP模式进行私有化改革,却在项目执行期内,造成伦敦市交通预算出现了14亿英镑的资金缺口。小编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具有警示意义,遂对其进行了翻译,并在此呈现给各位读者。我们希望国内所有的PPP项目设计者和执行者都能够看到这篇文章(这需要您动动手指转发一下),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伦敦地铁的覆辙,从而确保项目顺利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良性发展,使其造福于民。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以下为翻译的全文内容:

责任由你承担

财政部通知伦敦市市长,首都交通预算中14亿英镑的缺口必须想办法填补。但是,从一开始,正是白厅(指英国政府)让我们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

伦敦的交通线网濒临破产,但是人人都束手无策。伦敦交通局大约50亿英镑的预算中,出现了14亿英镑的缺口,很大程度上,这正是地铁私有化带来的恶果。财政部作为这个恶果的源头,拒绝承担责任,反而要求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自己想办法去融资。

伦敦的交通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处境类似。亏损数额大到财政无法解决,无望的前景让人不敢想象。财政部只好选择玩虚张声势的危险游戏。2008年11月份,交通部长阿多尼斯(Lord Adonis)拒绝了所有的再融资方案。财政年度临近终点,财政部也会照搬这一做法。

造成这次财政问题的很多原因要归咎于前任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而不应该是本任市长,而且围绕伦敦地铁的金融动荡更应该由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和财政部承担主要责任。这是因为1997年以后,布朗不顾伦敦和铁路行业的强烈反对,推动了地铁一部分运营线路的私有化,而随着利文斯通将整个事情搞砸而被告上法庭,公众的反对之声达到了高潮。

伦敦地铁的私有化项目主要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所谓PPP项目是指将有利可图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私人承包商,其本质特征是让私人承包商从项目中获得利润,而风险由国家承担。参与伦敦地铁项目的公司共有两家,其中第一家公司是Metronet联合体,它为其幕后老板们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些老板不但从财政部获得了许可,而且恰巧也是联合体的分包商,因此联合体可以自己定价。

就这样经过五年混乱的管理,Metronet终于破产了,但是其30亿英镑的借债却被获准转移给伦敦交通局,而自己只承担不到3.5亿英镑的损失。Metronet的许多分包商至今仍在运营。这样看来风险转移也不过如此。

至于项目的第二个承包商Tube Lines,现在有一些不好的消息是它也遇到了麻烦。Tube Lines负责经营朱比利线(Jubilee Line)、北线(Northern Line)和皮卡迪利线(Piccadilly Line),今年会进行合同评审。由于伦敦交通局必将根据法令强制承包商增加一些新的服务项目,而Tube Lines很可能会因此宣布破产(或者要求获得伦敦市政府无法承受的大额资金),看来这又是将一个烂摊子丢给了伦敦市政府。

财政部告诉伦敦市民,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责任不在于它,这件事真是令人发指。在2001年,财政部不允许当时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和他的交通专员——鲍勃?基利(Bob Kiley)为伦敦市的交通事业成立一家正规的上市公司。而布朗对地铁私有化的信念以及他对瓦德华的依赖,才最终导致合理的建议在思想狂潮和畸形控制权的交杂环境中被压制了下去。

如果所有事件都在法庭上解决,那么在去年2月,国家交通部部长鲁斯?凯莉(Ruth Kelly)的让步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她承认将20亿英镑的政府储备金用来支付Metronet的债务是错误的行为。很难看出,伦敦地铁的乘客从这20亿英镑的资金中获得了何种额外的好处,事实上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利润、注销债务以及令人费解的银行业务费和咨询费上。最后的结果却是没有人为这场灾难负责。

现在该怎么办?伦敦市的交通正在耗费着数十亿英镑的政府补贴,这在过去的国有化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作为80年代伦敦地铁的一名董事,我必须就利害关系声明一点:过去的伦敦地铁虽然用工制度较为恶劣,且在投资方面极其落后,但是至少它在当时是盈利的。

针对眼前的难题,约翰逊已经提高了票价,而且中止了利文斯顿主张的一些荒唐项目,比如修建泰晤士河口桥;运营跨河电车和牛津街电车;建设码头区轻轨到达格南的延长线;以及需要耗费6亿英镑补贴,又缺少乘客,却依然穿梭于伦敦市中心的公共汽车。如果现阶段依然开展这些项目,那显然是缺乏正当理由的,更不用说新买一些随上随下的公共汽车来取代铰接式公共汽车了——虽然伦敦市民很想这样。

还有一个耗费大量资金的项目是伦敦的Mary Celeste项目,也就是所谓的横贯城铁(Crossrail)。为了这个项目,伦敦市长承诺从交通预算中挪出27亿英镑用来抵补“未来的票款收入”。但是目前还没有这笔款项,而可能用作补贴的款项包括BAA(英国机场集团)承诺的2.5亿英镑、都市银行1亿英镑的“自愿捐款”以及从明年开始通过特别商业利率所增加的35亿英镑。即使这样却依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任何法律允许使用这些款项。

伦敦市一直以来就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网络,在过去无论通过何种不择手段的方法,这个交通网络都能安然的度过迫在眉睫的金融崩溃。但是,布朗当政的这10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欠努力工作在糟糕岗位上的所有员工一笔钱,并且他最应该首先支付一张14亿英镑的支票,而支付截止日期就在下个月底。

报纸文章页

注释

1. EVENING STANDARD《伦敦标准晚报》创办于1827年,是英国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集团(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旗下的一份地方性日报,每周一至周五以小报的形式发行。该报的内容以国际国内新闻以及伦敦市的财政为主,在首都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性报纸领域占有主导性的地位。2009年1月,由于财政状况不佳,《伦敦标准晚报》被俄罗斯商人亚历山大?列别杰夫(Alexander Lebedev)收购,后者于当年9月将该报转型为一份免费报纸。

2. James Gordon Brown(戈登?布朗),英国政治家,前首相兼前财政大臣。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布朗1968年加入英国工党,198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11日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主席。2001年6月8日连任英国财政大臣。托尼?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辞去英国首相职务,布朗接任,入住唐宁街10号。北京时间2010年5月12日凌晨,布朗宣布将向英国女王提出辞职,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卡梅伦出任新首相,结束了他3年的执政生涯。

3. Crossrail是伦敦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耗资260亿美元的铁路项目,该工程竣工后,会使伦敦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得到很大改善。 Crossrail铁路将把希思罗机场与伦敦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连接在一起,在60分钟内运送150万名乘客。这条铁路预计于2017年竣工,它会并入伦敦现有铁路网,其中包括伦敦地铁。

4. 瑞银华宝(UBS Warburg)是世界知名的投资银行,是瑞士银行集团(UBS)三大支柱之一。瑞银华宝总部设于伦敦,目前在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1995年瑞士银行以1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英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华宝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瑞银华宝公司。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翻译内容(注释部分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特意增加的),感谢各位读者的悉心阅读,由于水平有限,如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最后,小编要在此郑重声明,推出本期文章不是为了抨击PPP项目的各种弊端或者否定PPP模式在地铁行业的应用前景,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的看到PPP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其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始终保持这种态度,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良性发展,从而让政府省钱,让百姓受益。还是那句话,同为地铁人,大家彼此共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绩效考核PPP中的条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