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诚PPP热点观察」PPP项目市场情况以及从绿色环保视角切入PPP项目


来自:泰诚财富     发表于:2018-08-25 16:53:17     浏览:413次


管理库项目变化情况


(1)全国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项目情况


截至2018年6月末,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项目总数7749个、投资额11.9万亿元,与上季度数据相比净增项目329个,投资额4350亿。


图一:管理库项目数量季度变化(数据来源: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季报)


截至6月30日,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项目总数7749个,较上季度增长4.43%。管理库项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增长趋势放缓。


图二:管理库项目数量季度变化(数据来源: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季报)


截至6月30日,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投资额11.9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3.29%


(2)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截止2018年6月末,累计项目数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计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62.1%;累计投资额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合计占管理库总投资额的74.1%。


(3)项目地区分布情况


截止2018年6月末,累计项目数量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山东(含青岛)、河南、湖南,累计投资额较高的地区主要为贵州、湖南、浙江。其中,二季度新增项目数位居前列的地区为山西,二季度新增项目投资额排名第一的地区为浙江。


(4)落地项目变化情况


6月末累计落地项目总数3668个、投资额6.0万亿元,落地率47.3%。其中,6月新增落地项目344个、投资额4884亿元,落地率环比增加5.4个百分点。



2
近期全国PPP市场成交情况

(1)总体成交情况


截止至2018年7月底,全国中标PPP项目已达到11.52万亿元,其中7月全国共成交了183个项目,共计1923.97亿元。


图三:全国PPP项目月度成交规模变化(数据来源:PPP知乎月报)


自2018年1月至7月,PPP落地项目成交规模总体呈现平缓下降趋势,其中7月PPP落地项目规模较上个月有所增加,但项目个数有所下降。


(2)区域成交情况


截止至2018年7月底,累计成交项目金额前三位为云南省、河南省和贵州省。河南省、广东省和贵州省成交的项目金额排名前列,分别成交了365.0亿元、393.1亿元、169.1亿元。


(3)行业成交情况


7月行业成交项目金额前三位分别为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镇综合开发,成交金额分别为617.5亿元、243.5亿元、225.1亿元。


(4)月度十大项目


项目名称

所在区域

项目金额(亿)

南阳市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PPP项目

河南省南阳市

138.1700

东莞市镇街水生态建设(五期)PPP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

120.8768

东莞市镇街水生态建设(四期)PPP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

111.0525

中山市坦洲快线(一期)工程PPP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

74.7791

宁德上汽园区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

福建省宁德市

60.7866

河北省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华大街至藁城城区东)PPP项目一标段

河北省石家庄市

52.8177

自贡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四川省自贡市

51.3300

贵州市安新区综合管廊PPP项目

贵州省

49.5226

慈溪市新城河区块一期改造PPP项目

浙江省宁波市

44.6500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石歧)总部经济区开发运营PPP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

41.3009


(5)月度十大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

累计中标金额(亿)

中标社会资本所有权背景

中标社会资本上市否

东莞市清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

231.9293

国有企业

非上市

南阳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138.1700

国有企业

非上市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7.1508

国有企业

上市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74.7791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60.7866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52.8177

国有企业

上市

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51.3300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49.5226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41.3009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32.8558

国有企业

非上市


(二)绿色PPP项目的发展之路


从“热浪”到“寒冬”的发展趋势


截止2018年6月末,管理库累计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4,193个、投资额4.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4%、32.8%。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环保产业迅速被市场推向热潮,资本纷纷聚集于此,大量企业涌入,环保产业市场迅速崛起。但近段时间,环保产业迅速降温,仿佛置身于寒冬。


管理库绿色低碳PPP项目数量季度变化(数据来源: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季报)



2
迅速降温的原因分析


标志性事件:环保龙头企业东方园林遭遇“发债门”,东方园林一直是行业布局最快的环保企业之一,据统计,2017年东方园林中标的PPP项目金额高达715.71亿元,稳居环保企业中标业绩榜首。东方园林发债的事情对环保行业起到了负面影响。


严控金融市场的大环境:由于金融领域高风险的特征与国家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宗旨相背离,在此资本市场背景下,PPP绿色环保市场也日渐趋冷。


市场份额过度集中:由于绿色PPP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绿色PPP项目会存在行业集中度高、国企及上市公司充分受益,非上市民营企业逐步边缘化的特征。


有待完善的行业发展阶段:环保市场处于以建设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因此项目总投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打击了运营方的积极性。



(三)绿色PPP项目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法规的一路扶持


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2014

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

2015

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财政部、环保部《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

鼓励和引导水污染防治领域的 PPP 项目,建立合同约束、信息公开、过程监管、绩效考核的规范化PPP 模式

2016

发改委、环保部《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

在市政公用领域,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等 PPP 模式,加快特许经营立法

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

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一般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PPP模式运用较为广泛,操作相对成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中央财政将逐步减少并取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

2017

财政部、证监会《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

优先支持水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

《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

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尽快在该领域内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市场

(资料来源:兴业研究根据公开的相关文件整理)



2
绿色环保产业的需求与供给


需求侧: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以来,政府对绿色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为绿色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而推动了绿色环保产业的黄金时代的到来。中国拥有巨大潜力的绿色环保市场。市场需求巨大。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供给侧:由于受融资环境紧缩的影响,供给侧呈现出融资难、盈利不足的问题,倒逼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改革。



3
绿色环保PPP项目的发展要求


(1)绿色环保PPP项目进展


就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绿色低碳项目的进展个数来看,总体上出于处于执行阶段的项目个数均超过采购阶段的项目个数,因此说明了环保类PPP项目落地相对较快。绿色环保领域PPP项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度。


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绿色低碳项目的进展个数(数据来源: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季报)


(2)机遇与挑战并存


绿色环保领域的PPP项目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重视,以及其市场的巨大需求。为绿色环保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该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一:绿色环保领域以公益性的项目居多,过度依靠政府补贴的形式获得回报的机制无法获得项目长期的发展,因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回报机制亟需建立。其二:由于环保PPP项目投资一般具有可获得稳定的市场收益的特点,因此项目的投资数目较大。但由于目前该领域监管力度不够,各项环境指标未能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绿色环保领域的投资对质的要求将是该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绿色PPP项目发展的改进对策

 

1
金融市场创新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的绿色环保金融领域,仍然是建设企业占主动地位,市场急需吸引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由建设成本主导向注重服务转变,创新商业运作模式,让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运作本质。鼓励环保技术创新降低项目实施成本,让利社会资本方,实现社会资本的充分引流。


2
政府政策吸引,并完善制度监管


政府为吸引社会各资本方的积极参与,应针对绿色环保领域的项目公司出台相对应的优惠政策,降低环保公司的经营成本。同时完善环保治理的监管,建立各项环境治理的标准,给予环保项目考核规范。提升绿色环保项目的服务质量。


3
第三方机构模式规范PPP项目运营


绿色环保对专业化的要求较高,第三方咨询机构,能够提供详细的项目指标规模的测算,对项目质量及实施方案进行专业的评估,并且能够提供缺口补助等信息。通过咨询第三方机构,更能确保绿色环保PPP项目的专业化,有助于绿色环保PPP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中财PPP大讲堂:做好产城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动能转换赋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