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民企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


来自:投资e金融     发表于:2018-09-13 15:56:14     浏览:252次

如何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有不同的政策方向。一种方向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把目前“短”的方面补起来,另一种方向是继续加强民间投资,以“长”补“短”。从中央政策的角度看,采取了对基建和民间投资相互支持、两条腿走路的政策。

高位推动:

自上而下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一直以来,民间投资与民营企业都被视为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当前贸易战升级消费疲软的背景下,8月16日,国务院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明确采用三项措施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这是继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之后,国务院再次对促进民间投资领域有关事项做出重要部署,由此引来社会各界聚焦。

 

事件回放

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


 在会上,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牢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破除民间资本发展障碍,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解读此次会议的改革性举措,有三个重点:

第一,会议确定了扶助对象,即民间资本、民营企业;

第二,会议规划了发展方向,即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养老、医疗等领域;

第三,会议确定采用高位推动机制,由中央部署各部门、各地区全力支持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随后,各部门各地方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民间投资清扫障碍。


但是民间资本仍然面临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不少民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经营风险较大,虽然贷款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或是政府相关部门而言是公平的,但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相对更大,而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存在隐性担保关系,银行对于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更加“放心”,虽然“政策”公平,但民营企业仍难以获得“结果”上的公平。

针对这一情况,816国常会部署三大措施,并督促各层各级推进,进一步为民间扫除发展障碍。

2

时代机遇:

十年轮回基建扩张再次来临

当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根据7月10日美政府公布对华加征关税清单,中国的2000亿美元产品将被加征10%关税,出口受到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逐渐转移到内部。

另一面,从数据上看,7月当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8.8%,是2018年以来次低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速为6.5%,创下了近年来新低。从1-7月累计增速看,名义与实际增幅分别为9.7%和8.06%,均为近年来的最低,居民消费呈现疲软态势。

消费、出口和基建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前出口受到抑制、消费温和放缓,唯有基建投资是稳经济保增长的中坚力量,基建投资的十年轮回又到了。

 

事件回放

? 基建的第一个十年:从1997年下半年,亚太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增长乏力。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基建的第二个十年:2008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致使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国务院推出“四万亿”计划,在2009-2010年完成十项基建投资。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高层定调“大基建+补短板”,要求发力中西部地区、短板领域基建投资,以稳经济、保增长。加上此前723国常会提出,加快推进万亿地方债券在今年内发行及使用,可以说,万亿大基建时代已经来临!


3

势头向好:

民间资本发力PPP成基建投资赢家

(一)民间资本投资基建优势重重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从基建投资的角度,民间资本有以下三大优势:

减轻政府负债。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开发口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建投资,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负债,另一方面可以撬动民间资本,让投资“有门”。

促进产业发展。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推动力度很大,成效很好。

吸纳人才就业。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据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建,可以为更多人才提供就业岗位。

(二)民间资本成大基建时代赢家

从中央政策的角度看,目前采取基建和民间投资双面互助支持、两条腿走路的政策。目前,PPP仍是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最主要模式,从PPP模式的本意看,民间资本无疑最符合要求,因此要打通和拓宽民间投资进入重点基建领域的渠道,一定要加快推进PPP项目的发展。

9月6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将采用四大举措让PPP持续发力。并公布相关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中标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约3800个,占比接近47%。由此证明,在此前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实际效果好于预期。

结合近期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选拔优先向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倾斜的情况,PPP项目在今年下半年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在“大基建”时代中是最大赢家。


全面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投资基建,有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推介更多好项目,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可以推进稳经济保增长的目标;

第二,将民间投资引入基建等领域,可以减轻政府负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能去杠杆;

第三,财政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发力,使民间投资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推进PPP要任务是加快专项立法,完善PPP项目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对PPP项目各方参与主体,必须要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契约,打消民营资本顾虑,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而促进各方之间有效合作,促进PPP模式在我国市场中的推广和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资本圈地可以休矣环保业应回归技术驱动的正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