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实录】|圆桌论坛:PPP融资与创新(上)


来自:昊育教培     发表于:2018-09-17 23:16:27     浏览:306次
本文为中国投资协会2018年PPP年会圆桌论坛(二)内容实录上篇,主题为PPP融资与创新,主持人吴亚平,范永芳做引导发言,尹昱、张继峰、姚磊、杨荣南等专家参与讨论,中国PPP服务平台为您独家整理。

圆桌论坛:如何做到PPP规范有序发展(上)

圆桌论坛:如何做到PPP规范有序发展(中)

圆桌论坛:如何做到PPP规范有序发展(下)

柴寿钢

下面进行第二个圆桌讨论,题目是“PPP融资与创新”。有请吴亚平主任等六位专家上台。


吴亚平

我们第二组比上一组聚焦一点,第一是目前PPP融资落地本身是一个焦点问题。做PPP有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专业化,第二个是投融资落地。第二是第一组讲了很多规范操作层面的问题,包括顶层制度设计,以及中层、底层的操作问题,这样便于我们聚焦到PPP项目的投融资落地问题。

我们这组的成员有的来自银行等融资者,也有的是PPP项目投资者。投资者和融资者其实也是矛盾共同体。首先我们有请中国PPP基金的投资总监范永芳,给大家分享“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PPP项目的可融资性”。


范永芳

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今天的角色实际上是添砖,在添砖之前先给大家致个歉,大家手中的这个书面的PPT不是最新版的,我现在报告的这个是昨天晚上又修改过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向会务组或我个人要电子版的。

我报告的主题是“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PPP项目的融资性”。我的报告分五部分:一、前言;二、当前形势;三,从微观来看,具体到项目来看,影响可融资性的主要因素;四,从更深层次看,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五,建议。

引导发言


1
前言

咱们国家推广PPP四年多,真正的落地率并不高。这是截止到2018年6月底的数据。截止到二季度,开工的25000亿,只占到管理库的21%。

大家现在都认识到融资问题、既包括项目资本金也包括债权融资是影响到PPP项目全面落地和全面启动的关键问题。到底影响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如何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优化和改善来提高PPP项目的可融资性?更进一步讲,如何通过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分析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PPP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何通过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分析来协助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相关各方进行理性的思考、决策与工作?

我们是希望通过可融资性的研究,不仅仅是从微观上解决一个项目的可融资性问题,更希望解决系列的相关问题,包括项目到底该不该上马、该不该采用PPP模式、PPP实施方案可不可行,协助政府选择靠谱的社会资本、协助社会资本选择投资风险相对可控的投资区域、以及让大家的决策更加理性、行业更加诚信、让信息更加透明,推动PPP模式的行稳致远。

2
当前面临的形势

1、从国家层面,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部署和决策。在目前形势下,对于稳增长和弥补基础设施短版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最近财政部要出一个文件,是关于进一步规范PPP的意见,要继续推进PPP规范发展。

2、从行业共识方面一是PPP不会停;二是PPP要规范发展;三是PPP不能包治百病,要理性推进。

3、从地方政府方面,需求依然旺盛(管理库7749个项目,入库项目金额近12万亿),政府更加理性。今年上半年财政部PPP中心也对10%进行了统计,253个地级市、县区超过了10%的财承要求。但是经过清理整顿,目前只剩30多个县超10%。地级市以上的普遍不超10%。10%的财承上限执行更加严格、行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项目投资风险趋低、项目运作普遍规范。关于规范性,从今年以来大家逐渐了解到,去年下半年大家都在说规范性,但是什么规范、什么不规范不太清楚。现在行业内,对什么是规范的、什么是不规范的,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从政府的角度,我个人认为,项目应该是普遍规范性问题不大。

4、社会资本方面,国资委有几个统计数据,央企是现在做PPP的一个骨干力量,央企占PPP市场的50%以上。但是我感觉大家看问题不要绝对化和偏激化,国企不一定效率就低,民企也不一定效率就高。包括与平台公司和地方国企比,社会资本也不一定比地方国企做得好。这个要客观地看。但是央企现在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一方面,央企要稳增长,必须继续做项目。另一方面,资金的限制,包括各种限制,依然会影响和限制央企的规模。

这种情况给地方国企和民企带来机遇,但是他们能不能接得住?现在很多项目本身质量不高,即使是让民企来做,民企也不愿意来做。

金融机构这一块,这四年金融机构可能是最理性、最稳健。当前PPP项目落地率低,没有钱是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没有钱?不能说金融机构不配合,金融机构也是从它自身的立场、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角度来考虑,在债权融资方面,目前的PPP项目风险比过去政信类项目更大,包括贷款主体、增信主体、投后管理的复杂性等等都有所增加,还有贷款期限,原来贷款期限是短期,现在是长期;原来做一个项目三年五年,现在至少十年。所以金融机构不愿意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大家今天吐槽咨询机构很多,但是现在他们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是在不断增强,整体水平普遍提高。大家如果客观地、理性地听一听,不要义气之争,大家会发现每一个相关方都在吐槽,都觉得自己的日子很难过。但是整体上我个人感觉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整体向好,前景乐观,机会多多,当然挑战困难也不少。

但是有压力我们才能有动力,有压力我们才会更加努力。下个月就是咱们69年的国庆,咱们这个伟大的国家,69年的时间赶英超美,是一代代人生于忧患,在压力下创新奋斗,才有我们的今天。我们PPP目前这点困难和问题,我感觉相对小的多。并且PPP行业有很多专家和能人,我相信通过努力,PPP一定能够做好。

3
影响可融资性的因素

从项目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具体一个项目到底影响可融资性的因素有哪些?这一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是六方面:1、项目本身质量。2、社会资本能力;3、区域政府情况。4、合同体系情况。5、风险管控情况。6、金融机构自身。

有的项目先天不足,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比如我们把项目看成一个姑娘,只要不是有不能结婚的原则性问题,虽然我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能否通过提高其他因素,比方说通过社会资本多理解、通过政府多给点儿嫁妆,我们这个姑娘是不是也能嫁得出去,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六个因素,达到百分之百完美当然是理想的状态,但是只要不出现大的原则性问题,一个因素不足,通过其他几个因素整体上协调提升,从而实现项目的可融资性和合理的融资成本,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

(一)项目本身质量。

1、基础资产的质量不但影响到融资问题,投资安全、投资目标、后续的运作都跟基础资产质量有关,这个一级指标下面有很多二级指标,包括行业的情况。看看我们做的可研报告,包括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自己做的可研报告,大家很少对行业做出研究和分析。

2、必要性。两方面:不仅仅是政府考虑要不要上马这个项目、做PPP的必要性,社会资本也要考虑必要性,考虑这个项目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战略和发展规划。

3、合规性。这个现在也是底线,不多说了。

4、收益水平和现金流分布情况。这个是金融机构在做融资的时候要考虑的。金融机构也要做财务评价,看到底能不能还本付息和实现合理回报。当前形势下,大家要做理性地选择。

5、项目实施方案质量。

(二)社会资本能力。

(三)区域政府情况。

除了明显违约和出问题的,对区域政府的履约能力和信誉情况,我个人认为是比较难判断的。

(四)合同体系情况。

(五)风险管理。

(六)金融机构自身问题。包括对国家政策的过度解读和执行问题。

4
影响PPP项目的可融资性的深层次因素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PPP初心,决策时的理性思考、我们的法律、制度体系、契约精神、履约精神等等,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考虑整体行业的可融资性问题很难得到普遍性的解决。当然,优秀的项目还是会容易解决融资问题的。

5
建议

1. 思想重视:相关各方提高对项目可融资性的重视,将其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PPP实施方案编制、投资区域选择、社会资本选择、合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考虑作为强制性内容。

2. 工作前移:相关各方在前期工作中,重视金融机构的引入,由金融机构协助对项目的可融资性进行判断、研究,并结合金融机构的建议来形成可研报告、实施方案及合作合同的相关条款。

3. 加强研究:加强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建立实用模型,模型包含相关综合指标,并通过既有大量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以增强其准确性,同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为相关各方提供参考。

4. 统筹考虑:PPP项目的可融资性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我们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做出可融资性的判断,更主要的是如何解决项目的融资问题?如果一个或部分因素存在不足,建议可以考虑通过对其他关键因素的加强来提高项目的可融资性。

5. 理性思考与决策:相关各方均能尽量地理性思考、理性决策,地方政府上马具有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社会资本围绕自身的战略、规划选择正确的方向量力而行,咨询机构因地制宜、挖掘项目的潜在价值,金融机构理性判断、不过度要求、不错杀项目;等等。

6. 制度建设:推动PPP条例及配套制度建设,尽快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7. 诚信建设:对相关各方未能按合同约定履约的,加大对违约责任追究力度,建立PPP行业黑名单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让相关各方增强诚信意识、言而有信,让违约者受到惩罚、没有市场,共同推进诚信行业的建设。



1

【西安班】片区开发PPP项目专题研修班

 (土地相关、案例分析及沙盘演练、融资与运营)

徐玉环、李鹏、刘志刚

  11月

2

【上海班】

CAD、BIM 协同设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研讨会

邓雪原

    10月29-30号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发改委韩志峰:推动中国式PPP发展的十大重点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