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邦观点】PPP模式在农村供排水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上)


来自:昊育教培     发表于:2018-12-20 20:50:54     浏览:313次

作者:济邦咨询 高级经理  王雪

                   经理       蔡芳方

                   经理       王一鸣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指出,“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重点任务,“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做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410号)提出对于“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8年三季度报显示,三季度环比新增项目前三位的分别是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环比新增投资额前三位是城镇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建设。通过模糊搜索发现,目前项目管理库中涉及农村/乡镇供排水的项目有700多个。投资人也越来越重视农村供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

因此,如何很好地运用PPP模式来合理运作农村供排水项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数个农村供排水项目的经验总结,针对项目准备阶段、采购阶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实施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和其他落地相关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希望对未来此类项目的落地及实操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村供排水领域的现状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根据项目调研及实操总结,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口分散、管网辐射广,建设及管理成本高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广,居民聚集区域较分散的情况,为引水到每家每户,供水管网分布十分零散。相较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农村的管网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均会高出许多。此外,农村地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滞后于需求的状态,供水工程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管理成本。

2、监管维修不到位,管网漏损严重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对供水站及管网的监管意识,设施设备长期缺乏专业人员维护与管控,监管与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部分管网设备老化、破损,漏损严重。

3、现有水价与供水成本严重不匹配,缺少充足的收益来源

     因水价形成机制等历史原因导致现有水价与供水成本不匹配,往往需要地方政府对其进行补助或补贴。当然这一问题在城市也普遍存在,在农村因水费缴纳的不及时,相关问题更为突出,这导致项目缺少充足的收益来源,更新改造支出无从谈起。


(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普遍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技术相对单一,导致农村污水治理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污水来源广,性质复杂

     农村排放的污水中,不仅有大量生活污水,还有农业生产污水、农村生产与服务污水等非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类别不同决定着污染物含量有很大不同。在不同区域,污水水质有着较大差异,情况比较复杂。

2、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困难

     农村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地形也比较复杂,导致污水排放较为分散且范围较广,加之部分地区排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给污水集中收集造成很大困难。

3、污水处理率较低,存在直排情况

     随着农村生产建设的深入,乡镇企业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用水量在不断增长,污水的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加。除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部分已建好的污水处理站因缺乏有效监管和技术支持,污水处理率偏低或污水处理站长期闲置甚至停运的情况。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情况较为突出,此种行为会给农村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4、污水处理费收取困难

     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意识观念等原因,农村污水处理费很难收取到位,存在村民缴纳意愿不强或者抵触收缴的情况。


(三)农村供排水领域出现的共同问题

     上述问题分析可见,目前农村供排水领域存在诸多共同问题,包括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地形复杂导致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缺乏充足的项目收益来源,以及监管不到位或老化导致的设备设施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通过PPP模式的应用得到部分解决。


PPP模式在农村供排水领域应用分析

最近课程:2019年1月17-18日 *上海 【张燎、李竞一、熊伟、郝成斌】从项目履约监管、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构建、PPP项目中期评估管理等维度出发,致力于建立以PPP项目为载体,以全过程绩效管理为核心,以全方位中期评估为保障的PPP项目履约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PPP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重磅,寿宁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开工动员大会隆重举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