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PPP大时代,民企如何作为?


来自:雪松控股     发表于:2016-07-18 19:30:00     浏览:436次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例题分析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庞大需求,然而政府却容易陷入资金不足的尴尬局面,PPP模式似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一把钥匙。

随着时间的推移,PPP概念逐渐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标签,似乎所有已知或新的项目都能在公共管理部门与私人部门间形成合作关系。

当然,事实也正是如此。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目前已实施的PPP项目应已超过7000个,其中污水处理行业有2000个以上,燃气行业有1000个以上,市政道路项目则有3000到4000个(含BT项目),此外在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厂、学校、医院乃至于城镇开发领域,也都有不少以PPP模式实施的案例。

洮水水库公益性水利项目



洮水水库项目作为我国首个大型公益性水利项目采用PPP模式的成功典范。开创了我国水利项目投资体制创新的先河,该项目于2004年11月完成PPP招标,2012年12月工程竣工电站发电。

项目成果显而易见:政府全面实现了公益效益,保障了公众利益;政府缓解了财政压力,社会资本实现了预期的收益,达到了政府、社会资本共赢的局面;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提高了公益性PPP项目的运营效率。

●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北京地铁4号线为首条采用PPP方式建设运营的路线,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分为A部分107亿元土建投资和积淀投资,其中B部分47亿元由社会投资组建项目特许经营公司负责。

项目初始,港铁聘请了专业的客流预测机构对人流进行预算,以此与政府约定,若地铁人流连续3年低于预测人流,政策就需要补贴相应的费用;

若人流持续高于预测人流,则政府能够分享一定的超额收益。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发挥公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以更加经济、富有效率的方式完成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制造与供应。

●保障房君华·锦云项目



雪松控股的保障房PPP模式在于由企业筹集资金按商品房的标准建设楼盘小区,政府再低价回购部分楼盘,剩下部分留给企业作商品房售卖,达到保障房与商品房同标准建设同社区混居的效果,而且企业仍然可以实现盈利。

除PPP模式下的保障房外,雪松控股的PPP政府服务项目还包含PPP模式下的路桥、市政配套、公用工程等项目的开发,目标是以“良心企业、温度工程”成为PPP模式下全国最大的政府服务提供商,目前已在广西南宁等地拥有成功实践项目。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PPP模式凭着相对于传统模式的巨大优势,可以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现今,政府部门也越来越热衷PPP模式。

财政部发布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和《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等多项文件都暗示着未来PPP模式将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已经高达23.6%。

之前政府在城市兴建基础设施,多采用BT(建设—移交)融资模式,但后续的经营不善等弊端,导致多地的商业银行大批削减甚至不再批准BT项目资金,造成地方急缺建设资金,庞大的资金负担。

地方政府融资遭遇瓶颈;土地财政难以为继;预算限制日益紧张;银行消减项目贷款,种种原因使得政府迫切需要破解之道,因此,PPP模式如今愈发受到政府欢迎。

PPP模式推广以后,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极大的缓解了资金压力,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此外,PPP模式能吸引民资参与,减轻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压力。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在现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收入的39%来自政府协议支付,34%来自用户付费,23%来自税收优惠等各类政府补贴。可见PPP项目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政府。

PPP模式还转换了政府职能,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PPP至少将产生六个方面正面效应:第一,缓解面对城镇化、老龄化历史进程的财政支出压力;

第二,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形成“1+1+1>3”的机制;

第三,为一大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打开进一步生存发展空间;

第四,联结、对接意义重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改革与全面改革实质性深化;

第五,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化建设,培养营商文明;

第六,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优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选择性“聪明投资”,增加有效供给。

PPP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降本”的效果,PPP实现“降本增效”的前提是政府行业服务、绩效考核标准要细化明确,并能有效监督社会资本按标准运营。

否则,社会资本在逐利本性驱使下,为节约成本而降低公共服务水平。

比如,公车运营实行PPP后,如果没有明确的公交运营标准,企业可能会减少班车数量、增加发车间隔、提高车内拥挤度来获得更高收益,从而降低了公共服务水平。

保障房实行PPP后,企业如果没有完善周边配套设施、质量低下,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阳光、公开的使真正的需求者入住,那么“保障房”也就失去了其“保障”的意义。

对于保障房,很多人的映像也是建设资金紧缺、质量低下、选址不当、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海外工程承包如何升级国际PPP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