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报道改革开放40年南昌财政工作成绩


来自:南昌财政     发表于:2018-12-25 17:30:13     浏览:271次

12月22日,《中国财经报》以“踏浪前行风正劲”为题,大篇幅报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财政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鼓舞我市财政政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请看详情↓↓↓

展开南昌财政事业40年发展长卷,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亮眼的成绩:

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完成845.33亿元,是1978年2.51亿元的336.78倍,年均增长16.09%。

2017年,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53.12亿元,是1978年财政支出2.49亿元的262.3倍,年均增长15.35%。

2017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幅、税收占比,首创六个全省第一。

2017年,3个县区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17个乡镇(街办)公共财政收入超亿元。

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财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市机关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一等奖……

一组组数字,书写的是财政事业铿锵前行的步伐;一项项成绩,镌刻的是改革开放坚实有力的足迹。

01

当好理财“大管家”做强发展“聚宝盆”

位于南昌市新建区的中至数据集团是家主营业务涵盖数字营销、数字娱乐和数字生活多个板块的互联网企业,2017年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

集团财务负责人陈玮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南昌市良好的财税环境。”数据显示,仅减税降费政策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2015—2017年度,该集团就节约费用1142万元。

这只是南昌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小缩影,南昌财政紧紧围绕各时期的工作重点,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信用担保等财政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2009年,整合资金,建立了10亿元市级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业、项目、企业的扶持。

从2013年起,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以昌工控股为依托,设立南昌市重点产业投资引导资金,运用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从2013年9月至今年上半年,通过“财园信贷通”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55.26亿元,放贷5234户次。

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双创空间、公共服务和投融资体系、核心示范区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用3年时间分别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23家和46家、市级“洪城众创”92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12家、市级孵化器2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345家增长到2017年的619家。

落实降费减税政策,从2016年到今年8月,中央及省级出台的相关取消、减免收费的相关政策涉及市本级达46项,企业运营成本持续降低。

良好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更为培植优质税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昌市的财源结构从1978年主要依靠农业税和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转变为如今行业贡献以实体经济制造业为支柱,税种结构以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契税为主体税种。

02

用活民生“钱袋子”织牢保障“防护网”

“我想退出低保。”今年4月初,东湖区彭家桥街道低保户张江玉提出了“退保”请求。

小张1994年出生,家中遭遇变故,生活一度面临绝境。2004年7月,政府给10岁的她办理了低保。

“现在我本科毕业,还找到心仪的工作,有稳定收入。”她说,“感谢政府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我渡过难关。现在的我能自食其力了,不忘政府恩,不多拿一分。”

像张江玉这样在财政帮助下脱离困境的人还有很多。40年来,南昌财政牢记“财政惠民”宗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本级自筹、调入基金、盘活存量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民生资金,持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从各方面满足了民生需求。

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全市生均经费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

2013年至今年6月,统筹安排就业资金,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助等,推动市本级13.05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未来5年还计划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

全市城市低保支出由制度实行之初1997年的44.82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6588万元,保障标准由2009年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6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9年的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2017年的395元。

不断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市本级仅2017年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比2016年增加55.3%。

03

唱出创新好声音奏响改革最强音

“以前我们办理支付业务,要逐笔打印、反复核对、手工签章,非常麻烦,而且得在财政部门和银行之间来回跑,程序麻烦,时间还长。”谈起电子化改革前的支付工作,南昌市西湖区卫计委的财务人员李志红有感而发,“现在方便多了,我只要在办公室提交拨款申请,没多久资金就能到账。”

10月23日上午,南昌市所有县区正式上线全省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预算单位填送纸质单据拨付财政资金的模式成为历史。

40年来,南昌财政把财政事业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绩效评价、农村税费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做到最困难的地方以改革求出路,最关键的环节以改革求发展,为财政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为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南昌财政推进财政体制改革,2002年和2003年,全市相继实行所得税和部分市与区共享税的税收收入分享改革,将地方政府财力分配格局进一步向县区倾斜。2010年以来,南昌市先后三次将部分城区、开发区和部分税种的分成比例作调整,特别是2016年中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2017年省政府调整省以下税收收入划分后,南昌市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市与区的税收分成体制,使市、区分配关系更为简化、明晰。至此,南昌市基本形成市与县区两级政府间税源共生、发展共享的财政体制,有力促进了区域活力持续激发。

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起,南昌财政全面启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归纳总结了《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九步骤工作法》《事后绩效评价十三步骤工作法》《事后评价工作程序及项目实施评价样本》等具有南昌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价队伍和一个涵盖农业、卫生、教育、环保、文化、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共计160余人的绩效评价专家库。目前,全市已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南昌财政将政府采购模式从“管”到“放”,由“程序导向”向“结果导向”转变,率先将一批政府采购审核、审批事项下放给采购单位及其隶属的主管部门。经过多年探索,政府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一整套适合南昌实际的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模式;由单一的货物类采购逐步拓展到货物、工程、服务类项目,以及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PPP项目,实现全覆盖。

改革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南昌财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论文推荐|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社会风险因素研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