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PP项目的审计监督分析


来自:PPP项目解读     发表于:2019-02-12 23:25:36     浏览:351次

① PPP项目的特性及审计监督应对

从目前实践结果来看,PPP改革为促改革、稳增长、惠民生,为引导经济新常态,特别是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PPP项目的特性


(一)公共属性

PPP项目主要实施范围包括交通运输、市政公用事业、园区开发、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卫生、防务等领域。这类项目基本都具备公共属性,正是这样的属性使得PPP项目成为审计监督的范围,因为这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审计如不涉及,则无法体现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审计定位。

(二)长期伙伴关系

(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由于参与PPP项目各方利益的需求,各方必定要争取获得各自的利益,这种利益是共同享有的;有收益就有风险,风险是伴随着收益而存在的,政府与各投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担负各自的风险责任。


二、PPP项目的审计监督的现状


同时各地市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和办法,如2016年8月慈溪市政府办公室向全市印发了《关于明确“PPP”建设项目审计服务和监督的通知》,明确规定,属市级的“PPP”建设项目,应比照《慈溪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开展相关的审计服务和监督工作。


但上述的尝试大多还是以点带面的探索阶段,目前大面积实施PPP项目审计监督尚无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无相关的组织保障和专业人员储备、更无确实可行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意见,做好这项工作还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三、PPP项目的审计监督应对

(一)加强制度建设,审计有法可依

尽管国务院出台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财政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但在目前相关政策机制未健全,立法体系不完善,水平也不高。我国为PPP模式在公共建设项目上进一步发展所能提供的法律保障是欠缺的,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还没做出统一安排,商业模式依旧处于摸索期。


PPP模式的出现,要求重新审视现有法律法规,并择机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审计部门虽然在PPP项目审计监督过程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可参照执行,但PPP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审计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要伴随国家顶层设计,探索制定一套确实适用于PPP项目的审计监督制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使审计有法可依。

(二)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审计资源

PPP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对审计资源有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内外结合、整合好审计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部门首先要协调好内部不同处室在PPP项目审计中的配置,强化各处室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如加强投资审计处和经济责任审计处等处室之间合作,通过统一组织和协调,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


同时可加强外部各类专业中介机构在PPP项目审计力量中的配置,积极发挥他们在PPP项目决策论证、项目融资、造价审核、资产评估、成本核算、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能有效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力量不足的矛盾,提高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及针对性。

(三)建设人才梯队,提升审计能力

PPP模式操作复杂、流程长、风险大,涉及宏观政策法规、投融资体制、项目管理、投资绩效等多方面,要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揭示PPP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必须建设相应的审计专业人才梯队。


应尽早对审计专业人才做PPP相关审计业务培训,尽快参与到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实践中提升审计能力,使审计人员既懂经济、法律、税务、审计、合同管理,又懂工程专业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知识,满足PPP模式下审计监督对人才的需求。 

(四)多种方式结合,提高审计效率

PPP项目的特性决定了事后监督审计肯定效果比较差,比较适用的应该是跟踪审计,现有审计机关参与的PPP项目也基本采用这种方式。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一般分为阶段节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等方式,现有的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决定了不可能对每个PPP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但可以采用阶段性节点审计结合定期审计的方式实施,只有多种审计方式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审计功效。


投资估算或概算是确定PPP项目总投资的文件,是政府确定各合作伙伴出资比例、数额及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重要依据。对前期可研及投资估算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过程可采用阶段性节点审计,把估算和概算做实,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PPP模式的大力推行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减轻财政负担,促进政府转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PPP项目的特性也决定了审计监督面临新的挑战,要预估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及时加强制度建设、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审计定位,切实做好对PPP项目的审计监督,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审计应尽的贡献。



 PPP项目的审计监督该如何开展

来自:湖南宏诚咨询

文章导读

PPP项目建设模式对于缓解政府资金不足,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PPP项目中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大幅降低,这给依法审计带来巨大挑战。在审计“全覆盖”成为审计新常态的形势下,PPP项目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及审计重点等都面临重大调整与改变,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笔者所在地级市对一部分PPP项目进行了尝试审计,根据积累的一些经验,谈一谈地方审计机关开展PPP项目审计监督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一、PPP项目政府审计能不能审

《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以下三种情况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属审计监督范围: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PPP模式下,政府投资比例和管理范围都在缩小,政府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一般都达不到50%,政府不拥有项目建设、运营的实际控制权,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的比例都可能不满足法定的要求。虽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特许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但这是部门规章,不是行政法规,不宜作为审计的法定依据。因此,PPP项目的审计缺少法定授权。

笔者认为,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PPP项目是否属于政府审计范围。PPP项目有三种运作方式:外包、特许经营、私有化。外包类PPP项目社会资本只承包项目的部分内容,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特许经营类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通过合作机制与政府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私有化类项目社会资本负责项目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回收投资实现利润。私有化类项目审计机关无权审计,外包和特许经营类项目政府要为社会资本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是最终责任人,需要对建造成本和运营费用进行核实,防止社会资本过度追求利益,虚构投资成本、提高收费价格,保证财政资金合理使用。因此,外包和特许经营类项目进行审计应是审计机关的职责。但鉴于目前PPP项目审计的法定授权还不完善,应建议PPP项目实施单位在合同协议中加入自愿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应当整改的条款,加强审计监督的依据。

二、PPP项目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常规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一般以维护政府利益为目标,主要审计项目资金概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造价真实性。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以项目如何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社会资本方则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由于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公司占有绝对控股权,仅依靠社会资本方的自律难以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管理目标的平衡,但过度的监管也不利于社会资本方发挥管理和投资的优势。因此,只注重单一目标开展审计,无法系统全面的履行政府审计对PPP项目的监督职责。

三、PPP项目审计对象是谁

对常规建设项目而言,项目的预算执行主体一般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既是建设项目资金的出资方,又是项目成果的所有权人,项目建设单位通常为被审计单位。PPP模式改变了项目投资主体,建设项目相关单位包括政府投资方、政府指定的项目实施机构、由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投资方组建的项目公司,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被审计单位较为复杂。

笔者认为PPP项目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的范围应包括政府投资方、社会资本方、项目公司、项目实施机构及关联的相关单位。但审计实务操作中仅能确定一家单位为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单位,考虑到项目公司具体执行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也由项目公司签订,因此采取将项目公司作为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单位,其它相关单位通过送达审计调查通知书的方式较为合理。

四、PPP项目适合采取什么方式审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主要使用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方式开展审计。跟踪审计是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价款结算、竣工验收直至项目投产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决算审计是建设单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后,对包括工程价款结算、资金来源、征地拆迁、勘察设计等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PPP项目审计目标和重点的变化,也要求对现有的审计方式进行优化。

笔者认为对于PPP项目来说,决算审计方式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需求,应该采取灵活的跟踪审计方式,跟踪方式也应对于不同的项目付费机制有所区别。PPP项目常见的三种付费机制:政府付费机制、使用者付费机制、行性缺口补助机制。政府付费机制由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使用者付费机制是由最终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是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政府进行一定的补助。其中政府直接付费和政府补贴机制需要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核实。在社会资本的实际采购中,这两种付费机制一般采取固定费用包干和成本加合理利润两种模式确定具体的政府付费标准。固定费用包干的模式由社会资本承担全部成本风险,不需要再对成本进行核实,只需要对调价的情况进行审核,可以采取阶段性跟踪审计方式,开展前期决策、合同管理、后期运营“三段式”审计。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模式则由政府对建设成本有条件的兜底,需要对成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核实,可以采取全过程跟踪审计或者关键环节跟踪审计方式。

五、PPP项目审计重点内容什么

审计机关应在不同阶段确立不同的审计重点。PPP项目识别阶段,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安全员”的职责,监督各部门作出科学而审慎的决策,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PPP项目准备阶段,审计机关应对项目实施方案的风险分配基本框架、项目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采购方式选择等事项进行监督。PPP项目采购阶段,社会资本的选择是PPP模式的关键环节,审计机关应监督项目实施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依法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PPP项目执行阶段,合同管理是重中之重,审计机关应监督合同管理是否有效,风险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合同履行既要维护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要维护好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PPP项目移交阶段,审计机关应监督社会资本把满足性能要求的项目资产、知识产权和技术法律文件完整移交给政府指定机构,办妥法律过户和管理权移交手续。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崔志娟教授政府和社会资本(PPP)模式实战操作高级研修班
联  系  人:周慧  18514006973(微信同)  
崔志娟教授政府债务管理与投融资创新机制高级研修班
开课时间:2019年4月12-15日  (学院)
开课地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联  系  人:周慧  18514006973(微信同)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独家】如何以“PPP+XOD”模式实施城市更新项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