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请让理念先行观察


来自:咸阳城投集团     发表于:2016-08-04 09:10:00     浏览:346次

权力与资本的握手言和(合),是PPP的理念追求。这种理念和境界不到位,中国PPP前景就堪忧


王天义/文


2014年初,中国官方在BOT/TOT等模式应用了20多年之后才把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概念正式引入国内,可谓姗姗来迟。此后把原意“公私伙伴关系”翻译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也可谓中国式变通。


两年来,中国PPP高举高打,强力推进,高潮迭起。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专题研究PPP,主要领导也有专门批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的针对PPP或与PPP有关的规范性行政文件等已超30个;发改委、财政部示范项目库一增再增,项目数以万计,投资规模数以几万亿、十几万亿计;各种所谓的PPP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工具、创新方法,接二连三,层出不穷。


总之,我们在PPP操作层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也表现出了太多的小聪明,在技术操作方面我们肯定能为世界PPP做出突出贡献,但问题是太过热衷于小聪明往往就会失去发现大智慧的机会和能力。  

  

PPP概念的产生,完全是基于现实的理念创新结果,即变过去由政府和公共部门独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通过公私合作机制来提供,以期同时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两失”问题,解决政府缺资金、缺效率的“两缺”问题,为此我们完全能找到PPP的理论自信。

  

但是,如果现实理念缺失甚至错误,那么再精彩的操作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就像婚姻,如果双方不能情投意合、志同道合,而是同床异梦、离心离德,那么婚姻协议研定的再具体再严谨再完美,也无法保证婚姻的长久与美满,充其量也只能使婚离得公平一点、顺利一些(其实也未必)。所以,中国PPP,需要理念先行。因为中国推广PPP,缺操作更缺理念,缺操作的规范与方法,更缺理念的提升与固化,操作可以速成,而理念则需要时间与磨炼。

  

一如PPP立法,我们的确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法律规范,但我们的问题更多的是执法不严甚至有法不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理念出了问题。国外也有不少国家没有顶层法规设计,但PPP实施得也挺好。

  

PPP本不应该那么复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理念不足手段补,只能是事倍功半,于事无补。其实,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在2008年提出的PPP善治准则中,针对立法与管制提出的“更少一些、更简单一些和更好一些”(fewer、simpler and better)的原则,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我们之所以把PPP翻译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而舍伙伴关系原意,可能是存在理念和心理障碍。因为,我们有着太深的官本位文化,权力高于一切,权力大于一切。当下,我们一提到政府与企业,也许首先想到的还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而不是平等友好、相敬如宾。

  

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一下子接受公私伙伴关系或政企伙伴关系这样的说法和理念,情感和理性上都是有压力的,甚至根本就不以为然。也许在政府看来,政企合作之说已经很不错了,够亲近了,硬要说成政企伙伴或公私伙伴关系,则未免有点过了,权力折让或折损得太多了。另一方面,私人(民营)企业,也不大相信能与政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伙伴关系。但必须要明白,权力与资本的握手言和(合),是PPP的理念追求。这种理念和境界不到位,中国PPP前景就堪忧。


那么,深究之,PPP到底有哪些核心理念?纵观世界各国PPP界定和实践,理念是高度一致的。PPP 中之所以用了Partnership(伙伴关系)而没用Cooperation(合作)等词汇,不是为了凑三个“P”,而是要清晰表达和明确表示公私合作长期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所需要建立的特殊关系——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强调的是甘苦与共、风雨同舟,分享阳光、分担风雨。具体来说,PPP的核心理念包括:平等友好、长期稳定,合理回报、激励约束,风险分担、利益分享。


其中,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是PPP最为关键的核心理念,其他理念大都由此而生或为此服务。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保证守信PPP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按协议及时付费和适时调价都是政府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为此财政支付能力的测评及预算性强制安排也是需要做好的功课。据悉,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合理回报机制规范性指导文件,很有必要,这有利于政企双方乃至社会公众加深对PPP的理解与支持,也使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测评有了科学量化的基础。显然,合理回报不是高回报,因为PPP不是风险投资,自负盈亏和企业效益最大化不是PPP的理念,因为PPP是半市场化的东西;合理回报也不是固定回报,因为实际回报会由于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和效果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是PPP的激励相容理念。

  

谈到合理回报,还要提请政府明白,企业合理回报与政府物有所值是不矛盾的,关键点是,政府支付给企业的包括其合理盈利在内的收入,应该低于政府单独运作的成本支出(政府可以不盈利、政府融资成本可能更低),企业赚了钱,政府省了钱,这就是PPP看似矛盾实则必须的功效。


可用数字来简单说明:如果政府付费10(企业成本9、利润1),政府单干成本为12,则就可以说企业赚了1,政府省了2。谈到合理回报,也要提醒企业明白,当企业正常经营回报明显偏高(不管什么原因),政府下调回报至合理水平的主张和要求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积极响应的,否则一味要求政府“抬低不限高”也是理念出了问题。  


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巴铁”最新解密:幕后黑手如何借PPP疯狂吸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