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将担供给侧改革之重任


来自:咸阳城投集团     发表于:2017-01-04 20:55:44     浏览:338次

供给侧改革强调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综合来看,这五项任务将分别从产能过剩国企的改制、房地产项目去库存、政府公共部门优化、金融风险防范、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促进均衡发展等方面入手落实结构化改革。 “去产能”去的是产能过剩的国企、僵尸企业;“去库存”去的主要是房地产库存,也包括产能过剩企业库存的消化;“去杠杆”去的是公共部门杠杆、盈利能力低下之企业的杠杆、具较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的杠杆;“降成本”主要是通过政府端的优化,通过简政放权、税收体系改革、优化生产资料供给模式等手段降低民营企业以及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补短板”则是在以上四种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将市场化、法制化、均衡化等短板给补上,进而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针对这五项任务,笔者认为PPP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PPP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之短板,且有助于解决“僵尸企业”离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截至今年3月,财政部PPP项目库入库项目已达7000余个,总投资金额已超过8万亿元。可见,PPP已然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要模式。在该模式下,国家可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到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中,形成规模效应,加速我国整体发展步伐,有效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之“短板”。公共产品建设供给量的同比加大也有助于解决城镇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去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改革首要任务,以煤炭和钢铁两个行业为例,在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以及过剩产能有序退出进程中,相关企业将会陆续精简员工,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大力发展将会有利于吸纳更多体力劳动者,让他们在城镇上就近实现再就业。


PPP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利于房地产项目去库存。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将通过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带动人口的流动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2010年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一线地区人口增速开始放缓,而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等有着地理优势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增速有明显增加——外出打工人口的回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要去库存,首先要聚人,基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理念发展城镇化,可以缩小二三线地区和一线地区在生活体验上的差距,并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宜居性,进而可以吸引更多具有购买力的人才从一线城市回乡发展,带动当地房地产项目去库存。


借由PPP推进产业发展,可优化产业结构并间接去库存。财政部年初发布的《关于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坚持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从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角度来看,引入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社会资本可使投资或招商行为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而可以培育出更多有市场价值的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方也可对发展模式契合的园区内企业进行孵化或并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研发投入的成本,创造多赢的局面。此外,从《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可以看到,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即工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津冀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区域,整体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带,支持这些地区的工业改革发展也是直接提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且能将高技术、强能力的人才引入这些地区,这将有利于平衡不同区域间的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人口结构,进而带动非一线地区去房地产库存。


通过PPP推进医疗、养老产业发展,可使我国适应“老龄化”国情。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我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2014年,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老龄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初步测算,2053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预计将占到总人口的35%。因此,养老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今年两会之后,《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针对我国老龄化的问题,提出了“医养结合”的解决路线。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势必少不了社会资本的参与,整体发展机制将“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政府扶持为引导,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医疗、养老产业日渐突显的短板将会以PPP模式进行弥补。


PPP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工具,进而促进我国各区域均衡化发展。《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所以在十三五期间,部分地区贫困之“短板”必须想办法得以解决。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国的扶贫模式还是以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提供低保、关爱服务等直接投入的形式为主,虽然这些形式可以让贫困地区人民直接得到福利,但是扶贫应充分调动贫困地区本身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所以需要充分利用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加强基建等内生式的扶贫措施,即通过对让贫困地区自身的资源利用率提高,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但是考虑到资金、市场运作经验等因素,势必需要社会资本方的参与。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已基于PPP的模式发展出了集约化农业产业园、农村旅游业、农村光伏产业等扶贫模式,且初期效果良好,多个贫困地区已有了稳定的增收,当地人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预计未来这些扶贫PPP模式还将结合国家整体PPP发展计划进一步推广,以在十三五期间快速解决贫困问题。


可以看出,PPP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府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且相比政府而言,社会资本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有着更多的优化运作经验和市场竞争意识。因此,借由PPP模式带动社会资本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参与到公共事业中,可以使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得到实质性改善。供给侧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是“补短板”,而“补短板”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即以市场补为主,行政补为辅,以达到国内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所以,如果说“五大任务”是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策略,那PPP便是落实“五大任务”的有力方法,也是当前局势下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一把钥匙。(来源:《中国财政》 作者: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唐川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模式在通用航空机场中的应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