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咨询,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来自:银泽信金融     发表于:2016-08-04 18:10:00     浏览:388次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PPP咨询江湖。说到江湖,就有江湖的游戏规则。

  我想,在PPP的上下游产业链当中,最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的,应该是PPP咨询从业者了(央企、地方国企投资人可能不服气,表忠心还轮不到你们呢)。正是有了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才使大家有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回顾本轮PPP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燎原之势,事实上是超出了我原来的经验判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咨询机构在推动本轮PPP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无论是财政部、发改委,还是其他相关部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乐于听取咨询机构的意见,借助咨询机构的力量,大家有没有一种受宠若惊的赶脚?

  事实上,伴随这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PPP咨询机构的发展也相应的存在周期性变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四万亿的货币刺激政策出台后,到本轮PPP之前,根据我的观察,以PPP咨询为主业的咨询机构变得屈指可数。因为市场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咨询需求的剧烈下降。记得在2009年左右,原来一些签好服务合同的PPP项目,因为政府一下子有钱了,都不再考虑做PPP了,便是例证。

  随着本轮PPP的大发展(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政府在短时间内推出了大量的PPP项目,因此,PPP咨询的供给侧(请允许我装一下B)短时间出现了大量缺口。聪明的大家也纷纷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把PPP咨询当成蓝海,纷纷下海,直至把咨询业务做成红海。命苦不能怪政府啊。

  在考虑这篇文章时,想起姜文在拍《让子弹飞》的影片时,说过“站着把钱挣了”,觉得用在当下的PPP咨询领域,特别贴切。“站着把钱挣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能力,二是操守。

  对于PPP咨询领域,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PPP咨询机构是做好PPP项目的关键一环。

  考虑到政府机构对于PPP的普遍陌生,正确理解PPP、推进PPP的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PPP的普及教育是一种渐进过程。如果最大的PPP利益相关方,各地政府,对于PPP都犯迷糊,那么做好PPP简直是天方夜谭。政府要短时间内提高PPP实施能力,借外脑,请顾问,是最为便捷的方法。

  即便有一些人通过培训及项目实践好不容易掌握了PPP操作的一些要点,做好了某一项目,让领导大为赞赏,变成了被提拔的资本,但如果新的项目来了,经办人又要从头开始一轮新的学习,循环往复。

  自2014年以来,各式培训班在全国此起彼伏。政府方、投资人、金融机构等PPP玩家们在做PPP的过程中,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根据我的理解,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的混战,这个现象只所以产生,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投资人、金融机构之间共谋的结果,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理论上,PPP咨询机构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在引领PPP健康发展的道路上,PPP咨询机构任重道远,需要有“站着把钱挣了”的追求。

  第二,PPP咨询现在玩概念的不少,踏实干出好活的不多。 

  在我看来,PPP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就像医生;PPP咨询机构,就像医院。 

  先看咨询人员。 

  最近有个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就是魏则西同学之死。我不是技术控,不想从技术上讨论魏同学的病是否可以治愈。但是,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魏同学当时相信了百度,相信了百度推荐的医院,相信了医院的治疗技术,而这直接反映在治疗效果的不理想。 

  大家对于医生应该是有些共识的,比如,医生是要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最好是著名医学院)、在大医院(如协和)执业,医生应该分科室、医生要对患者负责、医生要有专业职称,等等。对于PPP咨询人员,这些原则一样适用。

PPP大规模的走进政府和投资人的视野,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如果把PPP比作疾病,那么病大规模爆发后,能够治疗的医生极为短缺。所以,实习医生、护士也投入战斗,转科的医生大量支援,好医生一号难求,江湖郎中大量出现。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人手不够,实习大学生顶上;工程咨询转型PPP咨询,其他领域律师转型PPP律师;新入行的到处编头衔,扯虎皮,做大旗。为了增加可信度,据说还有机构推出了注册PPP咨询师,不知是否刻的是萝卜章? 

  如果你去医院,老教授带着几个研究生给你看病,把你当做试验品,你的心里有没有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所不同的是,PPP这个病它不会这么有切肤之痛,短期也不会死人,上当吃亏反正你短时间也摸不清门道,因此,锣鼓敲起来,牛皮吹起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 

  某商人要把农夫儿子带进城,农夫舍不得,不同意。商人说,如果我保证你儿子进城可以娶到石油大亨的女儿呢?农夫没有理由拒绝了,放人了。商人找到某著名大银行家,告诉他,他该让这个小伙子当行长。银行家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商人说,如果这小伙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女婿呢?银行家惊愕,连忙安排小伙担任行长。商人又登门造访洛克菲勒提亲,他说,你女儿有门好亲事。洛克菲勒一脸不屑。商人说,如果那小伙是著名银行的行长呢?洛克菲勒马上满脸堆笑。于是农夫儿子不但进了城,当了银行行长,还娶到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女儿。 

  这个故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事件互为前提,但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有可趁之机。相信这个故事也给业内带来了不少启发吧?要使出洪荒之力,大胆忽悠,一定要有神秘感,有财政部,发改委的“各种关系”,国人容易着这种神秘主义的道。如果我们对此做法还有所理解的话,那么,原始积累完成后,还是要有敬畏之心,踏实做好业务为上,否则,老是沉浸在忽悠的乐趣里不能自拔,呵呵,气功大师王林牛逼的时候你知道吧? 

  再来说说咨询机构。 

  本轮新涌现的PPP咨询机构雨(密)后(密)春(麻)笋(麻),个个都声称经验丰富,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涉足PPP咨询的机构,大体上包括(但不限于),咨询公司(投资咨询、管理咨询等形态,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工程咨询)、工程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招标代理机构、工程管理机构、规划设计机构、监理机构等。 

  中国的大医院,从来不发愁生意,那是患者自动找上门。但是,PPP咨询机构就没这么好运了,总体上看,PPP咨询领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悖论是,竞争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垄断。 

  PPP咨询机构有没有专门资质?这好像和李克强总理的施政思路不太符合,到目前还没有部门设这个行政许可。大家常常看到的工程咨询资质,是在原有模式下的一种资质,本质上不是PPP咨询的资质条件。但是,这个玩意很有用,这是忽悠政府的利器,也是排挤对手的工具。不管你是什么领域的工程咨询资质,做轨道交通PPP用,做环保PPP项目用,做公路PPP项目用……。我做财务分析专业,我有工程咨询资质;我做法律分析专业,我有工程咨询资质;我做行业分析专业,我有工程咨询资质,我勒个去。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政府咨询机构库,这玩意儿不少地方都在搞。其本意是帮助当地政府,但入库的多数是什么机构呢?当地工程咨询机构。这对于政府帮助会有多大呢?不知道。PPP咨询服务市场,应该要充分竞争。地方保护主义,最终害的就是当地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到底应该怪谁呢?政府方还是要长点心啊。 (转自PPP知乎,原标题《PPP咨询,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上、中)》,PPP资讯整理)

银 泽 信 金 融


卓越的金融服务平台,为您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业务涵盖传统金融、产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和创新金融。银泽信金融充分利用金融行业资源集成优势,为政府平台、房地产公司、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大中小企业等提供全方位金融咨询与融资服务,即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 商务联系 -


   电话 & 微信:李经理 18837181980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一周要闻(8月8日—8月12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