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元集团最近连续中标PPP项目,从万福河商贸物流片区、开化火车站工程PPP项目到泉州市棚户区改造PPP项目,所中项目有些眼花缭乱,金额少则十几亿,多则几十亿,截止目前龙元已中标12个PPP项目,总投资额160多亿元。券商发布报告称:龙元集团作平台型公司目标逐步推进,增持评级。
最近有媒体报道:十万亿PPP成了国企的盛宴。龙元集团其参与的PPP项目竞标中,不少竞争对象就是国企。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在实力雄厚的国企中抢PPP?
日前,龙元集团总裁赖朝晖接受采访时说,PPP业务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龙元集团作为较早参与PPP项目的民营企业,一直面临与大型国有企业、央企竞争的局面。相比于国有企业,民企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决策快,可以避开一些不利影响。“建议民企参与PPP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要的和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的匹配度,如果自己还不是都准备好,与其他机构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龙元集团连续中标PPP项目,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亿,以最近的中标项目为例,包括万福河商贸物流片区、开化火车站工程PPP项目、泉州市棚户区改造PPP项目,之前,我们看到:温州市洞头区状元南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PPP项目。龙元集团所中的PPP项目标的有什么特点?哪些项目是你们所喜爱的?
【赖朝晖】:龙元集团在进入PPP业务领域伊始,就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打造国内领先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贴心优质服务。基于以上定位——
1、龙元集团中标的PPP项目有以下特点:
第一,PPP项目类型多样
除了上述提到的商贸物流区项目、火车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外,龙元集团中标项目还包括市政道路桥梁、学校、会展中心、水利、水务等多种类型的PPP项目。
第二,PPP项目投资金额大小不等
龙元集团中标的项目既有投资量较小的项目,也有投资体量较大的项目。最小的项目投资额2亿多,较大的项目投资额10几亿,最大的项目总投资接近40亿。
第三,PPP项目地域分布广泛
龙元集团中标的PPP项目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既有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项目,也有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项目;既有在地级市的项目,也有在县级市中标的项目。
2、龙元集团喜爱的项目:
【记者】:目前各地PPP项目推进中,社会反映较多的是PPP成为国企的盛宴,民企难以夺标。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否谈谈龙元集团的中标PPP的经验?比如如何与央企的竞争?
【赖朝晖】:PPP业务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龙元集团作为较早参与PPP项目的民营企业,一直面临与大型国有企业、央企竞争的局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第一,摆正心态,不抱怨,不放弃,积极进取
国企在PPP领域占据的市场份额比民企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将不中标的原因都归结为所有制歧视,认为民企天生不如国企,我们在PPP领域中就无法生存,更无法成长。因此,我们首先调整、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抱怨,不轻易放弃,苦练内功,总结每次投标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力争在PPP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第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抢抓市场机遇
相比于国有企业,民企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决策快,可以避开一些不利影响。很多时候央企、国企需要一两个月走流程的事项,民营企业一周、甚至一天之内就能完成反馈,这种效率提升的体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有较高吸引力的,这种快速决策、反应能力也更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
第三,提高专业水平,打造优质团队
龙元明城目前拥有一支由50余名PPP领域内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业务团队,其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经验,是国内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专家,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特聘为PPP业务外部专家,曾受邀为湖南、安徽、山东、广东、云南等政府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开展PPP业务实务操作培训。从学历上看,团队中7%的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有51%的人员拥有硕士学位;从专业技能来看,团队中有7位持有CFA证书,有2位持有CPA/ACCA证书,有3位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从专业经验来看,我们既有长期从事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专业金融人才,也有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管理人才,还有专业从事PPP项目咨询的人才;从年龄结构上看,团队成员以中青年为主,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这支年富力强、专业高效的团队是公司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保障。
【记者】:龙元集团是什么时候开始布局PPP领域,从一家建筑类的公司到PPP项目的大赢家,有什么特别的经验与作法吗?未来龙元集团会继续在哪些领域发力PPP?
【赖朝晖】: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
1、龙元集团转型PPP的做法
龙元集团在业内较早启动了向PPP业务模式战略转型的准备工作,成立专业机构,并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表面看起来我们是在国务院43号文发了以后动起来的,开了股东大会,募集资金开展PPP业务。其实,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在考虑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而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盈利模式的改变。我们看好的是城市化(不是现在的城镇化),就是建筑如何融入城市化的运作。建筑在城市化这个领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过去这些事情都是政府在做,后来通过一些平台公司来运作,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能改变身份,从建筑承包商变成投资人(至少部分改变),这样公司盈利模式除了传统施工的一块,还可以有投资的一块。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在着重考虑建筑和金融的关系,用投资来改变建筑业传统的盈利模式。所以,四五年前我们就在运作BT、BOT等项目的投资,取得了一定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是2013年底,五部委发文,不允许以BT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但不到半年,2014年3月国务院财政部开始推出PPP新政,当时我们就决定向这个方向转型,很快成立了PPP投资公司。今天看来,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正确的,先人一步跨入了PPP领域,这也是公司多年来寻求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结果。
2、龙元集团致力于打造PPP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平台,主要表现为:
第一,与政府方保持良好沟通,继续为政府提供优质贴心服务,继续拓展PPP项目市场(目前公司已中标12个PPP项目,总投资额160多亿元)。
第二,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我们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各类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一方面可以助力项目融资,另一方面也延伸市场触角,获取更多项目信息。
第三,强化项目运营管理能力。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增强项目运营收益。这包括会展中心、医院、健康养老社区、旅游、文体设施等。
第四,加强建设管控。与优质施工总承包企业合作,借助其资质优势和建设管理能力,提高项目施工建设管控水平,走“项目精细化管理”之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赖朝晖】:这些问题要这样看——
1、关于PPP落地难问题
媒体口中的PPP落地难,主要是指政策发布的密度和项目落地速度不匹配。从政府角度来说,第一,PPP模式本身较为复杂,学习和理解需要时间。第二,PPP不仅仅是融资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机制、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牵涉各方主体,关系不同制度,PPP落地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从企业角度来说,PPP落地速度慢,一方面是不利于业务开展,但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的保护。PPP项目落地慢,意味着政府在PPP项目推进时比较慎重,也会有更多时间来完善PPP制度设计,合理设计参与各方的利益回报和风险分担制度。
总体来说,我认为PPP落地难只是个短期问题,长期来看,随着立法推进及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PPP模式将更加规范、高效实施。
2、关于地方政府信用问题
地方政府信用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当前受到三期叠加的影响,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参与PPP领域,有必要慎重分析地方政府信用风险。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首先,根据规定,地方政府申报PPP项目,必须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避免地方政府盲目上项目,这有效降低了政府的支付风险。其次,社会资本在投资PPP项目时,对项目应做好尽职调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后,在PPP合同中要清楚约定政府履约的方式,政府违约的救济方式等条款。
3、关于未来项目盈利问题
PPP项目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本身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因此参与者不能怀着暴利的心态。不过,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社会资本在参与PPP项目时也要能做到有利可图、赚取合理利润。从PPP项目具体操作层面讲,我建议:第一,项目招标方案设计要合理,促使合理价格中标,而不是最低价中标,遏制恶意低价竞标的歪风;第二,项目实施方案应强调潜在社会资本方对项目的运营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强化项目运营管理,保证项目运营环节的利润;第三,对于项目收益超出合理收益区间的,可以设置超额利润分配调节机制,保证社会资本盈利但不暴利;第四,应强调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控制能力,项目盈利水平与社会资本的风险掌控能力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