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专题丨PPP项目中的投资人与项目公司:剪不断,理还乱


来自:君泽君论     发表于:2016-10-17 18:53:08     浏览:334次

常常有朋友关心,在PPP模式中,是否必须要设立项目公司?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已经基本有了共识,那就是,在PPP模式中,不一定要设项目公司;但是,从融资、建设管理、税务、退出机制、风险隔离等方面考虑,设项目公司,会有不少好处。的确如此,在我参与或看过的PPP项目中,好像还没有不设项目公司的案例。

在一个典型的PPP项目中,正是因为这种法律上的结构安排,引出一个有趣的法律问题:项目公司与投资人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看,通过PPP项目的采购程序选定社会投资人,看重的是社会投资人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规划建设运营的经验和能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社会投资人设立的项目公司,不过是投资人为履行PPP合同而设立的载体。项目公司在法律上属于独立的法人实体没有争议,但是,这个尺寸如果掌握不好,就容易造成“扯虎皮,做大旗”,社会投资人借此玩“金蝉脱壳”。因此,有经验的政府对此会很敏感,希望牢牢的抓住社会投资人,方才心安。

第二,从投资人的角度看,设立项目公司就是为了履行PPP合同。在各种实际操作程序中,项目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获得土地,进行融资,签署各类工程合同,获得各类证照,项目公司自身收取使用者付费或政府付费,投资人作为项目公司的股东获得回报(在投资人作为施工单位的情况下,施工利润是投资人以另外一个身份获得的,对价是完成施工)。投资人出资设立了项目公司后,项目公司应该自力更生,日子过得好不好,就与投资人不存在直接关系了,投资人的风险仅在于投资人对于项目公司的出资。如果投资人与项目公司的边界切割不清楚,将来有可能被同一个项目拖入泥潭,因此,对于在项目公司之外要求投资人额外承担的义务,也是非常敏感。

第三,从融资方的角度看,我们常常讲项目融资,通俗理解,其含义就是,以一个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投资方获得回报、融资方还本付息的唯一资金来源,不依靠外部増信。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个PPP合同项下的现金流是否稳定充分,取决于项目公司的履约情况(例如,项目自身的建设、运营情况),也取决于政府方的履约情况(例如,缺口补助、调价、政府付费)。作为融资方而言,需要精确评估一个项目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需要外部各种条件的配合。凭空要求融资方按照项目融资原则提供融资,无异于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从平衡的角度看,项目公司作为履行PPP合同的首要主体,必然有其合理性,但是,项目公司的履约能力有时候的确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纵然是富二代,也需要上一辈“扶上马,送一程”;投资人作为履行PPP合同的次主体,在项目公司自身能力的培养上,投资人难辞其咎,比如说,在项目公司自身融资困难时,投资人应该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融资的担保措施,投资人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项目公司输送人才,协助项目公司开展建设、运营工作;同样的,在PPP合同项下,项目公司首先要以自身能力承担责任,如果在项目公司自身能力不足以承担PPP合同项下的责任时,投资人是否有责任伸出援手。所谓连带责任也好,差额补足责任也罢,这个,就交由各方谈判解决吧。当然,这样也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投资人自身的实力也不足以履行PPP合同时怎么办?保险机制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真可谓一个“剪不断,理还乱”。



(本文作者:北京市君泽君(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靳林明)




PPP业务是君泽君居于领先地位的业务领域之一,君泽君设有PPP业务的专门团队,该团队成员是最早、最全面参与中国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融资、政策咨询、争议解决的专业服务团队之一,在PPP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自2004年起,以颜俊、李文敏、靳林明、李春开等合伙人为核心,一支由二十余名律师组成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PPP法律服务团队逐渐建立,为水务(原水、管网运营、自来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道路、桥梁、能源供应(电力或燃气生产、管网门站运营等)、码头、地铁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移交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深得境内外投资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赞许及肯定。


多年来,该PPP团队参与的各类型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已达二百多个,典型案例包括港珠澳大桥三地政府谈判/项目融资/公共政策研究、中信产业基金某地垃圾焚烧项目、重庆水务集团改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首发上市、长沙市水务行业市场化运作系列BOT/TOT/PPP项目等重大、复杂的基础设施类项目。


2014年以来,随着新一轮PPP政策的相继落地及PPP的适用范围的扩展,除了传统业务领域外,君泽君还为旅游、医疗、养老、智慧城市、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PPP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如您希望如您希望进一步了解我们PPP业务的相关资讯,欢迎与我们联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5402-5405A

电话:020-28016788

电邮:[email protected]


声 明

本微信文章仅作交流之用,不作为北京市君泽君(广州)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结论。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原文作者及出处。如需要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利好政策不断,环保进入万亿时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