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势头良好
来自:
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 发表于:2017-02-15 14:59:13 浏览:350次
201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级发改委于2017年2月17日前,推荐1-3个首批拟进行证券化融资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将共同努力,力争尽快发行PPP项目证券化产品,并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推广。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在获得国家多个部委支持的前提下,自去年来,PPP项目的入库数量和入库金额,均出现暴增。截至去年末,国内PPP入库项目数量达11260个,入库项目金额则突破13.49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落地率31.6%。
据数据统计,深市和沪市80家PPP概念股中,目前已有56家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44家业绩预喜。而对于出现业绩预喜的原因,多家上市公司提及了PPP项目所带来的利好。
随着被业内称为“首单”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正式落地,有关今年将成为PPP项目落地年的说法,再次得到印证。
2月13日收盘,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上月17日至今,PPP指数已经上涨239.64点至2927.43点,涨幅达8.92%。业内猜测,此行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不无关系。
这预示着,有关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大潮正汹涌而来,近期更多有关项目的落地成为可能,并以此带来对资本市场的深刻影响。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其中影响既包含宏观层面的PPP指数上涨,也包括对参与公司业绩的提振。
不过,亦有PPP项目参与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仍需要了解其中风险,量力而为,同时做好内部风控。
PPP项目繁多,结合中国的国情,PPP模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及私有化类。
外包类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私有化类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使公共项目按照一定的方式最终转化为私人部门的一种PPP模式。私有化类PPP项目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由于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从目前各类PPP相关文件的描述来看,国内正在推广的PPP暂不包括私有化形式,以特许经营类为主。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