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谈点睛|我国ppp的历程


来自:政事琦谈     发表于:2017-07-14 07:27:59     浏览:480次

随着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广PPP的政策文件,国家对于PPP模式赋予“准国策”地位。趁着这股热潮,大量工程类、地产类企业进入区域综合开发领域,积极向城市运营商转型。

模式的历史和趋势


 1、PPP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铺垫,经历过三个阶段

1994年-2000年:1994年,国家计委选择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试点,选定一些外资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并随资金一起引进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又称为“特许经营模式”。国家发改委选了广西来宾电厂B厂等五个试点项目做一个推广的试验基地,项目做得非常规范。1997年法国、日本企业承担建设运营的成都自来水厂成为第一个城市供水的国家BOT示范项目。

2000年-2008年:第二个高潮,在住建部,发改委的大力推广下,PPP模式的适用领域推广到市政公用行业,包括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燃气供热、公共交通等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领域政府投资不足的问题,满足十五、十一五的重大发展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PPP模式逐渐陷入低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城市建设融资的主力。2013年,全社会达成了一个共识,平台公司无序融资,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对经济是一个非常的损害,为第三轮PPP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4年: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清理我们地方政府的无序融资行为,其中指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迅速掀起了PPP热潮。

2、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等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指导PPP发展

PPP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市政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项目。2015-2016年是PPP最火的两年,国家对PPP模式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出台了政策保障、组织安排、部门利益协调等部署,都充分显示出PPP模式当仁不让的“准国策”地位。

3、PPP趋势分析

随着前期概念导入,政府立法、指导文件及融资政策的到位,它给我们政府和社会投资企业订了非常明确的行为导向,我们总结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PPP鼓励的行为:

a) 鼓励公共服务导向:绩效付费

b) 节约财政支出:物有所值

c) 以项目作为融资单元:风险分担

d) 合格投资人:限制股权转让投资人有明确的退出机制

其次是PPP禁止的行为:

a) 禁止房地产开发

b) 禁止固定回报

c) 禁止变相政府融资

地产类和施工类企业

大量进入区域开发领域


我们研究了2016年区域开发投资企业的概括,25%属于地产类企业,57%属于工程类企业,他们已经开始探索,并逐步转型为区域开发及城市综合运营商这样的角色,在区域开发领域,特别是涉及城镇的区域开发,在商业模式及经营思路上与他们曾经熟悉的领域有很大的区别,PPP模式成为了一种新的开发途径。

面临思维模式上的三大冲突 


1、冲突一:单体项目思维与区域综合开发思维


单体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是线性的,企业在运作单体项目时,企业和政府之间边界清晰:企业负责项目的所有实施,财政部门负责付费,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单体的“线性”扩大到“面”,整个片区,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资、产业落地等很多事项,企业和政府合作界面非常复杂,需要多个维度的协商、合作、边界厘清和利益平衡,这绝不是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在城镇开发项目上,政府和企业的边界及合作关系的界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2、冲突二:PPP强调公共服务导向与地产开发思维

在单体项目领域:政府与企业在PPP常规领域的绩效标准,如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很容易达成一致:企业提供的服务与绩效目标匹配度高、容易量化、随时可考察、比较客观。

区域综合开发、城镇领域:

a) 政府关心的绩效指标:就业、产业落地、环境改善、GDP、税收;其特征:实现周期长、不易量化、缺少制定标准的依据、难以统计衡量;

b) 部分企业关心的绩效指标:拿地;有时缺乏长期目标。

可见,政府与企业就统一开发思路和计划,难以达成一致。

3、冲突三:政府的合理利润逻辑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逻辑


政府认可合理利润:根据城市中国研究院针对2016年PPP集中的领域如:公路路桥隧道、公园绿化、综合管廊进行收益率分析,发现行业内普遍回报率在6%-7%水平,这也是政府认可的利润水平。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城市综合运营商对于收益率的期望目标基本在12-15%的水平上。

可见,政府与企业就项目的财务条件,难以达成一致。

如何处理好三大冲突:

三条线、两张表、一套计划


  三条线:通过描述清楚区域开发中的规划空间边界、规划区内政企双方负责的项目内容边界、每类项目实施流程上的政企双方事责边界,来为双方的合作分工奠定清晰的基础。简单而言,从空间、项目、事责三个层面上界定好双方的合作关系。

  两张表: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两张投资收益表,说清楚在企业大规模投入下,与政府传统的慢开发模式相比,区域的价值是如何得到提升的,作为双方制定财务条件的基础。

  一套计划:通过整合政府对区域的开发诉求和企业的盈利诉求,围绕区域价值提升制定一套投资计划,作为政企双方合作管理的抓手,解决城区域开发的路径共识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风险】PPP项目中利率变动风险的控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