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PPP“走出去”国内经验要对接真实需求和明确偏好


来自: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发表于:2017-09-28 14:03:29     浏览:247次

【聚焦】PPP“走出去” 国内经验要对接真实需求和明确偏好
中国经济导报

有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行业的投资在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

 

国内外差异需谨慎

 

穆迪近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及“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为中国投资创造了很大空间,但其带来的风险也将由中国主权与向“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或直接投资的实体之间分担。

 

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钟汶权表示,国内PPP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目前,“一带一路”项目主要由中国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国企提供支持,此类银行和国企面临较高的执行风险,且对于投资主体来说资金压力很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不仅在PPP项目投资规模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示范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海绵城市建设、化解老工业城市养老难题以及道路“影子收费”模式等,这对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成功经验。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国的真实需求和明确偏好。

 

    钟汶权强调,与国内相比,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运用PPP模式可能会遇到相关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投资项目易受政治更迭影响、对当地需求偏好和使用量不甚了解、环境和技术标准存在差异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选对国家和地区

 

 

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运用PPP模式,由于各国国情各异,加之项目周期较长,项目运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将会有所提高。一方面,企业将会面临多层面的风险,比如政治更迭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以及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等;另一方面,项目运作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多边、双边贸易、投资相关协定和组织博弈、变动的影响。为此,企业在前期必须对宏观环境和项目本身做好调研分析,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相关预案。

 

      政府在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搭建桥梁,另一方面更要在项目甄选、政策咨询、融资安排以及风险规避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而且要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立PPP对话机制、建立PPP国际专家库、召开PPP国际研讨会等举措加强国家层面、机构层面的交流,为企业“走出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邵鹏璐)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PPP_R_I

深圳市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由中财嘉丞集团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发展,旨在利用我院智库促进PPP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构建中国PPP知识库和交流学习平台。微信里所有文章都是精心创作及筛选,本着对读者负责,知识共享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学习PPP,了解PPP,掌握PPP知识,使PPP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详情请致电:0755-23993888 2399399;139—2459—0608。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环保项目地图(2017.8):PPP项目潮中看大企业的新一轮争夺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