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鼓励运用PPP模式盘活基建存量资产的三大意义


来自:360金融PPP研究中心     发表于:2017-07-14 19:57:06     浏览:388次
本文首发于360金融PPP研究中心,执笔人为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360金融投资总监唐川,360金融投资研究经理王同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欢迎业内人士加入“360PPP创新研究”微信讨论群,联系人:王妍(微信:xinmu0425)。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这也是各部委在国务院于7月5日常务会议上提出“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各类投资”要求之后拿出的第一份配套文件。不过,从文件成文的时间,即“2017年7月3日”来看,该文件成形于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从中也可以见得,各管理方对于政府运用好存量资产融资补缺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方案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综合来看,发改委此番发文对PPP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完善发改委的PPP项目管理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存量项目商业模式更为明晰,适于作为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载体

  事实证明,已经运营的存量基建与公共服务项目因已经有了一段的时期测试与调整,故而要比新建的项目有着更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更小的综合风险,所以对金融机构等投资者而言是极佳的投资标的,对于现资产持有人而言也是可快速实现“变现”的优质资产,对于国家而言也是缓解地方国企、城投公司债务,以及引入民营资金参与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的重要工具。而PPP模式正是实现各项利益共赢目标的合适媒介。发改委在新政中也已提示道:积极推广PPP模式,加大存量基础设施盘活力度、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利于化解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不足问题,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丰富民营企业投资方式;有利于吸引具有较强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提高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存量资产有着更好的运营成绩,更便于接入已经铺设好的资产证券化服务体系

  虽然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央行都在接连发布促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相关的政策,但从发改委提出资产证券化推进新政后发行的四单资产证券化来看(表1),该四个项目皆非发改委或财政部的入库项目,项目前期也未进行两部委所规定的PPP论证与申报流程——当然,因发改委、财政部项目库皆启动于2015年,且项目库通常不包含过往的未办理过新入库流程的项目,所以“稳健运营两年以上”和“必须是国家库入库项目”势必存在冲突。故而对于目前的入库项目探寻PPP-ABS标准模式而言,这几个案例也自然没有什么借鉴意义了。但是如将存量基建项目与新增项目合起来统一管理,则基于这些符合年限要求的项目提炼、总结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入围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就自然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即对存量基建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可起到参照、指导作用。从市场角度看,通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买方因为对回报的安全性、稳定性考虑较多,故而通常会着眼于已交付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政府给予绩效付费的金额已确定,且不存在完工风险。于是乎,在市场的选择下,新建项目必然无法顺利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所以,发改委此番重点突破存量项目的综合运用是在现行政策体系下基础设施资产和市场需求对接的良好催化,是目前而言基建项目资产证券化尽快大范围落地的合理之举。
 
表1  2017年交易所上市的基建与公共服务资产证券化项目
资料来源:上交所、深交所披露信息
三、纳入存量项目之后,发改委PPP项目库或将建设成为覆盖所有基建项目的“完整库”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股讯】PPP上半年园林板块领跑上市企业半年度业绩早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