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平:推进PPP应遵循五大原则


来自:中企政PPP中心     发表于:2017-07-23 17:28:45     浏览:356次

2017中国PPP投资创新论坛7月22日在上海召开。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PPP的发展应遵循五项原则,包括提高透明度,财政部今年将发布年度PPP市场透明度报告。

焦小平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今天,第一个PPP项目是引进外资项目,当时在政府缺资金的情况下,将PPP作为一种融资手段,这在2013年前是主流,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历史阶段。

大概到2013年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依法治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改革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已经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纲领。

在经济发展中,一个是竞争领域,以市场为主的,一个是公共服务领域如何发展。传统认为公共服务领域是政府的事,政府的事就是政府包打天下,建设、运营,一切公共服务都是政府的,既是规则的制定人,又是供应商,也是监管人,但这是粗放的发展模式。我们公共产品不足,过去是出行难,现在上学难、看病难,我想这个难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市场没有能力,更多是因为我们机制管制的问题,没有让市场的活力得到释放。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过去的公共产品供应的效率问题,比如基础建设领域的豆腐渣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机制体制的问题。在公共产品领域,这种粗放发展的问题在全面改革的主题下如何进行改革?我想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政府跟市场的关系,政府要转型,不能做全能政府,要做规则的制定人和监管人,市场的事坚决放给市场做。站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把PPP进行一次全面提升的改革,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它的核心在于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引进竞争,鼓励创新。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PPP在过去的三年改革中,按照全面改革的思路取得了三项成绩:

第一,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法律、政策、活动、指南、标准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解决了过去改革的政策能落地,有流程管理、节点管理、标准管理,而且政策可执行、可操作,并且具有延展性。我们的改革就是在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上,立足中国的国情,立足我们目前转型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设计一套制度。这个制度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它是国家治理的工具,第二它是国家政策机制转型的工具,第三它才是和西方相融合的一部分,是一个提质增效,以物有所值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这是第一个。目前这个制度已经受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肯定,既有国内的可执行性又有国际的通用性,下一步在“一带一路”中作为中国的制度输出和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PPP的优势。有政府实践的成果,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开花,能不能结果?老百姓(603883)能不能真正获得它?我想第二个成果就是初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透明的PPP大市场。这个大市场的规模,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PPP市场,虽然我们在市场中有一些不规范的东西,有一些水分,但是无论从质量、数量、规模、范围和影响度,在全球是第一的。

第三个方面,PPP是一个改革的工具,融资是它其中一个职能。在目前全面改革起步阶段,PPP改革就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任。大家都知道,现在PPP顶层设计的问题、立法的问题在过程中都存在。在这种复杂层面下,PPP奋力前行,PPP的改革牵引了其他的改革。比如PPP推动财政体制的改革,让民营企业不受换人、换届之困扰,让支付机制继续和政府的钱袋子联系起来,只有和政府钱袋子联系起来资本才相信。目前已经把政府的支付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纳入到年度预算。中期规划是三年,但并不是说三年政府就不算数了,就像目前房子产权是70年,并不是说70年以后就不具备再具有产权的意义。

另一个方面,PPP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现在我们把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过去我们都是分割、分散,过去的体制不可能实现整体优化、结果优化,正因为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让PPP项目比传统的方式至少优化30%以上, 100亿的项目优化30%就是30个亿。政府有钱,但并没有可以随意花老百姓任何钱的权力,提质增效仍然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主要目标。这一点PPP的改革促进了财政体制的改革、放管服的改革和投融资的改革。

目前来说PPP取得了三大成效,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次重点讲几点:

第一,就PPP市场本身来说,PPP要发展必须要按规律办事,必须要做真事,但是PPP发展起来了,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也出现林子大鸟也多。比如很多地方政府还依然把PPP当做一个融资手段,政府大包大揽,违反《预算法》,PPP根本的风险分配机制没有发挥,没有风险分配怎么做到权责明晰?怎么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怎么做到为结果负责?

第二,PPP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财政政策是有度的,如果一辆车没有刹车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上了一个龙头,就是10%的财政可承受能力,但是地方变相逃避管理的也有。当然10%的问题,特别是在财政部87号文和50号文下发以后,后门关死了,斜路、歪路关死了,如何进行适应和调整,而且管理机制的调整,这些财政部都在研究。

第三个问题,现在不纯粹的PPP很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可控的、可持续的,不是无度的,如果无度无规范的发展,财政的风险,包括08年以来地方债务风险还没有化解,将来我们又会增加新的伤疤,这一步绝对不能做。我希望社会资本、各地政府,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不要再抱幻想,对《预算法》的维护,对金融风险的维护是坚定不移的,而且这种力度会越来越大,所以大家要做真的PPP.

下一步PPP的一些重点工作:

第一个问题,PPP一定要坚持物有所值。PPP为什么要搞改革?PPP的价值观核心就是PPP的物有所值,PPP的理念也是一种评估方法,因为通过物有所值才能把传统方式和新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择优取项目,找最优的方案。物有所值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但是PPP不提物有所值,在国际上我们没有交流的共同语言基础。物有所值就是提质增效,也就是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到第一位,这个是第一位的,是要有工具、有政策、有机制来操作、来护航。所以这一条大家一定要强调,不管是政府侧、市场侧,一定要把效率放到第一位。

第二个问题,财政的评估。PPP的刹车,像汽车一样,如果没有10%这个刹车,将来是不可持续的,会在将来给社会造成重大的负担和风险。

第三个问题,合同管理。PPP落到最终落地的项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要按法律、按契约进行规范,政府、市场的边界、交易机制,包括项目执行、绩效付费,一定要牢牢把握。PPP首先是一个民商法,政府和市场合作,政府就是甲方,市场就是乙方,严格按照合同规范来操作。

第四个问题,必须坚持绩效付费,如果我们不把绩效放在第一位,如何解决豆腐渣?如何解决超预算?如何解决社会资本长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PPP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句空话。

第五个问题,应该是公开透明管理。公共服务是老百姓的事,政府是人民的服务员,市场是社会资本,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所有老百姓的事就要公开办,让老百姓满意,所以要规划公开、实施方法公开、物有所值公开、财政公开、活动公开,包括所有款项都应该公开,除非是国家机密和一些核心的法律要求不能公开,其他的都要逐步公开。财政部今年正试图发布年度财政PPP市场透明度报告,希望这个透明度报告能做一个信号,做一个工具,使透明公开的事业不断发展。


PPP实战型高级研修班最新27期




    各位同学,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战型高级研讨班第27期定于2017年07月27日-30日在北京·清华园开课。请您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联络教务老师,按时上课。


课程安排

⊙ 专家介绍 ⊙


王守清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PPP专家暨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PPP专家、亚开行PPP专家库成员暨,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化等项目融资/特许经营/政企合作(PPP)等的教研与推广,至今共发表300多篇论著,被誉为“中国PPP教父”。

马小丁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专业从事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评价。国内首批投资项目社会评价、项目后评价研究人员,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稽核评价工作首批外聘专家,长期从事开行贷款项目稽核评价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研究生导师;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注册专家。

杨荣南


国家发改委PPP专家,高级工程师,现任世界500强骨干企业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长、多个PPP项目SPV董监事,国内知名PPP实战专家,多地PPP中心评审专家,专长于创新设计桥梁、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策划运作了多个国务院、交通部等部委示范PPP项目,项目出表率100%,设计策划的基础设施联合体表外融资模式、原则性谈判技巧被业界普遍认可和推广。

李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城保险首席经济学家,长城财富资管投委会副主席(主持);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投融资委员会副秘书长,微金融五十人论坛执委,互联网金融三十人成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尹 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PPP双库专家、银行总行级精品课程培训师。早在1995年即与国外银行一起参与日照BOT电厂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全程参与的山东中华电力BOT项目获得《项目融资》1998年“年度最佳融资安排”。曾应邀在《欧洲货币》项目融资专题研讨会上做嘉宾演讲,20多年来参与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PPP项目涉及金额上千亿元。 

程志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EDP教育联盟秘书长;北京铭鼎人教育咨询公司战略顾问;曾任职浪潮集团副总裁十年;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张信良


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主任、 中国社科院中国PPP投融资规划院院长、中国科技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咨询人:闫老师 

联系电话:13260323956(同微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304】积极探索PPP与REITs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