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需要四个转变[20171004]


来自:诸大建学术笔记     发表于:2017-10-04 06:39:56     浏览:303次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2014年以来的中国PPP实践进行冷思考,一个基本观点是需要从不可持续发展或者弱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或强可持续发展进行转变(发改委韩司长认同有四个词是相交的,即PPP、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具体地说是四个转变(目标、主体、对象、过程)。

1)目标上从项目导向向以人为本转变。现在指导PPP的理论工具主要是项目管理,这是重要的但是是不够的,用微观上的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指导PPP的宏观战略与政策布局,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项目管理主要是技术层面和手段的,以人为本是战略层面和目标层面的,联合国强调People-first PPP就是这个意义。这样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口号转变,而是从价值观到方法论到具体管理流程的一整套思路的转变。2002年时候指导博士生写论文,强调了PPP不是单纯的融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现在看起来要有更深刻的呼吁,强调PPP不是简单的项目管理而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问题,强调PPP要有可持续发展作指导,可持续发展要把PPP作为实现手段。这需要把PPP的理论研究从政府与企业两元关系拓展到由消费者参与的三元关系,如世界银行2004年提出的工作模型。

2)主体上从PPP泛化向分类提供转变。以前长期来有公共服务全部由政府提供的趋向,现在搞PPP有把所有公共服务都拿来做PPP的趋向,结果可以市场化的非基础性公共服务拿进来,本来应该政府去做的核心公共服务也拿了进来,于是伪PPP项目泛滥,导致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错位与缺位。搞PPP首先要用负面清单管理防止扩大化,把不应该搞PPP的项目排除掉,保证PPP的项目是少而精的。需要用三个原则即基础性与非基础性、可监督与不可监督、均质性和多样性,区分市场提供、PPP提供以及消费者支付(BOT型)和政府支付(PFI型)、地方政府提供和中央政府提供。这样做可以保证,一方面不增加老百姓的税收,另一方面提供更多、更好、有公平性的公共服务。

3)对象上从经济导向向三生协调转变。现在的项目主要是经济导向的,数据证明2014PPP最多的项目是交通、环保、片区开发。现在的PPP入库项目,按照先到先批的原则,政府的支付也在大量涌向经济导向的基础设施,而社会性、环境性的基础设施不成比例。但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区域发展应该注意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都有指导意义,尽管两者的匹配比例、发展时序可以有不同。因此PPP的项目申报、审批和实施,需要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意识和顶层设计,要从源头上防止PPP项目的GDP化,防止经济、社会、环境不平衡的事情发生。

   4)过程上从建设主导向运营主导转化。引入PPP方法提供公共服务,虽然涉及融资、建设、运营全过程,其中包含了融资效率、建设效率、运营效率等环节,但是公共服务的本质是在运营服务,这是PPP可以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减少政府失灵的关键点。但是现在的PPP项目和企业主要是建设导向的,这就需要有强劲的政策手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例如不管融资能力多强、建设能力多强,没有运营能力和运营考虑的PPP项目坚决不批;反过来以运营和服务为目标的PPP项目首先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融资伙伴和建设伙伴。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权威专家智聚一堂探讨PPP发展之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