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是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财政负担、运用市场规则和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举措。旅游业所具有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性质,具备借力PPP模式的天然基因。
PPP模式的运用,可以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本和专业支持,有效突破旅游融资瓶颈与经营管理问题。PPP模式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旅游产业战略性结构升级的新动力。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我国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概念,在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指导意见》还指出:“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为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
PPP模式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大特征,在《指导意见》中,按经营收费情况,将常见运作形式分为三类,即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PPP模式将改变公共资本单一结构的投资困局,对于国家而言是一项能产生上千万亿资本、资金红利的重大改革。当前,我国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投资和运营,一方面是以此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一方面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和债务。
ppp模式应用于旅游业的四大优势
1、旅游业急需突破传统的融资瓶颈。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四种融资模式:一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高等级公路、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但政府投资受预算限制,财力有限。二是银行贷款,主要以景区、景点或项目作抵押,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建设等方面。然而,银行贷款对地区小项目的资信状况不信任会导致其申请困难。三是资本经营,利用股票上市、资产重组等筹集资金。不过,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环境,使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阻力重重,我国至今没有出现诸如美国运通、迪斯尼等市值过千亿的旅游集团企业,据有关部门数据,我国大型旅游公司排行榜首的中旅集团市值仅为152亿。四是外商投资,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旅游景点、娱乐设施等。外商投资具有偏景点轻基础设施的特点,追求短期效应造成地区旅游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资本规模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是内源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单一,一般依靠国家专项基金、政府投资、企业贷款,而利用广大社会资金,特别是国外大型银团和项目投资公司的引进不足。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旅游智慧化建设与旅游产品结构转型的巨额融资需求。融资瓶颈问题阻碍了旅游企业规模扩张及全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成为旅游业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2、民间资本持币寻找旅游投资机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民间资本总量约为30多万亿元。若对该类巨大的社会资本加以引导利用,或将成为扩充旅游融资渠道,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巨大的利益驱动促使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发展旅游业。旅游开发成为许多利益集团的战略性投资,把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和开发作为投资重点,欲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中分得一杯羹。然而,长期以来,社会资本对旅游项目投资却受到诸多条件限制,PPP模式将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铺垫道路。
3、旅游业自身具有运用PPP模式的先天优势。景区开发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绝大部分景区依托的是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社会公共资源,其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本身的公益性,公益性决定了景区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保证所有游客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同时,旅游产业发展又要注重其市场化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形成规模效益,作为经营性的景区,必要求盈利的一面。由此而知,旅游资源的开发最适合运用PPP模式,其次是基础设施,通过自身运营,可以收回投资并赚到钱。
4、PPP模式在旅游业有成功先例。在我国旅游业,PPP模式已经有相关的成功案例,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
旅游业引入PPP模式带来哪些益处
对于旅游行业而言,PPP模式是新常态下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动力性抓手。PPP模式既是融资概念,更是一个景区项目管理概念,强调的是PPP项目对景区的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分为两个“生命周期”,第一是汇聚社会资本的投资力量,为旅游景区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第二是在提高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等软件上发挥作用的阶段,即项目运营管理阶段。
旅游业尤其是景区引入PPP模式具有四方面的益处:
第一,能提高旅游项目的运作效率与收益水平;
第二,能降低风险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
第三,能引入竞争和监督机制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能有效缓解景区发展双重性质的困扰。
目前全国景区中国有性质的占53.3%,国有就必须要考虑公益性,但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具有商业性,这种双重性长期以来成为困扰景区发展的一个瓶颈。采用PPP模式,可发挥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双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运营由企业主要负责,通过低成本解决景区运营费用问题,兼顾景区发展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特征。
经典案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项目
作为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曲江新区启动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招标工作。曲江新区管委会充分利用 “曲江模式” 中的金融平台,以独创的 “曲江-PPP模式” 进行大明宫项目开发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因开发范围广、难度大、项目综合性强、所需资金数额较大等问题,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满足了项目的资金需求,保障了这一大型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发。
项目融资来源组成:项目前期政府部门投资400亿元,主要用于非营利项目的开发建设。
针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与工商银行西安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组建银行投资战略联盟,为大明宫项目周边的改造建设投资100亿元。
与香港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外公司)签署《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周边开发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规模达200亿元,项目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以及高档住宅和商务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周边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及城市资源运营合作框架议》,协议金额200亿元。
与恒大地产集团西安有限公司签订《西安大明宫片区改造幵发项目战略合作意向书》,恒大集团投资100亿元参与大明宫周边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与建设银行曲江支行签订29.9亿元的合作协议。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与金地集团签订4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曲江管委会以城市运营商方式采取了“先公建造景、后土地升值”的开发模式,在大明宫遗址项目中,先建设完成遗址公园部分,之后再将周边的土地转让给实力较强的地产商,由地产商组织周边环境的改造与开发建设,以提升公园周边土地价值,为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筹集资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