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农业领域PPP模式的运用


来自:森联PPP     发表于:2017-04-26 16:17:27     浏览:567次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和农村,是现阶段“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PPP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农村生产要素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利润、政策红利等共同导致的现象。在国家PPP新政的支持下,农业PPP投资将迎来新的机遇。

农业PPP模式的政策支持

2016年12月,发改委联合农业部印发的PPP指导性文件《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到:1、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1、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1、对农村道路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2、对农村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3、对农村供电、电信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贫困地区和重点区域给予补助。

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2017年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28条“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多次提到PPP模式,具体表述为: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

2017年3月,农业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各地方应加大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支持力度。统筹现有渠道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向园区适当倾斜,形成集聚效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地方创新产业园管理体制和产业园投资、建设、运营方式。

 


农业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自身的性质来看,PPP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周期长、项目风险高的特点,成功的PPP项目要求参与方有承担这三大特性所要求的能力,一些农业PPP项目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准公益性。农业领域里一些项目的效用不可分割,成本和效益有外部性,其社会效益高于直接经济效益。因而需要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双方对整个项目周期负责。二是有持续的收入。农业项目一般有比较稳定的效益,但不会有暴利,项目收益一般是通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来获得。三是资金投入量大。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项目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政府投入一部分,社会资本融资一部分,共同注资开展经营。

在我国,如何稳定和逐步增加对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各项投资,是巩固农业基础的重要一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加投资。像农业这种投资数额很大,而回收周期长、见效又比较慢的行业,要想成功吸引社会资本是比较困难的。PPP就是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领域和形式很多,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如对农口部门的经费投入;水利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代农业项目、美丽乡村、生态林建设等;还有抗旱、防汛资金;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一些基础项目政府应真正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的转变,应真正做到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利用PPP来创新农业投资模式,真正提高投资的效率。

农业PPP市场前景广阔

土壤修复目前我国耕地污染日益加剧,土壤污染也日甚一日,在此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如国务院、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的土壤修复政策,目前,我国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非常之多,保守估计超过50万块。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 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我国有待修复的土壤污染面积为3.83亿亩,土壤修复市场超6万亿元,仅耕地修复市场潜在容量就达到3.8 万亿,空间巨大。

政府补贴中央对三农问题向来重视,对三农补贴的项目也逐渐增多,2015年中央累计对三农补贴的政策达50项目,明确具体补贴金额的政策有21项,金额合计2066.5896亿元由于政府以往对城镇和工业领域的投资很大,对农业投资的欠账较多,现在城镇和工业领域重复建设现象高企,投资效率下滑,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预期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补贴与力度会有一个大幅增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于今年2月18日表示,将在资金整合、投融资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大规模推进“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十三五”农业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据悉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需要投入1000-2000元,初步估算,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投资1至2万亿。

随着政府政策放开,商业资本的进入,以下八大项目的市场前景巨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节水工程农业清洁生产治理农业环境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特色村镇育种基地现代渔港建设

农业PPP模式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农业PPP投资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农业PPP投资的规模和范围都十分有限,至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合作持续性较差。一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并不是规范意义上的合作。政府投资以后,有的接管或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经营出现年年投资,项目年年难见效,缺乏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就是政府投资没有与社会资本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其次,项目吸引力不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影响投资回报周期,社会资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承受力等待未来的资金回报;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首先就把一部分社会资本挡在了外面,即使部分资本勉强进入,也容易导致采取“短期行为”。

最后,投资环境不配套。一是用地资源相对紧缺。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与科技服务跟进不力。三是农业金融服务滞后,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缺少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要求,难以通过贷款审批;农业保险的品种少、覆盖面窄,社会资本经营风险较大等。

农业PPP模式的建议

政府部门应加强力度完善农业PPP的政策制度框架一是要明晰农业项目参与各方的法律关系。严格按照法律和合同规定办事,围绕产权人和受益人落实项目“法人”,明确投资者、经营者、受益者三者关系,重点抓好经营性资产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公共服务性资产管护等工作,促使项目投资落到实处,建设质量有监督,资金使用有效益。二是要研究制定推行农业PPP项目的指导意见。建议根据PPP整体制度框架和法律规定要求,在总结借鉴其他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农业PPP项目指导意见,明确投资领域、准入条件、发起方式、项目申报流程、融资结构、运营管理、利益保障机制、投资回报实现途径等,用清晰的制度框架引导各方预期,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特别要针对农业特点,对社会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的产权登记、资金监管、收益分配等提出妥善解决办法。指导意见的研究制定要注意听取行业专家和中介机构意见,确保指导意见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三是要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加强对企业、农民的引导和支持。农业PPP项目可以试行“自下而上”项目申报机制,改革原有的计划性政府投资管理模式。一方面,将各类农业投资规划向社会发布,鼓励社会资本依据规划发起设立农业PPP项目,可以平等申请财政支农资金,并予以适当倾斜;另一方面,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农业投资项目,条件具备的鼓励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政府部门重点监管好资金用途和资金绩效。对于地方运用PPP模式置换或节约的财政资金,允许自行统筹安排。

积极开展农业PPP项目试点农业PPP项目的具体模式灵活多样,可行的模式和存在的困难都需在实践中完善解决,在此基础上抓好政策评估和案例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可选择条件具备的地方开展农业PPP示范性项目试点,对于已纳入项目库的新建农业PPP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扶持,适当提高投资和补助标准,可考虑单独安排资金指标;对于存量项目采取PPP模式改造的,可以优先安排新建配套项目、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优先补助工程管护资金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对于吸引社会资本置换出的财政资金允许地方统筹安排。

一个规范的农业PPP项目实施方案,需要明确项目合作范围及期限,运作方式,风险分配框架,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采购方式等,由于每个项目条件各异,因此属于非标准化项目融资安排,为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亟需加强技术支撑力量建设。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PPP在我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2014年以来引入全新理念,用PPP模式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建议组织开展农业PPP项目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更新理念认识,凝聚各方共识,梳理政策框架,分析制约因素,开展政策设计和评估,为推动农业PPP项目落地实施做好政策储备。二是依托专业力量做好技术支撑文件研究编制。毋庸讳言,农业PPP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比一般的农业投资项目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特别是资金筹措方案、财政补贴方式和标准测算、物有所值原则评估、风险分担机制设计等,需要财政、财务、法律、农业等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估论证。开展定性评估需要成功的规范性指引,开展定量评估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数量化模型工具。这些技术支撑文件应当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组织专业力量研究编制,为各方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规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引导中介机构开展农业PPP项目的探索性设计。现有PPP项目中介机构大多从工程设计、造价咨询等跨行业从事PPP咨询服务,对农业发展情况不熟悉;同时,农业项目专家对于PPP模式尚不熟悉,还难以承担编制高质量项目实施方案的任务。起步阶段,可要求中介机构对个别条件成熟的农业项目开展探索性项目设计,试编PPP模式实施方案,与一般农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以期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培养具备PPP知识的专家队伍。

开展政策对话和知识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展农业PPP项目的有益经验。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PPP模式,在几乎所有公共服务领域予以推广;一些国际组织对农业PPP项目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实施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建议充分利用其智力资源和项目经验,有针对性地联合开展农业PPP项目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案例分享、实地考察等,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有益借鉴。二是利用国际组织优惠资金开展农业PPP项目试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发展水平提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组织对华项目合作将更加突出示范性和创新性,它们也有不少实施农业PPP项目的成功国际经验。建议积极考虑利用国际组织资金开展农业PPP项目试点,并请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开展项目设计和评估论证专题培训,帮助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的示范性文本,为我国农业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积累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全部或部分转载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犯到作者知识产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必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实操】PPP项目招商方式法律架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