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中国“PPP热”的冷思考


来自:PPP落地指南     发表于:2016-06-14 23:08:06     浏览:376次


  尽管中国官方努力促成,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婚姻”这半年多来仍然遇到不少尴尬。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投资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被视为提振投资、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的有效渠道,受到官方前所未有的重视。

各个部委频频“放大招”:继财政部、科技部等20个部委宣布联手启动PPP第三批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后,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日前主持召开PPP工作推进会,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为PPP“站台”。山西省提出,要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给PPP项目提供补助。作为中国首批PPP试点省份,湖南甚至把眼光瞄向海外,在香港向境内外推介了5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近850亿元人民币。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入库的PPP项目超过8000个,总投资达9.3万亿元人民币。

但热闹背后,尴尬不少

最突出的是PPP项目落地情况仍不乐观,“叫好不叫座”现象依然存在。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2日于北京举行的PPP立法专题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这种窘境与法律缺失直接相关。

目前,中国有关PPP的法规多为部门和地方制定,法律效力不高。而PPP项目周期短则10年,长则30年,这么长的一段契约关系要想可持续,没有成熟的法律制度保障几乎无法想象。

  山东省财政厅一位官员透露,不少民营企业之所以对参与PPP项目心存疑虑,就是由于法律缺位,“一旦发生纠纷,担心光靠一纸合同保护不了自身权益。”

 此外,地方政府对PPP的理解“跑偏”也是PPP乏人问津的一大原因。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不少地方政府将周期长、投资大、利润低的公益性项目推给社会资本,把有经营收益的项目据为己有。

 “把PPP简单作为公益事业的融资手段,这有违PPP的精神。”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赖永添说,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长期合作的“婚姻”,而不是融资的“一锤子买卖”。

第二个尴尬在于,官方大力推行PPP的初衷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拓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PPP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民间资本。

  一些企业家此前称,各地优质PPP项目基本上被国企垄断,民企要投入PPP项目难度较大,取得好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这一点已经引起官方的注意。财政部副部长刘昆日前表示,要畅通民营企业参与的通道,使民间投资通过PPP真正有效进入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市场。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PPP培训课程

政府和社会资本(PPP)模式实战操作高级培训班7月第27期课程安排

1.开课时间:07月02日——07月05日


2.开课地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3.课程费用:4200元(不含食宿)
4.课程内容
模块一:PPP的政策体系框架解读
模块二:PPP项目的核心操作要素
模块三: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机制及案例分析
模块四:PPP项目设立评价及实施方案精要案例
模块五:PPP项目的风险分配与产品定价、调价机制
模块六:PPP项目模拟实操操作指导
模块七:PPP项目税收管理与税收筹划


模块八:PPP项目的法律文本要义与法律风险防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热点】中国PPP模式青岛应用出彩建立PPP项目的储备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