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游学——伦敦地铁ppp项目之伤,中国地铁发展的前车之鉴


来自:ANBOUND成都     发表于:2018-10-16 18:02:24     浏览:239次

初识英国是在历史课本上,后来的经典电影《环游地球80天》是我对大不列颠的初印象。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位英俊的英国绅士,在伦敦因为一个赌约,凭借自身的机智、果敢和勇猛克服了重重困难,环游地球一周后获得了胜利。然而,“日不落帝国”的称号、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福尔摩斯》、《哈里波特》、“尼斯湖水怪”、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大本钟、伦敦奥运会.......都成了我们不得不想去感受这个国度的理由。

此次英国行均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公交,火车等,花34英镑就可办理一张临时卡 ,一周内随便坐车。公交系统无缝衔接,非常方便。 但所有的地铁站均无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一旦迷路只有抓瞎。且伦敦是世界上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有些地铁线路设施陈旧没有空调,夏天去坐这些线路的话活脱脱的高温桑拿,非常的酸爽。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的财政紧张。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英国的地铁没有安检,我也专门去查阅了资料为什么没有安检:


首先,伦敦地铁站有些非常老旧,有些面积很小,如果在通道间设置安检措施,那么等待通过安检的人群就可能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其次,目前英国的许多地铁站是开放式的,不可能全部围起来。

大家都知道,修地铁需要庞大的资金,所以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英国地铁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采用PPP模式,经过4年多的论证和试行,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4月签署了3份PPP合同,将30年的特许经营权分别转让给SSL, BCV和JNP  3家公司。使用设计—建造—融资—运营的DBFO模式,3家公司分别负责不同类别的地铁维护和修复,而运营和票务依然由伦敦地铁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公司的回报由固定资产和业绩决定。

政府希望私营机构在项目前期为伦敦地铁带来大约70亿英镑的直接投入。而做为回报,政府每年向PPP联合体支付11亿英镑的服务费。费用由英国交通部直接划拨给伦敦交通局,然后再下拨给伦敦地铁公司。 PPP合同允许联合体提出3.6 亿英镑的上限来弥补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和风险,但是联合体要自行承担每年大约5000万英镑的费用直到7.5年之后才可以结算。


伦敦地铁PPP模式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结构之一,为了确保该结构有效运营及PPP合作有效执行,英国政府设立了一种独特的仲裁审核机制,政府每7年半就对PPP联合体进行一次效果评估。然而2008年Metronet联合体宣告破产,该 PPP项目的失败直接导致英国政府损失超过41亿英镑;2010年另一个PPP 联合体Tube Line 也宣布破产。Tube Line 最初希望政府为其更新的Piccadilly和北方线支付68亿英镑,但是政府的仲裁人只核定44亿英镑的费用,因此该公司只好破产。伦敦地铁管委会支付了大约3.1亿英镑回购了他们的股票。

 

伦敦地铁PPP模式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在项目失败后,英国议会以及英国审计署都对项目进行了检讨和深度分析,并对项目的失败进行了认真总结,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

Part.1

政府监管不力

由于伦敦地铁项目巨大,能够参加竞标的联合体极为有限,因此政府和联合体直接的谈判相对复杂和不透明。另外由于该项目对保证伦敦城市经济的稳定性政治意义重大,政府采取了债务担保的方式确保项目的持续性,政府部门(交通部)无法控制项目的金融风险,他们不是项目的直接参与方,却给项目担保,只能使得政府对项目的监控表现得无力。


交通部希望私营机构自行发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解决,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另外,虽然政府设立了审核仲裁人,却无法从联合体那里获得必需?的信息和成本数据,因此无法监控成本的变化,也无法获知联合体的实际操作情况。(如国内很多项目都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这样做风险是极大的。)

私营企业管理混乱缺乏创新动力

地铁项目本身的非商业性约束了企业的热情。由于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对地铁基础设施和车站进行修复和维护,与地铁实际收益(车票收费)相剥离,因此很难激起参与方面的创新能力。最大的问题是联合体的企业治理和领导力。联合体参与企业过多,比如组建成 metronet联合体的5家企业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因为利益出发点各异,意见经常向左,加之频频更换管理者,缺乏很好的管理机制,对整个项目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另外该项目使用的内部供应链(Tied Supply Chain)模式,也使得整个联合体公司无法管控采购,更无法通过激励的方式促使供应商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导致Metronet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伦敦地铁的基础设施过于陈旧,在合同签署前许多实际的操作困难无法获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施工性;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条件非常差,很难保证其质量。


Part.3

公私部门矛盾严重

地铁类公共项目有很强的独特性,私营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公共部门以成本最低为目标,因此在费用结算方面很难达成一致,机构内的矛盾就会日益凸显,导致项目效果不理想,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也会破裂。该项目的负债率相对较高,其银行贷款和联合体股份的比例为 88.3比11.7,联合体企业的自身风险比较低,对他们的束缚也更小。一旦发生联合体破产的情况,政府为95%的债务担保。5家企业为他们的股份3.5亿英镑买单,这些钱对于国际大型机构而言并不是大的问题,不会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同时这些企业本身就是该项目的供应商,在2003到2007年间已经获得了30亿英镑的服务费收入,比较它们的股份比例,他们是稳赚不赔的。因此私营部门也就不会特别在意如何与公共部门保持长期良好关系,甚至最后联合体倒闭也不会对企业本体造成多大的财政压力。

地铁项目由于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重大性,使其无法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和补助,地铁项目PPP模式的投融资运营相对其他项目而言,难度较大,运营风险很高。伦敦地铁PPP运营公司最终不堪连续亏本的负重只能破产了事,剩下的烂摊子丢回给政府,让其自行负责。

Part.1

政府部门应该放弃全面推广PPP项目


安邦智库看来:

PPP项目之所以对经济增速起不到提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PPP项目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是政府在决定投资方向而不是市场。


2008年推出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已经证明,政府扩大财政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具有短期效果,而刺激政策一旦退出,经济增速变会下滑。而且,大型的财政投资项目持续不断上马,将会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投资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从而给经济造成长期的下滑压力。


2008年大规模基础设施上马后,中国经济失衡状况迅速恶化,投资占GDP比重从此前的40%左右迅速上升至超过50%。在经济结构失衡恶化的背景下,虽然基础设施投资由原来的各级政府一肩承担,转变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PPP),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灵活性,但由于本质上依然是政府在决定投资方向而非市场,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并未改观。此外,在市场化的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投入到政府主导的大型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难以解决,甚至造成“挤出效应”,进而恶化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6家通过启东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资格审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