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一周要闻(6月13日—6月17日)


来自:PPP项目法律研究     发表于:2016-06-12 01:18:06     浏览:489次

“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PPP黄金发展期正在到来
 社会资本PPP融资的实践与挑战

1
“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6月7日,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办、湖南省财政厅承办的“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中央有关部委、湖南省政府、地方财政部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和学术机构代表,以及参加6月6日由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承办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咨询委员会会议代表等共500多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为PPP融资。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致辞,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董德刚宣读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的书面致辞。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湖南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世界银行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中心主任Jordan Schwartz,以及国际金融公司驻中国、韩国、蒙古国首席代表安塞盟(Simon Andrews)等先后做了主题演讲或发言。

三年耕耘  奠定PPP坚实基础

史耀斌致辞中强调,财政部根据国务院部署,自2013年起联合相关部门积极规范推进PPP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了从政策法规到操作指引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明确了PPP项目实施的路线图;培养了从政府、社会资本到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一批专业队伍,机构能力获得全面提升;推出了两批示范项目,发挥示范项目就近示范、就近引导作用;设立了总规模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制定了PPP奖补政策配套政策。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PPP改革在中国已形成广泛共识。截至2016年3月底,财政部搭建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各地拟以PPP模式招商的项目7721个,总投资约8.8万亿元,涵盖了19个主要经济发展领域,既包括经济类基础设施,也包括社会类和政府类基础设施。以湖南省为例,截至目前已发布三批共199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达到3109亿元。可以说,中国PPP改革3年时间走过了国外PPP市场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PPP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资源管理效率的一项体制机制创新,发展PPP对促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牵引作用。


焦小平、郑建新、Jordan Schwartz等现场对PPP改革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解读。中外携手把脉,对于强化PPP在国内外及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进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智慧碰撞 增添PPP发展动力

在研讨会机构对话和案例分享环节,来自财政部金融司、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和国企民企外企社会资本、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学术机构等的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围绕PPP融资实践与挑战进行了精彩对话。河北、山东、湖南、云南等省份的PPP项目交流,提供了具体案例经验。

今年是PPP改革三年示范期的收官之年,也是PPP迎来“十三五”时期发展新局面的第一年。目前我国PPP改革在取得进展、初见成效的同时,尚存在观念认识转变不到位、政策体系不完善、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信用建设和融资等市场环境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召开“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恰逢其时,承前启后。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PPP市场成熟国家以及相关多边机构的合作,积极推动建设统一、规范、透明的PPP大市场,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期限错配等瓶颈问题,并继续通过打造高质量的PPP示范项目,探索可复制、可放大、可推广的PPP改革之路。

业内专家认为,“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对我国PPP融资发展完善和项目落地,并支持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产生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研讨会达成的各项共识和取得的成果将逐步转变为促进PPP发展的现实动力。

2
中国PPP黄金发展期正在到来

来源:中国财经报
6月7日,一场由财政部举办的研讨会更是因有中外业界500余人的热情参与而高潮迭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我国的火爆发展态势可见一斑。 

这场题为“PPP在中国”的国际研讨会围绕PPP融资主题展开,在经过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委、湖南省政府、各地方财政部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和学术机构代表,以及参加6月6日由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承办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咨询委员会会议代表的头脑风暴之后,一个共识也越来越明晰——开放的中国在3年系统探索之后,如今迎来了PPP模式的黄金发展期。 

成效显著 任重道远 

中国PPP改革用三年时间走过了国外PPP市场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研讨会现场,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董德刚宣读了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的书面致辞。
 
史耀斌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PPP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根据国务院部署,财政部自2013年统筹推进PPP改革以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从制度体系、机构建设和项目实施等方面积极规范推进PPP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了从政策法规到操作指引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明确了PPP项目实施的路线图;培养了从政府、社会资本到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一批专业队伍,机构能力获得全面提升;推出了两批示范项目,发挥示范项目就近示范、就近引导作用;设立了总规模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制定了PPP奖补政策配套政策。 

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PPP改革在中国已形成广泛共识。截至2016年3月底,财政部搭建的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各地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7721个,总投资约8.8万亿元,涵盖了19个主要经济发展领域,既包括经济类基础设施,也包括社会类和政府类基础设施。可以说,中国PPP改革3年时间走过了国外PPP市场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史耀斌同时指出,我国的PPP改革道路仍然任重道远。在看到中国PPP改革成绩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中国PPP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观念认识转变不到位、政策体系不完善、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信用建设等市场环境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史耀斌提出,下一步财政部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二、要着力解决PPP融资瓶颈问题。PPP融资是PPP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转变政府观念;抓紧制定PPP项目合同范本和绩效标准;加大PPP监管力度,保证PPP项目科学、规范实施,防止“一热就乱”。财政部发起设立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旨在通过支持市场创新,促进PPP融资。
 
三、要打造高质量的PPP示范项目。要广泛宣传PPP的核心理念,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充分竞争、平等合作、诚信守约;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信息公开,规范运营,加强监督,切实履行绩效考核和按绩效付费,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激励相容、多方共赢。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示范项目,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放大、可推广的PPP改革之路。 

四、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PPP市场既需要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更需要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和自身发展阶段的新尝试。中国在推进PPP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与英国等PPP市场成熟国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全球基础设施中心等多边机构的合作,推动国际经验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也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示范引领 全面开花 

两年多来,湖南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开展示范,取得了积极成效。
 
财政部推出的两批示范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多个领域,种下了PPP规范发展的种子,历经三年,静待花开。 

湖南省是全国首批启动PPP试点的省份,在PPP实践中也是亮点频现。 

在这次研讨会上,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介绍了PPP模式在湖南的推进情况。
 
据介绍,两年多来,湖南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开展示范,取得了积极成效。湖南省级已先后发布三批199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达到3109亿元,其中前两批82个省级示范项目中,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的12个,与社会资本签约率达到了76.8%,项目落地率达到34%,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表示,他们正在以PPP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PPP示范项目落地,今年5月开始,湖南以“三座城市、四场会议、跨区联动”的方式启动了“PPP推广活动月”,在长沙举办了PPP新闻发布会,在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海外融资香港洽谈会期间组织了湖南省PPP重点示范项目推介和路演活动,借助北京科博会举办了湖南省PPP工作推进暨示范项目推介会等。 

陈向群表示,湖南期待通过深入广泛的沟通交流,与国际金融组织、国内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缔结合作之约,共同参与湖南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合作共赢。 

此外,在本次研讨会上,山东、河北、云南等省份也介绍了各自开展PPP工作的经验,分享了各自特色鲜明的PPP项目案例。在PPP融资圆桌讨论环节,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共同就社会资本、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PPP的实践与挑战进行了深度对话。
 
创新思路 多点发力 

从现阶段我国的情况来看,PPP是一个具备在宏观、微观层面等都可以发力的改革。
 
PPP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调动多方资源共同发力、协作共赢的模式,那么,在推动PPP模式落地时也需要多点发力。
 
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在题为“中国PPP整体发展状况”的主旨发言中对PPP改革的路径也进行了阐述。
 
焦小平指出,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PPP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的管理模式。我国当前的PPP改革,就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变革。

第一,PPP的推进体现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同时带来了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此项改革必须要通过各种政策得到体现,当前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第三,PPP要追求物有所值的价值目标,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等,这些都是PPP的核心要素。 

对于如何推进PPP的问题,焦小平认为PPP在中国发展阶段来说,它是一个具备在宏观、微观层面都可以发力的改革,对政府而言,PPP是一种创新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的转换器、助力器和加速器。对于PPP的管理,政府要适时而动,利用大数据进行互动式的管理,进而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三方共赢。 

此外,随着PPP推广的深入,我国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也愈加密切。世界银行集团(新加坡)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中心主任乔丹·施瓦茨(Jordan Schwartz)在考察了长沙磁悬浮项目之后表示,中国在PPP模式的应用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他们愿意与中国在推进PPP模式的过程中携手向前。 

今年是PPP改革三年示范期的收官之年,也是PPP迎来“十三五”时期发展新局面的第一年。业内专家认为,“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对我国PPP融资发展完善和项目落地产生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研讨会达成的各项共识和取得的成果也将逐步转变为促进PPP发展的现实动力。


3
 “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系列:
社会资本PPP融资的实践与挑战
来源:PPP财政中心
2016年6月7日,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办、湖南省财政厅承办的“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财政部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和学术机构代表,以及参加6月6日由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承办、PPP中心协办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第三次咨询委员会会议代表,共500多人参会。国内外嘉宾围绕PPP融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为了与更多业内人士分享此次研讨会内容,我中心将系列报道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与观点。此文摘录了研讨会上“社会资本PPP融资的实践与挑战”对话环节的精彩发言。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


对话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春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姚磊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李国山


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板块中心总裁左志


一、我国各级政府多措并举推进PPP融资

一是顶层设计保障。


各级政府注重研究、探索金融支持PPP项目的条件和方式,规范PPP项目当中的融资行为,鼓励创新符合PPP特点的金融服务;积极发挥PPP基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资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性贷款的支持,给予PPP项目差异化的贷款政策,适当放宽贷款期限,优化贷款利率,建立绿色通道,加快PPP项目贷款的审批,等等。

二是鼓励多样化融资。


一方面实现融资主体多样化,通过放宽养老资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投资限制条件,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式,改变目前PPP项目金融支持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


另一方面,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在项目公司组建阶段,可以吸引各类基金直接投资项目的股权。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营初期,投入较大,现金流较小银行贷款仍然是主要来源,但在这个阶段可以探索利用项目收益债融资工具。当项目进入营运稳定期至最终移交时,PPP项目的现金流清晰可见,这时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保险资产支持计划、公司债、非公开定向债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等金融工具。

三是划清权责利。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强化政府履约意识和能力,把完成政府支出责任纳入年度预算和中长期规划,稳定项目收益预期,加强融资方前期参与,设置融资方的介入权,签订各类合同分散风险,比如像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产品和服务购买合同等等。通过与各个参与者的合同安排来分散项目风险,使风险受到控制。

二、社会资本的PPP实践与体会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姚磊表示PPP模式已成为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指出:


(1)企业在PPP发展中需明确角色定位。企业应该是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


(2)坚持融资原则,筑牢PPP项目防火墙。要具有契约精神,以投融资协议等合同文本约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投资人权利;以平等协商为底线,共同构建项目的边界条件;以合理收益、分配风险为原则,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以金融机构的放款条件为先导,以项目的基本面预先判断,事先完善项目融资的必备要素,有效推动项目融资落实;要提高产能结合的契合度;在资产运营中要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李国山表示,金融与实业结合、拥有核心技术是做好PPP项目的关键。作为参与企业,一是要研发核心技术;二是要借助融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板块中心总裁左志表示,民营企业可以借助PPP模式发挥潜力,改变竞争格局。PPP项目需求强劲,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PPP模式为企业强化了法律保障;PPP模式推动了金融创新和改革;PPP模式能有效遏制盲目投资。

三、我国当前PPP融资的挑战及应对办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春认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一是目前融资方的前期(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阶段)参与度不够高。二是项目公司(SPV公司)的融资能力还不够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PP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的最小化。三是PPP项目融资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我国的PPP项目仍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金融支持手段,通过银团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的比例还比较低。四是现在融资的风险管控能力还需要加强。他建议要深入研究、探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符合PPP模式特点的信贷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对PPP项目的融资支持,特别是通过放管扶的改革,优化投融资环境,促进PPP项目的融资发展。

李国山表示,需要借这个平台特别澄清两个问题。一是PPP模式可不仅仅是融资,PPP模式下的社会资本是带着技术、资本、人才、满腔热情而来的,所以,PPP模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二是PPP模式也不是BT,跟BT的差别很大。他强调:一是要创新,要提高技术能力,去甄别项目,去判断项目风险,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增信。二是调整财务投资收益。金融机构在评估风险的同时,也要追求合理回报。相对来说,如果对整个项目把握得比较好的话,现金流会比较好,但是收益不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成本要求会趋向合理,实现共赢。

左志认为: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都还没有出台完整的、专门针对PPP模式的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这样造成了很大的需求差异和困难。不过,这一现象已发生了变化,如中国农业银行已出台了针对PPP项目的信贷政策,农发行、国开行推出的PPP项目专项基金也是很适宜的。他还建议财政部推出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能够带头支持生态环保项目,造福一方百姓。

姚磊表示,央企的融资也跟社会资本一样,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从目前的项目融资情况来看,城市综合开发项目、轨道交通项目比较容易引起基金、金融机构的青睐。金融机构对部分地方政府的履约能力显得信心不足,在项目预期收益不明晰的情况下,还会提出一些需要央企提供担保和其他的增信要求。目前,PPP融资的资金缺口比较大,需要国际、国内各方面金融资本助力,才能使PPP融资市场稳步健康的运营。他指出,目前PPP政策方面的当务之急还是顶层设计的立法工作,主要是理顺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需要理顺过去政府融资平台跟社会资本的关系。他还建议,银监会或者是财政部能够统一银行对PPP项目的贷款条件。如果每家银行提出的贷款条件不一样,社会资本在项目前期谈判时,要满足不同金融机构的要求困难很大。此外,还需要出台PPP项目股权或产权交易指引。现在的PPP项目股权投资周期一般是10到30年,但社会资本的资金是有限的,需要流动,需要把资本换成资金,通过投资再变成资本,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社会资本的资金投资以后就变成了固定资产,不能退出,则无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社会资本的再投资能力就会被限制。

注:本公号对所选文字进行编辑时,根据字数需求对上述文章的原文酌情节选或删减,若来源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与本公号作者编辑联系以及时更改或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发展过快存隐忧亟待效率约束机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