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及应对策略


来自:北京崇建市场部     发表于:2017-04-13 18:25:59     浏览:397次

2014年3月财政部网站刊登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讲话称,“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人民币”。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将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基础设施(供水、交通、能源等)和社会基础设施(社保、养老、户籍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投入较大,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2014年,国务院发文(国发【2014】43号),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

对于市场和地方政府而言,从什么渠道获得资金以解燃眉之急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PPP模式吸引民营资本成为新城镇化融资的重要渠道。

传统建筑市场的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工程承包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已被打破。房地产投资下滑,项目减少;失去土地财政的支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受限,政府招投标项目减少;BT模式被叫停,等等。施工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建筑市场的严冬,除了提高自身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硬实力,保证原有的市场份额外,积极投身PPP,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尽管PPP模式能够给施工企业提供新的生存途径,但由于PPP模式下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过程不稳定、参与方众多、利益链条复杂,施工企业在参与PPP项目时,面临着较传统项目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在参与PPP项目时,要充分了解PPP模式的风险分担原则和应对策略,从而真正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

风险分担基本原则

PPP模式并不是将风险简单的转移出去,而应该通过对各种不同风险的分析,在众多参与方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也就是把风险分配给更有能力管理和控制风险的一方;当风险为各方都无法管理和控制时,应该参考各方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应该把风险分配给对风险承担能力强的参与方;如果风险为各方都能管理和控制时,应分配给各方管理风险成本较低的一方。

风险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没有一个项目建设是没有风险的,风险可以控制、降低、规避、转移或者承担,但绝对不可小视。PPP项目风险应对的策略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利用。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当PPP项目中某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时,不利后果也很严重时,通过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计划等方式避免该风险。风险回避一种不得已的消极的应对策略,但只有风险回避能够彻底抑制风险的发生,其他应对策略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引起的损失。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当某种风险无法回避也无力承担时,事先通过一定手段转移给能够承担该风险的第三方。通常可以通过担保或者购买保险的方式转移给担保这和保险机构。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风险分析,在风险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常用的方法有,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因素;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降低损失;对人员进行风险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等等。

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项目参与者通过承担某些风险而获得相应的回报。利用风险时需要认真考虑该风险是否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当决定利用某一风险时,必须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方案和具体的应对措施。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不断提高,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面对复杂的PPP项目,施工企业在传统建筑市场的风险控制对策已经不足以满足PPP项目对施工企业的要求。施工企业要想借助PPP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就应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和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风险分析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未来,谁能顺应市场需求,整合更多的资源,策划出更好的PPP项目方案,谁才能真正的在PPP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长兴首例完全采用PPP模式项目试水而行,为水利改革注入新活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