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宁首个养老PPP项目签约看养老PPP发展现状与合作机制构建


来自:大连保税生态城     发表于:2017-05-16 17:11:21     浏览:331次

近日,葫芦岛市民政局代表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葫芦岛市天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就葫芦岛市老年公寓PPP项目完成了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0587亿元由社会资本方投入7940万元占股75%市政府方投资2647万元,占股25%30年可累计减少财政投入4.7亿。该项目是葫芦岛市首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PPP项目,也是全省第一个养老领域PPP项目


在政府转型的今天,PPP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

但目前来看,养老服务业方面的PPP发展仍待发力, 截止2016年6月30日,全部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入库项目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片区开发3个行业项目居前三位,合计超过入库项目的一半。而养老PPP仅占所有项目的3%。

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PPP在我国也同样是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二者的结合应用,首先需要构建起相对完备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体系,为养老服务业PPP项目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PPP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1、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弥补政府财力不足

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呈现中高速增长。养老服务业需要大量投资,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社会资本和公共部门加强协作,PPP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模式。


2、鼓励社会力量运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公建民营就是一种典型的PPP模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运营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运营模式,是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这在北京、杭州都有较好的经验。


3、理清政府市场边界,推动养老行业发展

政府要提供的是保基本、保民生、兜底线的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三无”和五保、低保和低保边缘、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更多的要通过社会力量和发挥市场作用来解决,PPP合作机制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业前期要把握的关键点

PPP模式应用养老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前期调研论证、项目识别筛选、物有所值的评价、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的实施准备、协调执行、项目运营、项目评估等诸多环节。


在这里主要介绍前期需要把握的四个关键点:



1、前期调研论证和项目识别筛选

要客观分析项目所在地人口老龄化情况、当地政策、产业导向、投资前景、老年人购买力、当地资源文化禀赋的条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的识别筛选。


2、物有所值的评价

组织财务、资产评估、养老、金融、法律、工程等方面专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等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定性评价为主,主要从采用PPP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是否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


3、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

组织财政、财务、养老、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在论证工作中,参评人员对项目申报初步实施方案及项目可行性方案报告等进行认真审核,从养老项目服务能力、营利能力、投资回报、清偿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科学识别政府支出责任和付费类型,得出财政是否可以承受的结论。


4、项目的风险管理

养老项目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政府层面的风险。如行政干预、社会争议、政策变动等。

(2)来自市场层面的风险。如市场需求变化、通货膨胀、成本增加、合作方违约。

(3)来自项目层面的风险。如养老需求的变化。

(4)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等。


按照PPP的风险分级优化、风险收益对等、风险可控等原则,在进行养老服务业风险规避和管理的时候一般采取这样的方式,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的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进行负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的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由社会和政府采取合理的模式进行承担。


基于PPP综合信息平台的养老项目数据分析

截至2016年4月30日,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对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发布的PPP项目库数据进行分析,养老服务业PPP项目共有210个,占入库项目总数的2.6%。总投资金额达1282.5亿元,占入库项目总投资金额的1.3%。项目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通过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养老PPP项目2.6%的占比来看,相比同属公共服务领域的教育、医疗行业,项目数量占比较小。


2、从养老PPP项目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如山东)以及西南部地区(如贵州、四川、云南)。布局严重不平衡,不足以解决多地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的问题。


3、从养老PPP项目实施阶段来看,以执行阶段项目数与准备、采购、执行等3个阶段项目数总和的比值计,入库项目的落地率为20.5%,大部分PPP项目还处于项目识别和准备之中。


4、从养老PPP项目所属行业来看,综合养老项目排第一位,当前大力推广的医养结合项目仅占总数的20.4%。


5、从养老PPP运作方式来看,养老项目运作方式主要为BOT,这也是当前我国PPP项目运作的主要方式,这无疑需要社会资本高昂的前期投入以及大量的政府补贴。


6、从养老PPP项目回报机制来看,使用者付费占养老项目总量的73%,可行性缺口补助占22%,而政府付费仅占5%。更强调绩效财政,追求少花钱、多办事的物有所值价值目标。


7、从养老PPP项目投资金额的影响因素来看,项目所属行业、拟合作期限和发起类型三个指标对项目投资金额的影响较大。


8、从养老项目本身来看,由于服务类型和服务等级不同,不同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将会影响到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周期等指标,从而影响投资人的投资意愿。这将在无形中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难度。


9、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角色定位由划桨到掌舵,将工作重心从具体的项目运作转到规则程序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和法制信用环境营造等方面上来。


10、公建民营较像外包类PPP和特许经营类PPP两种模式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化解养老机构运营初期土地成本压力和购买设施设备的资金压力。政府拥有土地、房屋、设施的所有权以及对社会资本的监督权,有助于社会资本在摆脱高成本的压力之后,专心负责运营和提升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关联度不高、黏合度不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业界】国外PPP模式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