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PPP项目中需要防范哪些风险?


来自:长江战略研究院     发表于:2017-06-26 12:26:34     浏览:319次

“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增信、专业运营”,这是PPP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PPP项目周期特别长(一般都是20年以上),投资特别大(动辄数十亿元),参与的主体特别多(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会所律所、承包商等),项目能否充分识别并有效规避,这是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

1.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实体经济复苏仍然十分脆弱,伴随第五轮康波周期从衰退期到萧条期过渡,由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周期风险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仍然存在。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轻则融资成本大幅度增加,项目收益不足;重则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陷入失败。

2.市场收益不足风险

PPP项目一般都是20年以上,市场变化很难在项目准备阶段准确预测出市场变化。一旦项目运营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或者达到预定收益,项目很可能陷入分裂。

例如1996年上海大厂水厂项目,协议期20年,在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上海市水务部门承诺逐年给予其建设补偿,并保证其项目的年固定回报率为15%。但运营后发现收益根本不能达到当初承诺的15%回报率,政府补贴负担日益沉重,特许经营不得不提前终止,最终只能是由上海市政府在2002年花巨资回购。

因此,PPP项目,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论证;建立项目收益回报动态调整机制;制定风险规避措施,提高项目市场抗风险能力。

3.社会协作风险

现实中的不少PPP项目都具有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特征,项目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用户付费。如果投资回报率太低,社会资本不愿意参与;但投资回报率过高,又会增加公众实际生活成本,很容易招致社会公众的反对。

例如自来水、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等项目,收费调整需要经过听证。如果涨价得不到当地政府和公众支持,项目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即使通过听证,政府压力也会很大,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项目运营。此外,重大人事变动和拆迁引发上访等项目协调管理风险仍然存在。

因此,PPP项目一定要重视顶层设计,合理设置项目收益率;项目建设管理要加强协调沟通,以扎实细致管理化解风险。

4.偷换概念风险

PPP项目,尤其是特色小镇PPP项目,很容易出现以特色小镇为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情况。房地产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低价拿地,通过各类“修复”,拉高土地成本,抬高房价,最后的结果就是特色小镇产业空心化,房地产一业独大,造成大量库存。

从法律务实和操作方法来讲,以特色小镇名义廉价拿地稿房地产开发,实际上是对国有资产掠夺。一些不法房地产商人为了拿到低价土地,侵蚀甚至“围猎”政府公务人员,也不利于干部成长。

因此,在特色小镇PPP项目中,一定要对房地产开发比例有所警惕,房地产开发最好不要超过项目15%。如果不能形成产业支撑链条和创新生态,风退了之后,特色小镇PPP项目很难避免出现烂尾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法律视角下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