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的问题、原则与路径


来自:中智信德之声     发表于:2017-07-17 15:38:43     浏览:444次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必须具备的公共基础条件,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灾害防控设施、推广与培训服务设施、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市场信息与流通设施等, 主 要 由 政 府 供 给。按 照 公 共 程 度 的 差异,可将农业基础设施划分为三类:一是作为纯公共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田间水利设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防汛抗旱设施等;二是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消费上存在一定排他性和竞争性,如田间道路、大型农业机械、农技推广等;三是作为私人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消费上存在排他性和竞争性,如加工储运 设 施、 中 小 型 农 机 设 备、 农 产 品 批 发 市 场等。

PPP 模式是 政 府 与 社 会 资 本 的 一种合作关系,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公共目的,旨在解决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及效率问题;二是伙伴关系,各参与主体基于平等协商的原则展开合作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关系;三是利益共享,各参与主体共享公共投资项目的利润,确保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有效性且避免投资方无法享受回报;四是风险分 担,各 参 与 主 体 实 行 权 责 统 一,既共享利益,又共同分担法律、政策、财务、投资等风险。中国改革开放以后,PPP 模式被逐步推行。1984年~2014年,中国PPP项目可能达到约7000~8000个。

坚持稳妥 有 序 推 进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的 PPP模式,探索优化政府相关政策供给。

第一,优化参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PPP 项目的实施主体。探索将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PPP 工作纳入到投融资体制改革绩 效 考 核 和 推 进 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 绩 效 考核。并且,建立相关部委之间、地方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促进它们在融资效率与投资回报机制论证、监督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相关配套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降低项目的政策风险。

第二,在特定地区开展 PPP项目试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PPP 项目的先行试点并取得成功,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增强实施主体信心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项目。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可以先行在中西部特定地区开展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PPP项目试点,并给予参与社会资本以政策倾斜,既满足这些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又为在全国推广相关政策提供经验借鉴和教训警示。

第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以法律法规、行业制度等形式确定农业基础
设施投资 PPP 模式的运行机制,完善该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协调、争端解决机制,畅 通 该 模 式 中 农 民 的 利 益 诉 求 表 达 机制,制定不适用于该模式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清单,提供明确的外部环境对投资影响后的特殊做法,为 PPP项目运行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理论研究】孙洁:PPP与政府购买服务辨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