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财政部报告全文曝光!透露重点PPP信号


来自:中智信德之声     发表于:2017-08-31 16:46:51     浏览:527次

8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向全国人大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何立峰在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时提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其中包括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推出。

谈到下半年工作时,他提到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工作,其中就包括“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165项重大工程;对已经建成运营且效益较好的存量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方式向社会资本转让项目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转让收益政府再用于精准补短板项目。同时,也提到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此前,发改委发布2017年上半年促投资补短板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重点,表示下半年将推动各地运用多种PPP运作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多管齐下加大PPP项目推动力度,促进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目前,发改委已印发《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加快运用PPP模式、规范有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7年8月2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在宏观政策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量化宽松,更多依靠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来促发展,经济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走向在延续,好的态势更明显,增长的包容性和获得感增强,近几年出台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挥效应,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保障。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明显。

注重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注重激励创新、优化环境、提高质量效益,防控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变化。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均增长6.9%,好于年初预期,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就业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同比多增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7.7%;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是2008年以来最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5%和7.4%。物价总体稳定,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幅由1月份的6.9%回落至7月份的5.5%。国际收支改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7月末外汇储备30807亿美元,连续6个月增加。

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凸显。进一步采取措施扩消费、稳投资,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6.1%。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十大扩消费行动得到较好落实,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8.9%;服务消费持续较旺,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全国电影总票房分别增长13.5%、11.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其中,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9%,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3%、20.7%,均快于全部投资。

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努力维护财政、金融、房地产等稳健运行。财政运行基本稳定,前7个月财政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0%、14.5%,增幅高于年度预期目标;营改增试点平稳运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逐步规范。金融风险总体可控,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9.2%,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金融市场监管不断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股市融资机制逐步健全,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初显,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稳中有降,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基本稳定;其他城市市场也基本稳定。同时,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遏制。

(二)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围绕满足需求升级的需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不断去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去产能步伐加快,至5月末钢铁去产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左右,至7月末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依法取缔“地条钢”,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有序推进,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施。去库存效果显现,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11%。去杠杆成效初显,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化债转股稳步实施,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降成本措施加力,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到今年6月底共减轻企业税负8512亿元。今年国务院又连续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和停征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预计减税降费新措施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补短板力度加大,前7个月生态环保、教育、水利、交通、卫生投资分别增长45.9%、20%、16.9%、15.3%和12.5%。

振兴实体经济稳步推进。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市场供求、企业预期和市场信心逐步好转,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2%,增幅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发电量、货运量增速同比明显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0个月稳定在51%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夏季粮油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建设全面启动,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创业创新势头良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发布实施,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6%。

创新驱动引领新动能稳步成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发展体制和政策不断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顶层设计出台,北京、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169项任务全面启动。重大科技成果突出涌现,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双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各类创新主体竞相成长,众创空间已超过4200家,央企双创平台超过400个。新动能培育成效显现,“互联网+”行动深入推进,分享经济广泛渗透,生物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4%,明显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区域城乡发展空间格局逐步优化。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重点任务加快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序进行,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和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不断完善。城乡区域协同联动效应显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拓展,东北地区经济筑底迹象增多。重点功能平台带动作用增强,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在改革创新中的引领效用不断释放,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实施。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狠抓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实,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各项重要改革举措,成效不断显现。“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前7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增长11.9%,日均新增1.6万户。国企国资改革深入展开,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稳步实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石油天然气改革启动实施。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增值税税率简并至三档,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启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推出,首轮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河长制全面推行。

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努力维护经济全球化。领导人外交成果显著,习近平主席出席中美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晤,实现了中美关系新形势下的顶层设计和平稳过渡,习主席在冬季达沃斯论坛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展示了我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的决心;李克强总理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和夏季达沃斯论坛,阐述了我深化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取得重大早期收获,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获得圆满成功,中欧班列建设进展顺利。对外贸易回稳向好,促进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前7个月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4.4%、24%,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回升;上半年服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9%。利用外资政策进一步健全,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发布,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吸引外资20条措施逐步实施。

(四)持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重点领域和生态环保投入,努力保住基本、兜住底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产业、交通、教育、健康、就业等扶贫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截至7月底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项目开工率达92%。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参保人数继续增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30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约1400万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健康中国建设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达3.09亿,社会办医环境进一步优化,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比2016年底增加4220个;全面两孩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面推开。

生态环保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中央环保督察持续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前7个月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保持稳定,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为70.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劣类水体比例为8.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深入开展,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工程加快推进。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好于年度约束性目标。

总体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巩固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并持续向好,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分析经济形势,要稳不忘忧、好中知难,看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有一定改善,但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国经济金融等政策存在变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地缘政治局势不稳,这些都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国内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于深化阶段,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平稳运行基础尚不牢固。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增大,地区走势继续分化,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与此同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入汛以来南方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都需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利和不利因素,按目前趋势初步预计,下半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对照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居民收入、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等预期指标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脱贫人口、能耗强度、棚户区改造等约束性指标有望顺利完成,投资、利用外资等指标完成难度较大,需付出更大努力。

下半年将召开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各方面将努力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尽职尽责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在当前形势下,要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下半年,要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不折不扣落实已出台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二)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督促各地及中央企业如期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探索“僵尸企业”债务有效处置方式,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控房地产市场主体责任,实施好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物流降本增效等措施,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加快推动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振兴实体经济。

(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点改革,全面落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政策。深化国企国资和重点行业改革。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输配电、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

(四)积极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完善信用风险处置的机制安排,有效防控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排查和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外贸继续回稳向好,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互”大通关和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中美经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吸引外资20条措施,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引导合理有序对外投资,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六)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165项重大工程;对已经建成运营且效益较好的存量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方式向社会资本转让项目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转让收益政府再用于精准补短板项目。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有力有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做好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

(七)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落实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组织实施生物产业倍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集成电路“910”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重大工程,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改造投入。实施好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八)大力支持绿色发展。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治理,抓好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双控”,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推动绿色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施策缓解弃风弃光弃水,继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九)切实兜住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底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扩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范围。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基本实现符合规定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做好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协调,周密谋划,不断提高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砥砺奋进,尽责尽力,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财政部长:地方债要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 拿出更多资产通过PPP引入投资

8月29日,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并且要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肖捷是在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作出上述表述的。此前的7月14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肖捷在报告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中提到,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政策。出台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等文件,明确正面导向,设定“负面清单”,严禁借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发展依靠项目收益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在土地储备、政府收费公路领域开展试点。二是核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问题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组织核查部分市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格依法依规问责处理,相关责任人被给予撤职、行政降级、罚款等处分。同时,公开曝光处理结果,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三是部署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督促各地采取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肖捷表示,下一步财政工作安排中,将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督促地方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增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地方政府一律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同时,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督促金融机构合规审慎经营,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另外,肖捷还提到,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PPP模式引入各类投资,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7年8月2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财政部部长 肖 捷

一、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实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预算决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城镇就业平稳增加,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回升。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2.46亿元,增长10%。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背景下,收入增长好于预期,这既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也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税收收入94503.12亿元,增长11.2%;非税收入16259.34亿元,增长3.4%。分级次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400.3亿元,为预算的66.7%,增长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8362.16亿元,增长10.4%。31个省份中,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有17个,个位数增长的有13个,收入下降的有1个。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增长4.4%,主要是营改增政策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去年上半年地方清缴营业税基数较高。企业所得税增长12.7%,主要是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带动。个人所得税增长18.5%,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长、财产转让所得增加等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32.2%,关税增长19.7%,主要是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带动一般贸易进口大幅增长。出口退税增长19.7%,主要是出口增长较快。分行业看,能源原材料行业税收高速增长,中高端制造、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建筑业、金融业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影响税收下降。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979.38亿元,增长14.5%,高于今年同期收入增幅4.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523.36亿元,完成预算的55.8%,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456.02亿元,增长15.5%。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等支出分别增长15.3%、23.5%、16.7%、41.7%,均高于支出总体增幅。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8394.99亿元,增长31.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427.49亿元,增长12.1%;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5967.5亿元,增长33.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37.3%。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4943.33亿元,增长26.7%。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907.12亿元,下降4.7%;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24036.21亿元,增长28.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增长30.1%。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2.84亿元。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8.49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484.35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50.54亿元。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46.06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4.48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1—6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1392.9亿元,增长28.8%。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672.9亿元,增长23.8%。基金收支增长较多,主要是部分省份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提高了筹资水平。截至6月底,基金累计结余73586.6亿元。

总的看,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同时,财政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基层财政困难较为突出,有些市县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维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主要依靠上级补助。一些资源禀赋弱、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的区县,缺乏新的支柱产业和税源,后续收入增长乏力。一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研判,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取得积极进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重点支出预算保障机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量由2016年的94项进一步减少到76项。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比重达到62%,比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是深化税制改革。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总结评估河北省水资源税改 革试点情况,研究扩大试点范围。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扎实做好船舶吨税法、烟叶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立法相关工作。

三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外交、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工作。

(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加快预算批复和下达。中央部门预算在全国“两会”结束后9天内完成批复,比去年提前一周左右。除据实结算等特殊事项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6月底前已基本下达完毕。定期发布中央部门支出预算执行情况通报,督促部门加快资金支付。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合理拨付和调度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加强对地方库款运行情况的按月考核督导,引导地方保持合理库款规模。

二是深入推进预算公开。105个中央部门和单位公开了部门预算,比去年增加3个。教育、科技等10个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重点项目文本和绩效情况。首次在中国政府网、财政部门户网站集中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地方县级以上政府预算公开率为99.4%,全国纳入预算公开范围的28.62万个县以上政府部门和单位预算公开率为98.6%。

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目标覆盖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扩大到部分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执行情况绩效自评覆盖率达到100%,99个中央部门的111个一级项目自评结果在部门决算中反映,10个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政策绩效评价结果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

四是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中央部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推动健全内控体系,加强重点环节风险防控,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六)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政策。出台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等文件,明确正面导向,设定“负面清单”,严禁借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发展依靠项目收益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在土地储备、政府收费公路领域开展试点。

二是核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问题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组织核查部分市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格依法依规问责处理,相关责任人被给予撤职、行政降级、罚款等处分。同时,公开曝光处理结果,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三是部署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督促各地采取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三、下一步财政工作安排

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实施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不折不扣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抓紧研究建立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强地方库款运行监测,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更好释放资金和政策效应。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PPP模式引入各类投资,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引导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力度。

(二)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督促地方加强专项奖补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严格按规定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确保完成煤炭、粗钢去产能任务。继续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相关工作。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今年年底前实现统一开具高速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支持部分地区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三)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继续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制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方案。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转移支付设置与财政事权划分相适应。加强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

......

(五)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督促地方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增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地方政府一律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同时,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督促金融机构合规审慎经营,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抓好预算执行、实现全年预算目标,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奋发进取,扎实工作,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持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五大案例|全面解读当下最火模式—PPP,适合收藏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