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PPP模式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带来什么?


来自:文化灵宝     发表于:2017-07-26 01:05:11     浏览:370次


PPP模式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盈利性的基础设施,在研究了PPP模式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构建了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式架构,为引入私营机构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借鉴。

01

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模式,主要是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形成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自1997年以来,PPP模式在英国已经被大量应用。

02

PPP模式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指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事业领域,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

同时,国务院对引进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二)公共文化设施采用PPP模式具有经济可行性

首先,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和保障,引入PPP模式能够拓宽公共文化设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其次,采用PPP模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的公众性

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建造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可以让公众参与选出最佳的设计建造方案。

(四)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的社会条件

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较低,而通过国家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所占比例较高,且不断增加,说明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高涨,因此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来。

03

不同规模类型文化设施PPP模式方案设计

(一)大型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架构

1. BOT+土地使用权等附加权益+公民参与。在这种模式中,项目发起人首先需要委托咨询公司对项目公开招标最佳设计方案。在招标环节鼓励民众参与,形成民众投票选择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机制,赋予双方权重选择得分最高的设计方案。颁布特许意向,招标项目合作公司与项目合作公司签订特许协议,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作为补偿,给予项目合作公司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购物广场和美食广场等并给予一定期限的经营权,经营期内项目合作公司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运营,经营期满一并交予政府。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BOT的起源较早,有较多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二是BOT是开放本国建设和运营市场,吸收国外资金的模式,能够解决国内金融资本不足;三是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在这种模式中项目由国外机构承担,能够为本国带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等。缺点:这种模式对项目合作公司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建设运营等多项业务储备。

2.BTO+运营和维护协议+公民参与。与上述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共部门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分别委托给两个私营部门,颁布特许意向,公开招标项目建设公司和项目运营公司。项目运营阶段的现金流作为偿还项目建设费用和留作运营公司利润。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降低了招标单位的进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利于筛选;二是将建设与运营分开,有利于提高建设和管理效率。缺点:一是增加招标成本与招标时间;二是增加了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


2017-07-18 公共文化服务

PPP模式


PPP模式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盈利性的基础设施,在研究了PPP模式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构建了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式架构,为引入私营机构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借鉴。

01

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模式,主要是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形成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自1997年以来,PPP模式在英国已经被大量应用。

02

PPP模式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指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事业领域,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

同时,国务院对引进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二)公共文化设施采用PPP模式具有经济可行性

首先,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和保障,引入PPP模式能够拓宽公共文化设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其次,采用PPP模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的公众性

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建造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可以让公众参与选出最佳的设计建造方案。

(四)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的社会条件

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较低,而通过国家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所占比例较高,且不断增加,说明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高涨,因此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来。

03

不同规模类型文化设施PPP模式方案设计

(一)大型公共文化设施PPP模式架构

1. BOT+土地使用权等附加权益+公民参与。在这种模式中,项目发起人首先需要委托咨询公司对项目公开招标最佳设计方案。在招标环节鼓励民众参与,形成民众投票选择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机制,赋予双方权重选择得分最高的设计方案。颁布特许意向,招标项目合作公司与项目合作公司签订特许协议,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作为补偿,给予项目合作公司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购物广场和美食广场等并给予一定期限的经营权,经营期内项目合作公司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运营,经营期满一并交予政府。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BOT的起源较早,有较多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二是BOT是开放本国建设和运营市场,吸收国外资金的模式,能够解决国内金融资本不足;三是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在这种模式中项目由国外机构承担,能够为本国带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等。缺点:这种模式对项目合作公司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建设运营等多项业务储备。

2.BTO+运营和维护协议+公民参与。与上述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共部门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分别委托给两个私营部门,颁布特许意向,公开招标项目建设公司和项目运营公司。项目运营阶段的现金流作为偿还项目建设费用和留作运营公司利润。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降低了招标单位的进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利于筛选;二是将建设与运营分开,有利于提高建设和管理效率。缺点:一是增加招标成本与招标时间;二是增加了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业务】国务院PPP条例征言:正面清单防项目滥发、遏制假P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