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出首批2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176.95亿


来自:成都蓉兴软创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于:2016-06-20 08:58:06     浏览:360次

   日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20个全省PPP示范项目,总投资176.95亿元。

    此次遴选的示范项目分布于11市州的16县市区,涉及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林和社会事业三大领域,覆盖交通、片区开发、市政公用、公共交通、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等重点行业。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有超过700个PPP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这20个省级示范项目将在行业领域、实施经验等方面起引领带动作用。

    下一步,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示范项目跟踪指导机制,提供持续业务指导;建立示范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有违PPP项目管理要求和PPP项目合同约定条款的项目,将取消示范资格。 

    好项目长啥样?看看这些“优等生”

    PPP模式方兴未艾,但推广新模式势必面临一些认知和操作上的困难。日前,我省推出首批20个PPP省级示范项目,为后续项目树立标杆。

    扒一扒这些“优等生”,或许可以看出什么是好的PPP项目,怎样才能实现PPP模式的多赢效果。

    重视运营
    不能让社会资本“只建设不经营”

    20个示范项目中,8个涉及污水处理或给排水,3个涉及垃圾焚烧发电,还有3个涉及棚户区改造,占项目总数的七成。这些领域往往要求项目建成后还要有长达20年-30年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

    四川大学商学院工程管理教授陈传参与了省级示范项目的评审工作。他提醒,PPP项目运营比建设更重要,在评审环节,如果某个申报项目缺失了运营环节将会直接取消资格,而比较完善的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会获得加分。

    “应用PPP模式,是政府通过给予社会资本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公共产品的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西南财大财税学院学者刘楠楠长期从事PPP领域研究,她认为,如果PPP项目缺乏运营环节或者占比过少,则有走上BT模式(建设-移交)的嫌疑。

    陈传认为,PPP要求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并负责运营,这就倒逼他们在建设环节压缩成本,注重质量,以提高整个项目的综合收益。

    博川水务在本次20个示范项目中,分别参与了内江和德阳的两个污水处理项目。其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从事水务行业几十年,有专业化的团队,甚至可以在低于政府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依然创造利润。“这次评审的指向之一就是,好的PPP项目一定要重视运营环节。”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公共服务领域大量推广PPP模式,将会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总成本。

    合理回报
    社会资本的回报和风险相对应

    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明白,只有在合同设计时为社会资本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PPP项目才有可能谈成落地。

    本次示范项目的评审中也体现出这一点。按照评审标准,回报机制合理,并设置费价调整和按绩效付费机制的项目获得较高得分。

    一般来说,PPP项目合理的收益率为8%至10%。陈传认为,这个比例并非是一定的,回报是否合理,要和风险相对应。所谓合理回报,不是收益率的高低,而是和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相适应的收益。

    如何保障社会资本获得与风险相对应的回报?方式就是设置费价调整和按绩效付费机制。

    在本次20个示范项目中,绵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PPP项目等长期运营的项目都设置了完善的费价调整机制。以内江市项目为例,该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调价,不仅根据物价水平,还考虑到政策变化和税收等因素。

    风险分担
    做好风险划分和财政承受力验证

    “政府和社会资本既然是合作,那么项目的风险就不能只由任何一方来承担。20个示范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划分工作都做得比较完善。”陈传表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也是示范项目的必要条件。

    社会资本方主要承担运营的风险。比如,一家水厂,政府设置调价机制和补贴机制的情况下,在合同框架内,水厂经营依然亏损,那么亏损应该由负责经营的社会资本承担。对于政府来说,其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合同规定的支出责任,如果无法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社会资本,则有违约风险。“防范这一风险,我们有一个有力的工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已经出台了详细的论证方法,用于验证地方财政能否承担一个PPP项目中政府的支出责任。

    陈传认为,PPP项目并不是地方政府有需求就能上,更不可能无限做下去。示范项目为后续PPP项目提供了一个重要标杆,就是在地方财政中统筹考虑,一方面保障地方财政健康运行,另一方面,确保政府有履约能力,从而间接保障社会资本的权益。
     
    四川日报记者 陈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案例】配套改革滞后制约水利项目P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