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孟:PPP顶层设计不可不关注的四大因素和三代发展


来自:P3带路群     发表于:2016-07-07 14:38:06     浏览:498次

李开孟

博士,研究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副理事长。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授予全国“优秀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专家”称号。公开出版著作 20 余本,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李开孟表示,中国PPP制度体系的建立,要受到中国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体制机制环境及采用PPP模式的理念及目标导向等四大关键因素的影响,但在PPP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中,不能放弃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必须遵循的一些核心原则,特别是坚持以人为本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根据三种不同类型PPP的特点进行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

一是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其他国家所谓先进的制度体系照搬过来。无论是学习英国政府付费型PFI模式,还是学习引进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这些国家的制度体系都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英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各类经济基础设施(Economic Infrastructure)的大规模建设,其私人融资计划(PFI)模式主要适用于必须由政府承担支付责任的社会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投资建设领域。我国仍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阶段,还存在大量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因此既不可能照搬英国的PFI模式,同时也不能照搬市场经济非常完善的法国特许经营制度体系。


二是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受到中国宪法的保护。PPP三个英文字母代表的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我国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我们既不能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属于私人部门,也不能认为国有企业属于公共部门,因为我国的国有企业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具有独立自身利益的市场主体,与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部门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的PPP制度体系难以照搬到中国。我们将PPP的中文名称确定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这种特殊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PPP制度体系必须充分体现特殊的中国国情。


三是体制机制环境。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还有待磨合和不断优化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我国PPP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既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又要和现有各种制度做好衔接,并且需要协同推进各种制度进行系统化改革,使得我国的PPP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加复杂和艰巨。


四是理念及目标导向。这是当前影响我国PPP制度体系设计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分歧的根源所在。对于推广应用PPP的目的,社会各界有不同理解,如将PPP作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工具,或开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重要渠道;还有的观点认为应将推广应用PPP上升到国家战略,并积极投入到中国的PPP事业之中。我认为,PPP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个目标。在PPP制度体系的设计中,不能将工具当成目标,不能为PPP而PPP。我国推广应用PPP模式的目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或者是推动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或路径,PPP仅是其中的工具之一。对于不同类型的理念及目标定位,所对应的PPP制度体系设计显然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点。


 

无论要推广应用什么类型的PPP,必须符合国家发展阶段的要求,地方的实际需要以及投资项目的具体特点。我国是一个地狱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不同。在PPP的制度设计中,不能将不同类型的PPP混淆在一起,将所有类型的PPP都视为政府采购的工具,并按照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要求进行PPP制度体系的设计。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国家所处的具体发展阶段,要求所有类型的PPP项目都要符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但最终目标必须转向推动实施联合国倡导的“以人为本的PPP”。我国当前PPP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进一步完善第一代PPP,大力发展第二代PPP,并在此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全面深化与联合国欧经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推动转向第三代PPP。

 

如果说作为政府采购工具的PPP,更加重视“以金钱为本”,强调如何节省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强调对不同类型政府采购方式(传统方式及PPP采购方式)的费用进行比选(开展以公共部门比较值PSC为基础的物有所值评价),重视财政资金用于PPP项目的资金约束(如不得高于15%的比例)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作为经济发展工具的PPP,则更加强调通过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的能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PPP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评价,强调“以经济发展为本”。对于作为可持续发展工具的PPP,则更加强调PPP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性别平等、消除贫困、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强调“以人为本”。

 

如果说第一代PPP强调Value for Money(金钱的价值,我国通常翻译为“物有所值”)的评价,那么逻辑上第二代PPP就应该强调Value for Economy(经济的价值,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评价,第三代PPP则应该强调Value for People(对人的价值,即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贡献)的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财政部:关于申报水污染防治PPP推介项目的通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