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政策利好,民营建企如何切入PPP市场?


来自:工保网平台     发表于:2019-02-16 04:05:48     浏览:306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且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已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境内外企业法人,皆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也就是说,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都是PPP项目的法定主体

自2014年推广PPP模式以来,央企、国企一直占据着PPP市场的主体地位。而随着2017年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以及发改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央企投资PPP项目的态势将逐渐收紧,这为民营企业跻身PPP市场提供了机遇

1

从PPP现状看发展机遇

梳理运作环节,PPP模式主要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移交-运营)、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基本涵盖项目建设专业经营以及项目移交等环节。

按照现金流覆盖率,PPP项目可分为经营性项目(项目收入完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成本)、准经营性项目(项目收入不完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公益性项目(项目无收入)三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项目总数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别为3381个、1236个、827个;累计投资额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分别为4万亿元、3.8万亿元、1.8万亿元。

项目数和投资额总额占据了总体半数以上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供热、供电、燃气、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旧城改造、产业园等)和交通运输(地铁、市政道路、非收费公路、收费公路等)来看,其本质皆为公益性和弱准经营性项目

这意味着,大多数PPP项目无需专业经营或专业经营回报颇少,而更为重视项目建设和项目移交环节这正与建筑企业的专业优势不谋而合

2

民营建企如何切入PPP

从行业背景看,建筑承包商背景的企业是PPP实践中的民企主力军。这与建筑市场整体发展状况一致,也与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特征有关:PPP项目建设对企业有很强的工程技术、运营水平与投融资能力要求,短则10年、长则30年的项目周期也要求企业长期投入资金、人员和资源——较高的承接门槛直接将不少企业拒之门外。

PPP项目建设周期长、资本投入大、专业技术强等特征,也带来了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除了投融资、总承包和回购风险外,运营、超概算、运营收费等风险也是民营建企必须直面的挑战。为降低风险,政府通常会要求社会资本提供一定的担保

也就是说,PPP模式的市场投资方应该是项目运营商,而不能仅仅是建设商。因此,建设商应积极与运营商组成联合体,并在此基础上积攒运作经验、提高运营能力。

长远来看,鉴于相对较高的PPP项目门槛和相对较弱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民营建企应针对PPP模式制定更为稳定、连贯和可预期的长期政策,有目的地夯实技术水平、集纳专业人才、丰富运营经验、提升风控能力等。

3

民企PPP中的工程担保

《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规定,为担保项目公司按约实施项目、履行义务,政府应要求项目公司在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工程担保,如投标保函、建设期履约保函、运营期履约保函、移交维修保函等。

当前,PPP项目工程担保正面临变革挑战:高额担保在保障政府完成项目全过程管控的同时,其费用也带来了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

以项目控制价为1.59亿元的宿州市园林绿化PPP项目2包为例,项目要求投标企业在开标前递交一份金额为28653004元的投标保函作为投标担保。虽然该项目的投标保证可以采用银行保函形式,但银行保函要求施工方打入其担保金额的50%现金并占用50%综合授信额度,对于投标企业而言仍是不小的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行业|PPP今日聚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