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塾智库丨第二十五讲 PPP系列


来自:尹塾智库     发表于:2018-02-28 07:52:00     浏览:637次

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IPPCE)创始人

天津理工大学造价师培训中心(TCCCE)创始人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

亚太区工料测量师协会教育组理事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项目管理专业入库专家

国家财政部PPP专家库入库专家

住建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主席,行业学术带头人

全国工程造价产学研联盟主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地区火炬手

2016年洞悉行业发展,创办尹塾智库机构

2017年当选为天津市建设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协会理事长

PPP(一)前世今生 

1987年我在天津大学的技经专业中安排《项目融资》。内容是PFl、BOT和ABS,特点是:有限追索、获特许经营权的SPV是项目融资的主体。2000年随着英国开始改称PPP,把内涵扩大至公私合作,但本质仍是项目融资,核心仍是特许经营权。十八大后财政部意图淡化上述特点,突出供应效率改善。我看还是回归融资进路BOT、效率进路PFl,恺撒归恺撒,上帝归上帝。


PPP(二)VFM值吗

为规范PPP工作,财政部采用了物有所值评价VFM,但是用了一段各地恶评如潮,财政部进退失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英国的VFM针对于PFl模式,强调替代正当;二忽略了公共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三忽略了准公共项目的财务分析。VFM强调了PPP对传统模式替代的正当性,忽略了项目本身价值的挖掘。建议正本清源适当回归,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嵌入VFM为前置程序。


PPP(三)回报机制养懒人

财政部发布了PPP的三种回报机制: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这三种方式跟传统模式比毫无新意,束缚了私人的创新冲动。致使地方政府纷纷质问:这种傻子都能干的项目,加上财政保障,凭什么让私人资本做!这一问直击要害。PPP要寻找比传统模式效率更高的盈利模式,比如柏林公厕的增值模式、英国路灯捆绑模式和灯塔利益相关者纳税模式。


PPP(四)中央政府的痛点

中国从1998年起学习凯恩斯拉动需求,辅之以系列改革,取得良好效果。2008年再用此方未有改革,遂变为滞胀。新政府提出强化供应侧改革,提出减税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两条进路,众所周知减税根本是与虎(财政部)谋皮。后一条路要开放最安全和最赚钱领域。最赚钱领域已经被央企占领,最安全的只有基础设施领域PPP了,再不成功则供应侧改革失败。


  PPP(五)资本方 

资本天性是追逐利润,别天真地认为资本参与PPP是热心公益。最佳的结果是公私双方坦诚合作,政府实现无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公共品供应高效率。资本则追求:合理回报、合理风险分配、合同的柔性。柔性即再谈判机制设计,包括项目级、事件级两层,基本思路是对不确定性引发的状态改变进行补偿。柔性是信任的函数,公私双方分享风险分担产生的合作溢价实现激励。


  PPP(六)项目融资

PPP中的BOT族本质就是釆用有限追索的准风险投资的融资模式供应基础设施,银团提供资金不设置担保方式。倒逼SPV公司具有很强的设计项目盈利模式及其运作项目的能力,并要提供信用增级手段。借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任何不以融资为目的的PPP都是开玩笑。现阶段否定PPP的融资本质,侈谈公共品供给效率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PPP(七)灯塔税

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描述了英国女王将灯塔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私人,创造性的设计了灯塔税。灯塔税的设计原则是向公共品直接利益相关者征收,避免了关于征收原则的争论。灯塔税打破了公共品供给悖论,即收费违背公共品本质,不收费则供应不足。中国城市据此设计了向直接利益相关者即驾车人统征路桥费,避开了公共品由使用者付费的陷阱,解决了道桥供应难题。


 PPP(八)特许经营

PPP绕不开的梦魇就是特许经营,财政部始终淡化特许经营权,因为国家发改委早就出台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特许经营是PPP绕不开的坎,也是其精髓。它能够解决PPP合同中排他条款的问题,能够用一个简单标的/特许经营权/招标或拍卖,能够精准地规制特许经营权人的经营行为。而淡化特许经营权虽然突出了伙伴和效率,但是像万金油一样模糊治疗却不能精准制导,靶向规制。


  PPP(九)PPP谁管

把PPP当融资模式应财政部管,把PPP当特许经营应发改委管,把PPP当项目也应发改委管。从能力看,发改委的25号令明显高于财政部113号文;从监管看财政部尚未出台有力措施,有关实施单位的规定必将随时间推移证明是错误的;发改委联手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即可利用原有体制对PPP运营进行监管。可以仿照国资委成立PPP局放在国办内,体制就顺了。


精品课程


尹塾


全过程工程咨询总咨询师必上的

三十一门通识课程

自  序——活到老学到老:尹贻林教授的成长历程

第一讲——造价工程师制度的经济学理性

第二讲——中国造价工程师的两种可借鉴模式

第三讲——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四讲——勇做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产业的“爷们”

第五讲——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领袖要懂一点经济学和管理学

第六讲——科斯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

第七讲——迈克尔·波特和他的竞争战略理论

第八讲——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学习型组织

第九讲——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第十讲——为什么韦伯超过泰罗:中国改革目标的道路选择

第十一讲——新契约经济学的大腕—诺奖得主哈特教授:兼论IPPCE的继承与创新

第十二讲——梅奥教授和霍桑实验:管理学的实践和学术研究应回归“霍桑实验”

第十三讲——激励理论:寻找员工的需求以激励

第十四讲——现代管理理论(一):阿尔弗雷德·P·斯隆和他的企业原则

第十五讲——现代管理理论(二):德粉无数的彼得·德鲁克

第十六讲——现代管理理论(二):为什么赫伯特?西蒙能获经济学诺奖

第十七讲——现代管理理论(四)亨利·明兹伯格:管理学术界的堂·吉诃德

第十八讲——后现代管理理论(一)哈默与钱皮:再造公司流程

第十九讲——后现代管理理论(二)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第二十讲——建筑业革命:PPP模式适应建筑业革命的要求

第二十一讲——PPP项目咨询升级版(一):三步两分模型

第二十二讲——PPP项目咨询升级版(二):挖掘项目的商业价值

第二十三讲——EPC系列

第二十四讲——造价工程师系列

第二十五讲——PPP系列

第二十六讲——深入PPP系列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2月28日丨沪深两市重要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