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孟:多维度审视我国PPP咨询业发展现状


来自:开孟观察     发表于:2018-12-12 11:12:15     浏览:287次

为进一步推动PPP模式规范有序发展,探索中国PPP可持续发展之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高校PPP论坛协办的第三届中国PPP论坛于12月1日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郗永春,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湖北省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永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经济合作与贸易司司长杰弗里·汉密尔顿(Geoffrey Hamilton),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投融资分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开孟博士针对我国PPP专业咨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发表主旨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刊发如下。


 多维度审视我国PPP咨询业发展现状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国PPP专业咨询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本次论坛聚焦我国PPP的正本清源、规范发展。我认为,PPP的规范发展,必须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的先导作用。我想讲三点。

一、中国PPP专业咨询发展现状


1.PPP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咨询服务支撑

今年第三届中国PPP论坛的主题选定为:正本清源 规范发展:迈向健康可持续的PPP,将会在我国PPP的健康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PPP咨询针对的是工程项目,是工程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工程咨询来谈论PPP咨询就会偏离主题,必须在工程咨询的整体视野中研究PPP专业咨询。PPP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咨询服务做支撑。

2.中国工程咨询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的工程咨询业,是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总结起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978-1992年,发展起步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成立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中国自己的工程咨询机构,建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

(2)1992-2004年,规范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成立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建立了行业管理制度。工程咨询从项目评估发展到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多个领域。

(3)2004-2012年,创新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核准制的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咨询理念、理论及方法体系不断创新。

(4)2012-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十八大以来各种新理念的提出,要求中国的工程咨询必须转型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这必将推动中国工程咨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3.中国工程咨询机构情况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在中国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告知性备案的工程咨询机构共10011家。各地区咨询机构数见下图:

 

全国具有10年以上执业年限的全国工程咨询单位共3291家,占全国工程咨询单位总数的比例为32.87%。全国成立10年及以下的工程咨询单位共6720家,占全国工程咨询单位总数的比例为67.13%。

在10011家工程咨询单位中,共1381家单位拥有甲级资信,占比为13.8%。其地区分布情况如下。北京市拥有的甲级资信工程咨询的为最多,明显多于其他省市,说明北京市是全国有实力的工程咨询机构聚集的地区。

 


2017年中国投资主管部门取消了对工程咨询单位的资质准入管理,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工程咨询机构的大发展。最近10年中,各年新成立的工程咨询单位如下:

 

4.我国咨询工程师情况

在中国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备案的咨询工程师数量为80163人,分布在21个专业领域。各地区拥有咨询工程师情况见下图: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登记的咨询工程师共68457名。其专业分布如下。

 


在PPP专业咨询方面,2014年以来,我国PPP咨询迎来大规模发展的阶段。除传统的工程咨询机构外,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新成立的各类机构都在开展PPP咨询业务,且没有按照工程咨询资质要求进行准入管理。

5.PPP专业咨询情况

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成员单位共260家,其中理事单位64家。从事PPP咨询的专业机构超过400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评出的首批PPP甲级资信单位共104家,是我国PPP专业咨询的代表性机构。

 

二、中国PPP专业咨询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认为,我国PPP专业咨询存在如下七个突出现象:

1.大型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对PPP咨询不予重视

大型工程咨询机构专业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新业务开拓能力也应该相应较强,逻辑上,应该积极开拓PPP咨询业务。但实际情况是,全国51家综合甲级资信工程咨询单位,拥有PPP甲级资信的单位为23家,占比为45%。另外28家综合甲级资信工程咨询机构不拥有PPP甲级资信,占比为55%。 这表明PPP咨询并没有成为我国工程咨询的核心业务。大型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对PPP专业咨询不重视,仍然热衷于为政府服务的传统业务,对市场化专业咨询热情不高。

2.PPP专业咨询机构工程专业力量较弱

PPP咨询作为工程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拥有深厚的工程专业咨询基础。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公布的2018年甲级资信评价结果,104家工程咨询单位获得了PPP甲级资信。在104家甲级资信PPP咨询单位中,22家工程咨询单位没有获得甲级专业资信。拥有三个以下甲级资信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共64家,占比高达61.5%。这表明很多从事PPP咨询的机构工程咨询专业能力不强。很多PPP咨询机构仅具有商务咨询、财务咨询或法律咨询专业能力,缺乏工程咨询专业背景,不利于提升PPP咨询水平。 

3.PPP专业咨询人才匾乏

传统的工程咨询机构虽然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专业论证的能力较强,但缺乏融资方案策划,商务方案研究,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评估等专业能力。法律、商务及融资咨询机构,由于缺乏工程投资专业能力,所提出的财务模型、计算结果及法律文件的编写缺乏专业支撑,造成质量很低。由于我国PPP咨询市场需求突然放大,大量财务、法律、管理等专业人员转行进入PPP专业咨询领域。PPP咨询从业人员年轻人多,大多数缺乏专业经验。

4. PPP专业咨询业务缺乏可靠依据

中国PPP制度顶层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对PPP项目的论证咨询提出不合理要求。比如,要求所有类型的PPP项目都要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际上,除Value  for Money 外,还有Value for Economy和Value for People。导致PPP咨询无所适从。 

5.专家库及咨询机构库建设混乱

各省、市、县热衷于设立各级PPP咨询专家库及咨询机构库,将设库作为进行地方保护、人为设置门槛的手段。专家库及PPP咨询机构库的建设缺乏标准,入库出库管理缺乏规范,公开透明程度较低,导致PPP咨询市场竞争不充分。专家及咨询机构淘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信用评价机制、失信惩戒机制、执业监督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奖励惩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6.咨询业务收费不能恰当反映咨询专业价值

PPP专业咨询业务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提供真正具有创造价值的专业咨询服务,导致项目业主不愿意为PPP咨询支付高额费用。PPP咨询没有可参考的收费标准。竞相压价现象突出,价格与能力常常很难匹配。总体上处于低层次竞争的状态。 

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出伪PPP项目,对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缺乏热情,PPP项目论证流于形式,地方政府不愿意为真正专业性PPP咨询支付高额费用,仅愿意以很低价格雇佣咨询机构应付交差,导致PPP咨询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非常普遍,专业化PPP咨询市场难以形成。


7.一些咨询机构专业责任意识比较缺乏

中国式PPP咨询出现了很多中国特色,比如:通过中国式的“政府购买服务”躲避项目专业论证把关;通过中国式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套取财政资金为项目运营亏损买单;通过中国式“可用性付费”要求地方政府为施工企业获得施工利润提供理论依据。

这些操作方式被认为是引进国际经验,本质上是中国PPP专家为达到取财政资金之目的而演绎出的所谓操作对策,从而使得PPP咨询专家成为帮助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套取财政资金的专业工具,损害了我国PPP模式的健康发展。一些咨询机构热衷于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违背原则进行可批性研究,缺乏独立、客观、科学、可靠的执业准则。 

 

三、中国PPP咨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


我认为,中国PPP专业咨询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做好十个方面的转变。

1 .“先决策、后咨询”转变为“先咨询、后决策”

咨询的本意是为决策服务的。PPP咨询的目的是为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很多项目是否应该上马,实际上是在咨询之前已由当地政府首长拍板确定。咨询的作用仅限于论证当地首长的决策是英明的。这种情况下,“可批性”论证成为常态。所谓的“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基本上都是可批性研究。这种做法失去了“专业咨询”的本质属性,咨询本身失去其应有价值,必须将PPP咨询回归本源。

2. “碎片式咨询”转变为“系统性咨询”

目前的PPP专业咨询呈现碎片化状态,分解为“PPP规划咨询”、“可研PPP专章”、“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PPP法律咨询”、“合同谈判咨询”等不同类型,与“可行性研究”分离。可行性研究又被分割为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地质灾害、水土保持、通航影响、项目用地、项目用海、安全生产、压覆矿藏、压覆文物、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等20多项专业咨询。由于缺乏系统性思维,难以对PPP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把关。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3. “审批闯关咨询”转变为“全过程专业咨询”

4. “简单模仿咨询”转为“创造价值咨询”

很多PPP咨询报告照抄所谓的“模板”,搞工厂化流水线批量产生,而不是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专业化咨询论证,为项目实施“创造价值”。“简单模仿咨询”使得PPP咨询流于形式,失去专业咨询应有的专业价值,损害PPP咨询的行业形象及社会地位,并使得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的专业咨询的价值难以得到认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咨询服务的价值创造造成很大危害。创造价值的专业咨询,对咨询专家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能够切实解决项目业主的实际困难,为业主真正创造价值,咨询收入与其所创造的价值挂钩。 

5. “灵机一动咨询”转为“专业理性咨询”

很多PPP咨询服务停留在“专家拍脑袋”的阶段。尤其是各种专家论证会、评估会,缺乏认真的事前准备,没有摸清项目情况,随意发表专家意见。部分专家论证会预设立场,专家难以做到独立客观,成为可批性闯关的工具。“专业理性”的咨询论证反而得不到承认。PPP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咨询服务,对咨询专家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必须系统性地提高专业素养。 

我国工程咨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应逐步适应“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汇集各领域行业数据、经济数据,变“专家经验咨询”为“数字化专业咨询”。 

6.“封闭式咨询”转变为“参与式咨询”

7. “政府背书咨询”转变为“市场导向咨询”


8.“中国特色咨询”转变为“国际惯例咨询”

我国2014年以来掀起了大规模推广应用PPP模式的高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PPP制度设计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时,部分文件的制定热衷于盲目引进新的术语和概念,但对其实质内涵不能进行恰当理解,或不能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对我国PPP模式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危害。所谓的“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可用性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政府购买服务”,都按照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进行了“中国特色”的处理。PPP模式本身起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PPP咨询应该多讲国际语言,与国际接轨,不要过分强调“中国特色”。

9.“承揽业务咨询”转变为“品牌维护咨询”

从“业务经营”转变为“品牌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PPP咨询机构应更加重视品牌经营,而不是聚焦于“承揽业务”而放弃品牌建设。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要加强品牌建设,将服务质量、智库建设、专家团队、信息优势、资质管理、咨询理论方法标准研究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重视开展品牌经营,逐步实现PPP咨询机构从业务经营到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型,发挥“品牌”在业务开发、行业带动、兼并收购、战略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10.“孤立奋战咨询”转变为“专业联盟咨询”

建立PPP咨询机构的专业联盟,加强行业网络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行业交流和能力建设,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牵头成立的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在PPP专业咨询行业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热点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分享知识和案例,受到业界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将进一步推动加强行业联系,尤其是推动与联合国欧经会、世界PPP协会(WAPPP)等PPP专业网络机构组织之间的联系,推动中国PPP专业咨询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为中国PPP模式的正本清源、规范发展,迈向健康可持续的PPP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开    孟    观    察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观点】PPP条例有望年底前发布将支撑基建投资回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