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拼抢牌照内外开弓/国企PPP项目金额为民企3倍/资管新规冲击结构化产品


来自:产业投资观察     发表于:2016-07-22 04:30:00     浏览:421次

险资拼抢牌照内外开弓 扩张混业生存版图

多家保险公司正在寻找整合资源的机会,建立养老金投资管理平台、优化资产管理平台、获得各类外延牌照成为三个主攻方向,保险的“混业化”投资版图正在扩张。

除在传统保险领域寻求更多建树外,保险公司还酝酿切入更多的细分领域,锚定的方向除了传统保险中养老险等自身尚未涉及的领域之外,业外的理财、消费金融资质也成为兴趣点。在基金的获取上,继华泰保险之后,安邦保险、民生保险、人保资产也在等待破题。险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进入相关金融子行业,分享保值、增值机遇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前景为业内人士所看好。

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还有保险资管公司资质的获取以及资管平台优化的举措。在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的背景下,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被视为应加紧布局的“蓝海”。与此同时,产业资本竞相涉足保险业,与业内机构联合进军成为新的趋势,被解读为外界对于保险公司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及展业前景的看好。分析人士认为,保险牌照仍处于稀缺状态,上市公司新设保险公司,在业务协同效应和获取投资回报方面的表现值得期待。

加紧布局开辟保险资管“蓝海”

近日,保监会有关部门批准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筹建申请。待通过最后的审批流程后,两家公司将成为“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的新丁,而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总量也将继续扩充。今年年初,保监会刚刚批准百年人寿旗下的百年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永诚财险旗下的永诚保险资管公司的筹建申请,目前两家公司尚在筹建。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人士表示,有银行作为股东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资管业务上可以有差异化的做法,保险资管被纳入到股东的“大资管”领域当中,成为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依托于股东银行的信贷资源,开发一些保险资管产品,服务于保险资金运用和银行信贷的需求。险资管公司发行产品,或者提供融资渠道,可以为相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成为贡献利润的重要来源。

除了新设保险资管公司,已有的养老金资管业务也在酝酿新的平台建设动作。太平养老投资总监黄明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正着手建设一个专注于养老金投资、独立于系统内保险资金运作的资产管理平台,2016年下半年的投资决策与管理机制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受托管理能力建设报告显示,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主要包括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基金管理(或养老保险)公司、2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此外还有17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或保险资产管理部门。上述所有资产管理机构或部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元,其中包含超过2.43万亿元的来自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中小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业外资产。

报告显示,保监会实施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极大促进了保险机构建立完善的投资操作、投研体系、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完整的资产管理链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根据保费收入增速测算,保险资金投资总额在2020年将达到23万亿元。目前中国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与国际大型险企相比尚有3倍差距,是应当重点开辟的“蓝海”。抓住时代的契机加紧布局,一批优秀的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将涌现,成为大资管时代的佼佼者。

伸展外延“混业化”投资版图扩张

在看好保险业务“吸金”能力并加紧占领市场之际,保险公司也在酝酿延伸业务。保险公司酝酿切入更多的细分领域,并尝试争取保险之外的金融牌照,进行“一体化”金融资源的整合,扩张“混业化”投资版图。

715日,中华联合财险董事长李迎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和农险公司,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如果可能,还将成立理财公司,开展互联网开发大数据研究。

锚定其他金融牌照的还有华夏保险。华夏保险正在申请养老险、财险、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目前,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再保险及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目前,保险机构的混业经营大致形成三方梯队。中国平安和安邦保险在牌照数量方面拔得头筹,前者已获得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七张牌照,而后者除信托牌照外,已集齐其它牌照。

牌照数量位居中游的各保险机构更多把精力放在了基金这一“公约数”上。公开信息显示,证监会近日同意设立华泰保险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0%的华泰保险为其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继国寿安保基金之后第二家由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而根据证监会的受理进度,安邦基金有望成为第三家“保险系”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国寿安保基金、泓德基金、平安大华基金等由保险公司直接发起或通过子公司发起的基金公司,以及泰康资产等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申请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的机构。此外,民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50%股权的事宜正在等待证监会审批,人保资产申请公募基金的申请尚未获得证监会受理。

更多的保险公司仍然发展主业,适时争取寿险、财险、健康险、养老险、保险资管公司等业内资格。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募基金等领域,仅个别保险公司有所或计划涉猎。

太平资管创新发展部高级经济师马勇认为,保险业应把握好战略新趋势,顺势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保险业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战略性资产的投资,提升应对市场周期、利率周期以及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

马勇表示,保险公司可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进入相关金融子行业,既分享当前资产价格膨胀带来的保值、增值机遇,又为客户在细分市场中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专业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债权、股权、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推动保险业由传统的负债管理为主转向资产负债管理的协调发展,使大型保险机构向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转型。

蜂拥而来内外资本联手“摘牌”

华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省一直没有保险法人机构,现有保险机构均为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只能在当地收取保费,无法参与保险资金的运用安排。法人保险机构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将发达地区的资金归集到总部所在地,通过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

类似的业内外联合并非孤例。625日,安信信托发布公告称,拟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国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出资方之一的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北京的全国性保险销售服务机构。67日,广汽集团(601238,股吧)发布公告称,同意控股子公司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众诚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按20%股比出资4亿元,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按5%股比出资1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层正在严格把关入场产业资本的资质。保监会621日否决了上海煜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市场主体提交的关于筹建“上海欣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出示了继今年2月否决胜利精密、鱼跃医疗等公司申请设立的科畅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以来的又一张“红牌”。

尽管被否决案例增多,业外机构入场参与保险业务的兴致依然不减。保险资管业内专家认为,对保险进行股权投资持续升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险行业增长明确,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保险业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预计将会出现一波保险公司上市潮,行业体现出明显的投资价值。二是保险投资政策放开,保险机构成为产业集团首选的产融结合平台,投资寿险公司股权不仅能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还能获得保险公司的金融牌照信用带来的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利于与产业发展的长期资金需求匹配,深化产融结合。三是行业准入门槛抬高,排队待批的公司多,牌照仍处于稀缺状态。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从负债端来看,保险股权备受青睐有利有弊:竞争主体的增加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内各个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让保险公司的募资渠道更加通畅;弊端是新设主体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有保险公司为冲规模,大力发展高利率的投资性险种,而这可能埋下利差损隐患。从资产端来看,产业资本所设保险公司首先会在产品端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各险企间的投资理念会逐渐不同,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化也将逐渐显现。

 

PPP“潜规则”之痛:国企PPP项目金额为民企3倍

来源:华夏时报

本来想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结果却让国有企业唱了主角,这可能是此轮PPP热潮中谁也没有想到的。政应府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正确看待国企和民企的问题。

而地方政府之所以偏爱国企,与PPP项目的复杂性有关。PPP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企业的融资能力等要求较高,如果民企规模偏小、融资能力不够,往往就会被挡在门外。

民企吐槽PPP歧视

PPP项目招投标中,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曾明确表示,要招的PPP合作伙伴首先必须是国企或央企。

“有些项目一看招标条件和规则,就是为某些企业量身定做的,特别是一些国企。”专家表示,“例如,有的PPP项目只有4亿-5亿元,却要求社会资本要有100亿元净资产,实际上就是给社会资本设定了一个‘玻璃门’。”

根据有关的统计,截至20163数据月末,全国PPP中心项目库中已签约项目369个,其中国企签约的PPP项目金额总计达到3819.48亿,是民企项目金额的近3倍。具体来看,民企投资的PPP项目大多集中在3亿元以下,多在养老、生态环保、文化等投资规模小,且易产生现金流的领域;而国企则多为3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集中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领域。

67日,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国新办介绍民间投资专项督查情况时也表示,有许多企业家反映,各地优质的PPP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了,民企要取得好项目比较困难。

 PPP相当于一场长久的婚姻,完美婚姻应是高大上与白富美的结合,政府作为第一个‘P’就是高大上,社会资本作为第二个‘P’则是白富美。”方灏表示,“白富美就是公开透明、资本充裕、技术过硬,碧水源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模式创新,努力把自己修炼成白富美。”

背离政策初衷

民企之所以有如此抱怨,是因为已经等待了太长时间,好不容易盼来一桌盛宴,却发现没有自己的份。

2002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拉开了中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大幕,社会资本迎来第一波PPP盛宴。但从2008年的“四万亿”开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自己的融资平台,PPP模式转而进入低潮期。直到201410月,国务院下发“43号文”,力推PPP模式,社会资本才重新看到曙光。

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曾经表示,要想引领经济走出新常态,根本出路就是释放社会活力,转换发展动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PPP就是一种政府与市场互动协调发展的连接器,创新发展的转换器、推进器和加力器。

PPP模式,意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其出发点是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正因为如此,在PPP大潮中国企唱主角,使得PPP背离了政策推行的初衷。

国企大量参与PPP,意味着基建相关债务只是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简单地转移到国企资产负债表之上,而公共部门的总体杠杆并未得到有效削减,这将阻碍公共基建负债及资产向私营部门转移这一政策初衷。

暴露管理水平较低

地方政府为何偏爱国企?首先是由PPP模式的复杂性决定的。一个PPP项目,需要经过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准备(财务模型构建、风险分配方案优化、项目交易结构、回报机制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撰写)、项目采购阶段(市场测试、设置资格预审条件、核心边界条件)等多个流程。好不容易确定了社会资本方,由于PPP项目周期长达20-30年,变数较多,能否圆满落地,还要看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磨合程度。

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选择PPP合作伙伴时大都比较谨慎。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经表示,过去30多年,各地推行的PPP很多都被“异化了”,必须搞清PPP的本质意义和操作原则,否则好事也会变坏事。

此外,地方政府的考虑之一还有避嫌。湖北省老河口市常务副市长伍军坦言,PPP项目的定价高低有利益输送嫌疑,项目一旦失败还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问题一旦涉及民企就很难说清楚。

据了解,PPP项目确实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空间,由于是私人投资,项目的监管比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政府项目宽松很多,决策权也主要由社会资本主导。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民企人士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偏爱”国企,也反映了其管理水平较低。这一做法只是规避了官员个人的风险,却给项目带来了风险,有可能造成国家损失。最终,所有风险都将体现在项目的最终价格上,由大众买单。

除了以上原因,客观上讲,PPP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企业的融资能力等要求较高,如果民企规模偏小、融资能力不够,往往就会被挡在门外。

不过,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看来,有些地方政府把PPP模式视为传统融资平台的替代,过分强调其融资功能,忽略了专业、高性价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样一来,融资能力强、成本低的国企自然有更多的机会,而那些专业能力强的民企则分不到一杯羹。

专家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中,政策全面落实需要一个过程。民营资本在5年之后有望在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崛起,因为他们具有市场和效率的基因。

 

资管新规冲击结构化产品 私募、银行谋变

来源:经济观察报

718日,证监会日前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新规”)开始正式施行。资管“八条底线”被升级为规范性文件。

20153月颁布的“八条底线”细则的基础上,“新八条”规定采纳了相关的修改意见,重点就加强对违规宣传推介和销售行为、结构化资管产品、开展或参与“资金池”业务等问题的规范。

新规实施首周,各大券商、律师事务所和私募基金管理人聚集在一起,密切地讨论和研究新规的影响和应对方案。

银行也没闲着。“新规之前,做结构化产品最大杠杆可以到十倍。有两种情况,一种保证收益,杠杆比例最大达到五倍、六倍。另一种是保证本金,杠杆最大可以到十倍。”云踪者资产总经理王毅表示,他接触的银行客户尤其喜欢结构化产品,“这部分钱比发放贷款,收益更高。”王毅透露,最近其所认识的银行客户都在开会,试图寻找既不违规又能合理操作的替代方法。“新八条”规定提出了史上最严格的投顾条件,也将对部分机构资管业务带来一定影响。

华创证券认为,尽管银行依然可以绕道信托开展高杠杆的结构化产品,但是在整体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机构主动降杠杆的意识有所增加,市场风险偏好将有所回落。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私募工坊观测样本中,从产品发行通道来看,期货资管通道产品发行数量增长也很快,但是随着新规的出台这一趋势将会减缓。

结构化产品式微

云踪者资产去年7月发行的一只结构化产品最近刚刚到期。当时,处于创业初期,其总经理王毅希望以结构化产品来撬动更大的资金量。再加上,结构化产品有保本保收益的保证,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在他看来,发行结构化产品比较容易。据王毅了解,市场上刚成立的私募十有八九都想发结构化产品。

然而,今年年初王毅就决定不再发行结构化产品,转而发行管理型产品。这背后有云踪者资产管理风格偏向稳健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

根据私募工坊的数据,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结构化的产品发行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回落了近七成。

718日施行的新规对结构化产品的杠杆率有了明确的定义,且规定了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超过1倍,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杠杆倍数不超过3倍,其他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超过2倍。

同时,结构化产品不得嵌套投资其他结构化产品放大杠杆,且名称中必须明确包含结构化或分级字样,而集合类资管计划的总资产不得超出净资产的140%

私募工坊指出,新规施行后,很多券商又开始放开私募基金的融资融券业务了。如果基金合同的投资范围内有包含融资融券,并且产品存续满6个月,或者管理人的机构自营账户满足6个月交易经验,就可以开通产品的融资融券业务。

近年来,银行开始加大委外投资规模,国元证券指出,其中多数以优先资金形式投放,新规对银行的相当业务尤其是资金池业务的开展将会产生较大影响。银行们也开会讨论寻找保本保收益的结构化产品的替代品。

 “新规出来,总的意思是降杠杆,而且将目前比较常见的规避监管的手段都包括在内。”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秦政指出,新规还要求不能使用保本保息的销售话术,私募机构在承接银行委外资金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多心思。

市场担心,部分受影响的银行委外产品将导致流入债市的资金也部分减少。“目前存续的固收资管产品多数产品杠杆是符合要求的,少数的分级超标产品的到期不会对债市产生大的冲击。”国信证券认为,在2015年以前固收类产品的分级比较常见,由于资产端的收益率较高,负债端进行分级,劣后可以获得较高收益,但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优先级要求回报率下降缓慢,而资产端收益率迅速下行,所以固收类产品进行分级的情况已不多见。

资金回流信托?

 “《暂行规定》实施后,证监体系下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在计划杠杆、分级设置等方面或成为至今为止最严格的资管计划,资金有寻找其他风口的需求。”华宝证券认为,此次《暂行规定》的发布实施或将再度驱使私募资管产品回流信托等其他资产管理载体。

然而,借道信托渠道避开杠杆比例的限制,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通过信托渠道,私募需要已是投顾身份。然而现在能做为投顾的资质实在太苛刻了。”

新规要求,成为投顾必须符合几个要件:其一,是在中基协登记满一年,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且是协会会员。第二点是要有3年以上可追溯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3人。

在凯丰投资副总经理光东斌看来,许多私募迄今还没有入会,是短期内无法得到投顾资质的难点。截至20161月,私募管理人成为协会会员的一共1534家,其中观察会员有1288家,普通会员246家。私募工坊指出,能成为投资顾问的私募机构仅占已登记备案私募机构不足6%,可见难度相当大。“即使现在入会,也至少一年后才能从事投顾服务。理论上说,走信托渠道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证监会这新规,等于是限制走信托渠道,尽量都纳入到证监会自己管辖范围内来,方便管理。”前述私募人士指出。

政策刚出台,还处于过渡期。经济观察报注意到,有些券商鼓励有配资需求的私募抓住窗口期,赶紧到信托渠道发行结构化产品。

律师秦政指出,信托目前不受新规监管。但是很多信托自觉按照要求整改,否则无法对接券商交易系统。

   光东斌认为,新规的施行对实力强的期货私募是件好事。以银行为主的市场资金将更集中地流向以管理型产品为主的大型私募。以往,不少小型私募通过分级来保障收益,并标榜保本保息,获得了追求稳健的银行资金的青睐。新规之下,产品不能用劣后端保障收益,结构化产品将减少。券商的通道业务也会随之减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的基金模式项目操作全程指引(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