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财政管理办法出台/中国人寿收购美国优质酒店资产包/基金子公司“逆势”样本


来自:产业投资观察     发表于:2016-10-21 08:08:38     浏览:484次

PPP财政管理办法出台 严禁借PPP举借政府债务

财政部网站披露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规范目前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财政管理,再次重申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政府债务。

1020日披露的此次《办法》,分为740条,涉及PPP项目识别论证、项目政府采购管理、项目财政预算管理、项目资产负债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此次《办法》有不少亮点,比如《办法》只适用于财政部主管的公共服务领域类PPP项目,而不包括国家发改委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类PPP项目。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政府跨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保障政府履约能力,减轻社会资本担忧。

只适用公共服务领域PPP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办法》适用范围为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公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的各类PPP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务院将PPP领域分为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前者由财政部统筹管理,后者则由国家发改委统筹管理。因此,此次《办法》适用领域特别强调了适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的各类PPP项目,而不涉及国家发改委负责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

在项目识别论证方面,《办法》强调项目必须提请同级财政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只有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的PPP项目,才能进入各地PPP项目开发目录。

在项目政府采购管理方面,《办法》要求项目实施机构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相关规定,依法组织开展社会资本方采购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第十四条提出,参加采购评审的社会资本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内容最终被全部或部分采纳,但经采购未中选的,财政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其前期投入成本予以合理补偿。这意味着财政部门更加重视PPP项目前期工作。

政府支出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在公共服务领域类PPP项目长达几十年的运营过程中,政府支出必不可少,而社会资本一大担忧正是政府不能够履约。

为了消除这一担忧,此次《办法》第18条称,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将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政府跨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保障政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履约能力。

PPP项目中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需要从财政资金中安排的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配套投入、风险承担,以及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安排的PPP专项奖补资金支出。

与此同时,PPP项目中的财政支出也与项目绩效挂钩,以保证项目质量。

《办法》第28条称,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对于绩效评价达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及时足额安排相关支出。而对于绩效评价不达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扣减相应费用或补贴支出。

严禁借PPP项目名义举债

今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发现有地方搞PPP项目是在变相借债,要规范这一行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近期在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示,最近一些地方为尽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

在今年6月底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至2015年底,被抽查的内蒙古、山东、湖南和河南等4个省在委托代建项目中,约定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支付建设资金,涉及融资175.65亿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等4个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承诺。

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几位省财政厅中从事PPP推广的人士也坦言,当地存在借PPP变相融资的现象,有些假PPP项目可以通过流程甄别出来,而有些变相融资的PPP项目则不容易发现,让人头疼。

此次《办法》强调,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项目运行质量,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政府债务。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合规性审核,确保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并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履行相关前期论证审查程序。项目实施不得采用建设-移交方式。

另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项目公司的,应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以及PPP项目合同约定规范运作,不得在股东协议中约定由政府股东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对社会资本方股东的股权进行回购安排。

此外,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结果和PPP项目合同约定,严格管控和执行项目支付责任,不得将当期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代替PPP项目中长期的支付责任,规避PPP项目相关评价论证程序。

 

中国人寿收购美国优质精选型酒店资产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人寿与喜达屋资本集团(StarwoodCapital Group)签署协议,收购美国优质精选型酒店资产包。

据介绍,中国人寿作为本次收购领投人及最大持股比例投资人,由其旗下专业另类投资平台——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受托牵头开展。同时,主权财富基金等亦在共同投资人名单中。

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总价值近35亿美元,是目前美国市场上最大的精选型酒店资产包,遍布美国40个州,近300家精选服务型酒店,超24,000间客房,规模、网络及区位优势显著。资产包中酒店品牌以万豪、希尔顿等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构成,资产管理人为喜达屋资本集团。

目前,喜达屋资本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专业不动产投资管理机构之一。作为喜达屋酒店集团创始人的喜达屋资本集团,在成功将喜达屋酒店集团上市后,现已与喜达屋酒店集团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位运行,优质美元资产价值凸显。精选型酒店资产运营稳定,能够较好地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过本次收购,中国人寿将进一步优化境外资产配置的结构,提升境外资产配置的能力;同时,作为旗舰投资人与多家国际顶级机构合作,投资标志性大型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继收购美国及日本优质物流资产包后,本次收购是国寿投资公司在境外成功受托投资的第三笔资产包交易。此外,自2012年以来,国寿投资公司陆续受托投资了诸多优质单一境外资产,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中国人寿在海外不动产投资市场的品牌,为进一步加大海外优质资产配置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金子公司“逆势”样本: 百亿主动管理锻造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距离基金子公司调控新政正式降临尚为期不远,但在行业内的一片哀嚎声中,亦有个别机构呈现出逆流而上的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作为中邮基金与光大控股共同设立的专户子公司——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首誉光控)所发行的超过百亿规模的类承诺制主动管理型产品——光控中国不动产机会基金(下称不动产机会基金)的第三期日前已完成大部分的资金募集。1020日,该产品在光大控股投资年会上完成了发布。

记者了解到,机会基金是由首誉光控和光大安石合作发起的投向多个项目的长期基金产品,目前已合作的规模约140亿元,而在三期基金全部到位后,其总规模预计将达170亿元。

对此,首誉光控总经理王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详细解剖了这个逆袭的百亿主动管理项目。

专注地产领域

21世纪》:首誉光控的不动产机会基金已经达到百亿量级,作为一家基金子公司,将如此规模基金专注于地产主动管理这样一个特定领域的产品,这在业内并不多见,能否介绍下是如何实现的?

王毅:能够设立如此规模的类承诺制地产基金,主要基于首誉光控与光大安石这些年在地产领域的积累和经验。首誉光控目前累积管理规模就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地产板块很大程度也受益于与光大安石的合作,并且采用了较为完善的风控机制和人员配置。

21世纪》:不动产机会基金这个产品很有意思,它是不确定投向和没有预期收益率安排的,但市场中多数地产类信托项目仍然采取预期收益率模式,如今这种做法已被新的私募规则和八条底线所禁止,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王毅:中国金融市场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基于资产管理人本身隐性担保并付出高收益代价的道路,但在经济环境越发复杂,国内机构对于资产判断、分析和运营能力逐步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基于资产管理本身运营能力而并非隐性担保能力的投资将逐渐成为主流。首誉光控与光大安石的不动产机会基金只是这个领域走在最前面的一批机构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1世纪》:从首誉光控的经验看,如果没有预期收益率,在销售时如何与含预期收益的产品竞争?

王毅: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首誉光控的类承诺制基金一直投资于稳健资产,从投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方面上实际已经超过了很多市场中的预期收益率产品。因为有这些过往的投资经历,投资人开始选择并接受首誉光控的资产配置运营。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金融环境产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基于信用的金融资产发生违约,而此时很多的隐性担保已经无法产生功效而造成投资人损失,因此投资人会更多将对资产管理人选择角度放在了资产管理能力和过往投资经历上。

21世纪》:对于地产项目来说,在基金设立时并不确定投向的形式进行分散投资,这样的交易结构和产品设计的考虑是什么?

王毅:一方面,有效的分散投资永远都是分散风险的正确做法。另一方面,采取类承诺制的基金制度而并非针对单体项目的投资,则给了资产管理人更加灵活的资产配置空间,通过投资于不同期限、不同标的的资产,资产管理人经常能够抓住很多在单体投资上难以抓住的市场机会,实现非常好的业绩。

主动管理的逆袭

21世纪》:此次证监会实施的基金子公司的新政,行业普遍认为影响较大,但从机会基金这个产品看,首誉光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背后的逻辑怎么解释?

王毅:最近基金子公司行业被看空,更多是因为金融同业只看到了基金子公司在通道业务上的兴起与受限,而实际上一些基金子公司很早便将重心转向于主动管理业务。

首誉光控是一开始便将绝大部分的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放在主动管理业务上,尤其是地产业务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过硬的专业投资和资产配置能力,不但没有因行业管控影响到主动管理业务的发展,还借助机遇更加专注了本身能力的提升。这一结果实际上正是首誉光控不依赖牌照红利而发展资产管理与配置能力策略的初衷。

21世纪》:由于主动管理类项目较多,从首誉光控的经验看,能够给基金子公司的提供哪些可供参考的转型策略?

王毅:谈不上建议,因为首誉光控也只是在这个新兴行业里边新兴的一员,但是我们坚信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和突破,而不只是借助行业和政策红利趋势套利,坚持这一策略并加强自身能力永远都会有它的成长空间。牌照红利总会逐渐失去它的套利空间,最后大家比拼的仍然是过硬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的点睛之笔——绩效评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