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双降“原因探析及政策建议


来自:昊阳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发表于:2017-09-12 13:18:45     浏览:414次

自 2014 年以来,中国在 PPP 领域的大规模实践催生出一个数万亿级别的 PPP 交易市场。与国外的经验不同,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资本”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私营资本(Private)”,成 为 PPP 市场供给端的主体。社会资本中,央企、地方国企代表公有制经济体和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展开竞争,大量国有企业的参与使得 PPP 市场的“竞争中立”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龙元明城 PPP 研究中心和明树数据跟踪统计了 2014 年以来民营企业参与中国 PPP 市场的数据,我们发现,无论以成交规模占比或是以成交项目个数占比作为分析指标,民营企业在 PPP 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自 2015年底以来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若单独考虑牵头人为民营企业的成交数据,民营企业成交规模占比最高达到 36.20%,而截至 2017 年 7 月份这一指标已下降到 25.00%;成交个数占比最高达到 55.80%,目前则也下降到了 47.90%。若进一步考虑民营企业以联合体身份参与的项目,民营企业以牵头人和联合体参与的总规模占比从 2015 年 12 月份的 47.80%下降到了 37.20%,个数占比从 60.50%下降到了 56.22%。

针对上述现象,本报告以市场交易数据为基础,从民营企业参与意愿、竞争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市场份额持续降低的原因,进而讨论目前民营企业参与 PPP 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民营企业类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

从注册地区域、上市与否、行业背景三个角度对参与 PPP 项目的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014 年至今,共有 1191 个民营企业参与了国内的 PPP 项目,共获得了 1898 个、累计规模约14815.50 亿元的 PPP 项目。我们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自于华东地区中的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以华北地区中的北京市等。上述区域也是传统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来自上述地区的 404 家民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中标了 746 个、累计 5526.4 亿元的 PPP 项目。民营企业中,非上市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占比达到了 94.00%,但上市企业整体呈现出更强的项目获取能力,70 家上市民营企业共斩获了5689.40 亿元的 PPP 项目,占比达到 38%。从行业背景看,建筑承包商背景的民营企业是主力军,获得了5965.00 亿元的项目总额,占比达到 40.00%,与市场整体发展状况较为一致。

民营企业 PPP 市场份额的区域变动趋势

报告进一步按照区域划分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民营企业 PPP 项目市场份额做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地区民营企业在中标项目个数和规模的占比自 2015 年 12 月份以来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也有部分地区民营企业逆势前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从中标金额占比来看,2015 年 12月份以来,天津、北京、安徽、广西、四川、江苏、广东、海南、黑龙江、河南、山东、陕西、河北、新疆、辽宁、江西、吉林、山西和青海下降超过 5%,内蒙古、重庆下降幅度在 5%以内。而在民营企业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的地区中,西藏和湖北上涨最多,分别上涨了 34%和 23%,浙江、宁夏、贵州、云南、甘肃和湖南上涨幅度超过了 5%,福建和上海上涨幅度在 5%以内。

民营企业中标 PPP 项目的基本特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民营企业在 PPP 市场的行为特征,报告从平均规模、区域、行业、项目层级、项目付费类型、期限、政府参股、项目执行效率与否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所成交的 PPP 项目的基本特征。

我们发现,由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大多为规模 5 亿以下和期限 15 年以上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规模的平均值为 8.13 亿元,中位数仅为 2.88 亿元。民营企业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与市场总体趋势相似,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等地区。从成交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类型占比较高的为城镇综合开发类、市政工程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而从成交规模占比来看,在旅游、能源、社会保障、养老以及医疗卫生等运营属性较强的行业领域中,民营企业体现了一定的优势。民营企业中标项目的回报机制主要是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层级大多为区县级。在项目公司的参股情况中,民营企业中标的项目有政府参股的较多,而从执行效率来看,民营企业无论在项目公司设立数量占比和项目公司成立时间间隔上均呈现出更高的项目执行效率。从联合体参与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更偏向于和相同所有制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跨所有制的社会资本联合体也以国有企业牵头为主。

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存在的问题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当前 PPP 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购模式的限制、金融支持政策难以落实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是导致民营企业参与度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

民营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 PPP 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购方式强调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整合和投资能力考察先行,使得整体资信能力偏弱的民营企业在竞争的时候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根据调查数据对 753 个即有资格预审结果公示,又有中标结果公示的项目数据的分析,民营企业参与和通过 PPP 项目资格预审的数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进一步的,报告认为目前对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并没有改善民营企业整体的融资条件,民营企业尤其是非上市民营企业在没有外部增信的条件下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大量金融资源实际上被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所获得,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上的劣势制约了民营企业持续参与 PPP 项目的能力。根据中标的投资回报率和工程下浮率来分析社会资本的报价水平,民营企业的报价水平位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但是在融资成本显著高于上述二者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的盈利空间弱于其竞争对手,长期以往显然会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参与 PPP 项目的动力和信心。

此外,对国有企业的“隐性补贴”导致民营企业竞争优势下降。地方国有企业通过跨层级或跨区域投资大量参与 PPP 项目,作为竞争性行业的地方建筑类国企充当了向社会资本转型的急先锋。但根据数据的统计,自 2014 年以来至今,共有 136 家地方国有企业建筑承包商背景的社会资本获得了资本实力的增强,上级国资委或国有控股平台对这些社会资本累计增资达到 1015.56 亿元,这种“隐性补贴”实际上影响了整个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进一步拉大了民营企业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差距。

最后,风险的不合理转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社会资本的参与信心。PPP 项目的一个挑战是社会资本需要负责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维护,但在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转移风险的趋势。社会资本所承担的义务与其拥有的权利缺乏对等的谈判空间,尤其是在一些以可用性维护为主的项目上,社会资本对项目合理使用程度缺乏足够的监管权利和保障,却承担了可能因为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维护成本和绩效考核指标,成为影响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独家解读】“PPP模式”的荆门探索与创新(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