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合人物丨PPP玩家刘世坚:必要时,去影响游戏规则的制定


来自:君合法律评论     发表于:2017-09-20 13:24:51     浏览:372次

灌水先行


刘世坚的微信名叫“灌水大帝”,个性签名是“P3带路,灌水先行”,称呼同行为“PPPers”或 “ABSers”,几乎都是业内心领神会的“黑话”。“P3”是PPP的另类简称,“带路”是“一带一路”的缩写,“PPPers”和“ABSers”则是刘世坚对PPP、ABS领域从业人员的昵称,“灌水”意指发帖发言,“灌水大帝”则是多年前周边好友给活跃分子刘世坚起的代号。

刘世坚的灌水历史要从MSN时代开始算起。当时,互联网大幕刚刚拉开,上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刘世坚开始对信息收集、整理、筛选产生兴趣,他逛社区、逛论坛,顺着爱好或者思路深入搜索。偶有所得,他便给朋友群发邮件,分享所见所感。


微信时代到来后,刘世坚意识到信息媒介、传播形态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连接界面更宽,互动性更强,对目标群体的作用力大大增强。此时也是PPP圈重新组合的时间段。2014年,国发[2014]60号文、财金113 号等系列文件的颁发开启了PPP元年。此前,行业圈子小,专业从业人员不多;文件发布之后,从周边各行转化而来的PPP玩家大量出现,圈子里骤然间热闹起来,人气在网上聚集。渐渐,行业交流平台也借助微信纷纷涌现,但由于群友背景多元、水平良莠不齐,多数微信群都在短暂火爆之后逐渐归于平静。

刘世坚将圈子里的人称为“PPP玩家”,把PPP圈比作刚开服不久、群雄逐鹿的竞技场。作为一个资深玩家,他希望在游戏里享受到游戏的快乐,并产生商业价值。“这就一定要熟悉游戏规则,必要的时候,去影响游戏规则的制定。”

2015年4月,刘世坚组建了第一个微信交流群,并为之赋词一首:


(请向上滑动)


致P3带路群

为P3之大计,

带路之伟业,

我群诸公自应奋起,

勤于任事,

居庙堂之高则立法以御天下,

处江湖之远则实干以见真知。

余虽浅陋,

愿与诸君分享P3实务之偶得,

朝花夕拾,

历久则弥香。








“一带一路+PPP”微信群是个500人的大群,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机构、投资人、政府部门和高校的相关人士均可入内,但长期潜水的有被踢出去的风险。讨论一段时间后,刘世坚从大群里筛选出一些有想法、有观点、有研究,而且对PPP话题确有兴趣的人,组建了一个深度小群——P3带路迷你群;而后又再度优中选优,从迷你群中筛出少数人,组建了“P3带路研究群”。经过几年发展积累,目前研究群里的人数只有100出头,但是学术及实务层面的讨论氛围极其浓厚。


到目前为止,P3带路群里被踢的已有好几百人。刘世坚不在乎群内人数多少,也不太在意不定期“清群”可能招致的反感。在循环更新、持续探讨的生态之下,P3带路群始终维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圈内大多数知名人士日夜“沉醉”其中,不断发表原创文章、独立观点,相互辩论和启发。线上讨论之外,群友们还会时常在各处PPP会议、论坛及其它活动中碰面,视野和人脉相得益彰。“只要带着抱着单纯的交流讨论的目的加入,在P3带路群里就会待得很舒服”。

02

江湖与庙堂


1998年,刘世坚加入大地桥基础设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出差就去了成都,参加当时国家计委的试点——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BOT项目的谈判。出于对法律、合同方面的浓厚兴趣,他在工作第三年考了律师执照。加上人大本科的经济学背景,刘世坚已算是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高度复合的从业人员。通过律考后,他在2001年转行到了以基础设施投融资业务见长的君屹律师事务所;2007年,君屹团队整体加盟君合律师事务所,成立基础设施与项目融资业务组,刘世坚是该组合伙人之一。


2009年,刘世坚前往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读完了一年的硕士课程。此前,刘世坚没有法学背景,对排名全球前十的杜克法学院怀有相当的憧憬与新鲜感。他按照自己的喜好选了大量的基础性课程,宪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些课程专业性强、阅读量大、课程难度高,班中多为美国本土学生,中国人较为少见,以至于不时有同学对他表示好奇。“美国法学院是精英荟萃的地方,相互之间的激励和竞争都非常明显。”第一个学期有点困难,课后需要回放录音复习;到第二个学期,刘世坚已开始享受学习过程。课余时间,当地那些又便宜又好的高尔夫球场是他和同学们流连忘返的乐园。


在刘世坚看来,由于专业跨度大,自身在看待、思考问题方面少有束缚。当前身份是律师,但他更愿意从律师与咨询顾问复合的角度,发现法律问题及实操难点,并思考如何去解决它。


输入

做了3年咨询、16年的律师,刘世坚遇到了PPP。

2014年以来,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密集出台,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的PPP专家库先后设立。即使是入库专家,也不是固化的生态,而是不断流动淘汰的过程。刘世坚被定向邀请加入双库。此后,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他也开始参与了前文中所述的“居庙堂之高”之人才能从事的PPP立法工作,乐此不疲。


有机会参与立法,在刘世坚看来,有着特别重大的责任,以及光荣的使命感。具体而言,他在PPP立法中被分配的主要任务,是对相关政策协调和法律冲突进行研究。在得到君合管理层的首肯和支持后,刘世坚组建团队,分工协作,着手对所有与PPP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过程琐碎艰苦,也谈不上商业价值,但刘世坚却做得愉悦而满足。“这是一件需要情怀才能完成并且做好的事,我们的团队是好样的”。

左二为刘世坚律师


也许是“使命感”驱动,也许是兴趣所在,刘世坚这两年在PPP立法方面耗费的精力和时间非常之多。“时间上的占用是肯定的,同时也是知识积累和应用上的巨大挑战”。PPP的综合性非常强,参与到具体的立法工作之中,很容易碰到自己不熟悉的专业范畴,以及在不同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只想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学会理解对方,再酌情调整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层面,模仿和抄袭都没有意义,只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逻辑体系才会有实际意义,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刘世坚心态开放、具有相当的灵活度。对他来说,打破自己的局限并非难事,反而是某种自我完善的需求。他参加过多种层面的论坛与会议,包括国家发改委的特许经营法立法专家小组成立大会、联合国的PPP会议和论坛等。在所有会议上,他均无完整讲稿,只有提纲。根据现场讨论及互动情况而定的即兴发挥,是他最喜欢的演讲方式。而由于接受理解、归纳总结能力强,他也从未给会议或论坛造成不便。“我不喜欢自我重复,或许宣讲成型内容同样有价值,但我更倾向于探讨临时迸发的灵感火花。”他盼望即时的、更有张力的直接互动,或许还在隐隐盼望着某一天被彻底说服和颠覆。


03

“成名”之后


今年年初,一家出版社找到刘世坚,希望他出一本关于PPP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专著。刘世坚想以时间太少婉拒,对方却表示:“您把这两年写的东西梳理一下就行。”刘世坚这才发现自己在PPP领域已走出很远。由于文字多是思考后的有感而发,与PPP发展过程脉络契合,在行业看来便是颇具参考价值、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今年以来,刘世坚逐渐成了“名人”。入选两大部委的PPP专家库,身处PPP核心圈,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有积淀、有创新的实力派,个人品牌效益很快显现:多处伸出橄榄枝,盼其前往发言或授课;受邀多次走进联合国PPP论坛,在国际舞台上介绍中国PPP发展的经验。


面对忽然而至的名气,刘世坚感到“如履薄冰”。并非害怕失去,而是面对新的局面,希望将事情做得更好的愿望,与自身精力、认知之间的矛盾让他无法停歇。在PPP双库专家名单被媒体公布之后,刘世坚在朋友圈写道:“入库是好事,更是责任与激励,其实没什么好自得的。中国PPP的发展千头万绪,任重而道远” 。




从2015年开始,刘世坚长期处于打鸡血的状态。晚睡早起,对生活所遇保持着持续的热情与旺盛的精力。一回,群友肖光睿整理了一篇PPP政策法规梳理报告,发给刘世坚希望其帮忙修改。到约定返稿那天,刘世坚还在出差路上。凌晨一点到了酒店,他打开电脑细细读完,修改完毕后发到肖光睿的微信上。出乎意料,竟立刻收到回复。他吓了一跳:“什么情况?!”“等你呢!”PPPers之间的彼此信任和依赖是刘世坚保持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刘世坚说他很享受这种状态。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却很少觉得特别辛苦。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两三年的PPP工作中,他认为自己收获颇丰:认识了很多投缘的朋友,尤其喜欢不装、聪明、勤奋、坦诚的人,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和启发;参与到庙堂之上的立法事务中,以自身能量为历史性的法律体系构建做出一点贡献;多年的业务积累没有浪费,上百个项目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有了用武之地。至于个人品牌,与这三件事情相比也就不那么重要:“时间会过去,个人会被淡忘,但是我们做过的精品项目、PPP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会留着那里,好朋友已经交到,业务上的收获也已经得到。幸何如之!”

04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政府购买服务与PPP模式关系辨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