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曾推荐全党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目的是什么,是要统一思想到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来。后来项目管理又提倡扁平组织反对韦伯创立的科层式高架组织,再后来又发展到网状组织和关系型组织对抗科层制。为什么越来越推崇韦伯,而渐渐淡忘了泰罗。
纵观管理学说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有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韦伯的科层管理组织(含厄威克和古利克)。第二阶段是人际关系和领导效能理论。第三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今天只讲古典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发明家,工业工程师,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是定额的鼻祖,但是现在搞定额的不知道,泰罗的定额是先进水平,必须要按他事先的工作研究方法确定的工作方案或动作才能达到。
泰罗为了鼓励工人釆用科学的工作方案或动作设计,他制定了递增的计件工资制。即定额水平下实行较低的工资含量,而达到定额,之上的实行较高的工资含量,引诱工人按照事先设计的动作工作。泰罗制因而被工人斥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管理英文词Management被视为不祥之物,至今在美国,仍不愿使用这个词。大家喜欢用工业工程来代替管理,lndustria engineering。
泰罗不愿被工人唾骂,晚年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最后提出资本家和工作人应该共同搞一场“精神革命”,呼吁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把供分配的蛋糕做大,而不应只盯着如何分配。
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十八大前,汪洋和XXX就有一场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的争论。汪洋在一次广东省委的会议上明确表示四个建设,经济建设仍是首位;而XXX则认为分不好蛋糕则做蛋糕的就没有积极性。
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一般管理之父、 管理学先驱之一。
法国 1841-1925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跟泰罗不同,他创建了一般管理理论,也可以说他是企业管理的鼻租。他跟出身于工程师的泰罗不同,法约尔出身于书香门第,大学毕业即进入企业高层从事管理。
他最著名的创新即“法约尔桥”,意即公司的高架组织结构导致组织内不同系统之间沟通不畅,法约尔主张两个系统可以适当“短路”直接沟通,而不用向各自上级请示再从高层向下传递指令,实现高效管理。
因为后期对企业管理的研究种类繁多,成果丰硕,加之对建筑业影响微弱,故不重点讲解。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公认为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品有《古犹太教》等。
三、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在欧洲贵族分封领主制严重制约欧洲社会的发展之际,英国借鉴了中国的文官制,适应了资本主义制度萌芽阶段对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文官制及与其对应的科举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族、大族垄断官场的社会现实.科举制的公开性和广泛性为普通民 众凭借学识进入仕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起到了稳定封建统治的作用,而且逐渐影响到欧美等国.从18世纪中晚期科举制传 至英国,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无不受到科举制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成为英国文官制度的渊源。
但是这种文官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强调人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文官制度的补充,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强调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个人道德修养的理念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欲望推动社会进步的理念格格不入。
所以说欧美的文官制度猎取了科举文官制度的形,而未取其神。
这种组织的神历史性的落在了马克斯·韦伯身上,他提出了科层制组织,也称官僚组织(即文官)。分层级,设岗位。由上往下发号施令,由下往上层层汇报,对事不对人,叠床架屋形成高架组织,岗位职责均由授权取得。这种组织设计极大地适应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很快得到推广。
其实刚才讲的“神”不是上帝而是精神,韦伯有一本著名的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才是真正的扛鼎之作,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正好与基督教文明的上层建筑相适应,才能得到蓬勃发展。我国为什么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中国社会之精神是儒家仁爱之精神,讲究道德文章,讲究赚钱要取之有道,这就与资本主义制度格格不入。这就注定了中国不能搞纯粹的市场经济而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精品课程
尹塾
全过程工程咨询总咨询师必上的
三十门通识课程
自 序——活到老学到老:尹贻林教授的成长历程
第一讲——造价工程师制度的经济学理性
第二讲——中国造价工程师的两种可借鉴模式
第三讲——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四讲——勇做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产业的“爷们”
第五讲——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领袖要懂一点经济学和管理学
第六讲——科斯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
第七讲——迈克尔·波特和他的竞争战略理论
第八讲——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学习型组织
第九讲——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第十讲——为什么韦伯超过泰罗:中国改革目标的道路选择
第十一讲——新契约经济学的大腕—诺奖得主哈特教授:兼论IPPCE的继承与创新
第十二讲——梅奥教授和霍桑实验:管理学的实践和学术研究应回归“霍桑实验”
第十三讲——激励理论:寻找员工的需求以激励
第十四讲——现代管理理论(一):阿尔弗雷德·P·斯隆和他的企业原则
第十五讲——现代管理理论(二):德粉无数的彼得·德鲁克
第十六讲——现代管理理论(二):为什么赫伯特?西蒙能获经济学诺奖
第十七讲——现代管理理论(四)亨利·明兹伯格:管理学术界的堂·吉诃德
第十八讲——后现代管理理论(一)哈默与钱皮:再造公司流程
第十九讲——后现代管理理论(二)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第二十讲——建筑业革命(一):PPP模式适应建筑业革命的要求
第二十一讲——PPP项目咨询升级版(一):三步两分模型
第二十一讲——PPP项目咨询升级版(二):挖掘项目的商业价值
第二十二讲——EPC系列
第二十三讲——造价工程师系列
第二十四讲——PPP系列
第二十五讲——深入PPP系列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