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建议


来自:银通智略     发表于:2017-04-20 10:17:22     浏览:421次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与社会资本建立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快速推广,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国入库项目108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95万亿。PPP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多、交易结构复杂、涉及公共利益等特点,在给银行带来大量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一般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国内各大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然而PPP 模式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融资模式,银行在具体项目风险判断上也受到过去经验的限制。识别PPP 项目风险,既要识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本身存在的所有风险,又要结合PPP 融资模式的特点,认清项目融资结构和利益相关者关系,了解风险在各方之间风险分担情况等。银行在进行项目尽职调查时,必须多途径搜集、梳理大量数据和信息,识别关键风险点。
PPP项目风险的识别过程如下:

(1)全面收集资料。从借款人、政府部门、中介结构、媒体报道、网络等多渠道搜集资料,系统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项目发起人、资本金比例、是否国家相关政策、PPP合同、各参与方信用状况和管理水平等;

(3)了解风险在各方之间的分担情况各方之间签订的合同类型、项目担保安排等。应重点从合同签约主体、合作内容、合同有效性、付费机制、项目现金流量、资产处置及违约处理等方面对PPP合同进行全面分析,原则上某一种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如:项目的设计、建造、财务、运营维护的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

(4)建立风险检查表。找出PPP项目可能的风险因素,按照不同行业项目类型一一列举成表格,便于对具体项目的风险进行检查、对比。根据项目风险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外聘专家、咨询机构等进一步识别和判断风险。

PPP模式本质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公共领域的一种合作,项目的风险来源主要有政府、社会资本和项目三个方面,在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PPP项目的6种主要风险因素。

(3)政策法律风险。政策法律风险指由于项目所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项目失败、项目信用结构改变、项目债务偿还能力改变等风险。比如,要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越权审批、验收延迟、特许经营协议无法落实等。银行重点考察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借款主体资质的合法性、行政审批许可情况、项目决策程序合规性、担保的合法性及可执行性等因素。

(5)项目建成及技术风险。PPP 项目的风险往往是通过合同安排由项目参与者共同分担的,任何参与者不能按时履行其义务均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至少会导致费用上的超支或完工时间上的延误。在评价项目建成风险时,主要应考虑项目的承包商、主要设备供应商、项目运营商的资信状况等。同时,项目可能涉及许多技术问题,如设计和建造技术、工艺技术等,所选用的技术是否配套、是否会被淘汰、是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等都关系到项目的最终效益。在评价项目的技术风险时,主要应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

(一)加强PPP模式研究,创新适应PPP的融资模式

PPP模式融资结构复杂,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加之我国PPP模式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项目也容易出现合规方面的问题。作为项目的贷款提供方,银行必须加强对PPP 模式的研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及解决方案,如: 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开展特许经营项目预期收益质押贷款、设立产业基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等。在产品组合上,注重短、中、长期信贷资金,以及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综合应用。

(二)积极参与前期工作,把握项目开发主动权

在当前PPP加速推广的热潮下,存在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银行介入时间较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银行应发挥自身的融资融智优势,成立专门的PPP项目机构或团队,从提供咨询及合作的角度入手,帮助政府选择合适项目,尽早介入项目方案设计,如将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担保、政府支持函件等,及时落实到PPP合同及相关文件中,从而把握项目开发的主动权,更有利于防范项目风险。

(三)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择优支持示范项目
(四)强化贷款监管,做好全生命周期绩效监控

本文摘自《金融经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再有2亿险资流入保险资管PPP债权计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