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PPP模式助力基建投资增速


来自:国投信达投资基金     发表于:2016-08-02 02:30:00     浏览:385次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历来包括三大块: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民间投资。最近两年来,通过不断降准、降息,以及出台各种利好,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趋势有所缓解,但由于库存量增大,投资增速回暖难以持续;至于民间投资,投资增速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呈下滑态势。

 

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被政府和人民寄予厚望,成为拯救中国经济的抓手。传统基建模式存在瑕疵,因此我们引入了PPP模式。而PPP模式并非是万能模式,它的成功实施需要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提出,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全面规划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我国房地产完成投资总额9.9万亿元,而城市除电力和通信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计1.64万亿元,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1:1的比重要求。而且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4%,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前期项目审批加快以及政府投资支出的加大使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伴随着十三五投资项目相继落地,以及未来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加大,如根据最新《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有关交通设施项目总投资或将达到4.7万亿元,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成为支持增长的主要动力。



传统基建模式的瑕疵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的份内工作。政府习惯于从头至尾大包大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加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专业的技术性问题,政府工作人员看不懂、吃不透的情况越来越多。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可能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大打折扣。很多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事情也不时发生,很有可能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另外,在项目建成后,社会资本也有专业化的运营优势,这是政府所不具备的。

 

“全新的PPP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对基建工程本身,对社会资源的集约化运用都大有裨益。”国投信达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让政府资金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适合PPP模式最核心的原则是:运用PPP模式后,是否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国投信达的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适合采用PPP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政府的相关规划,并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第二,该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必须成熟,且在当地具备较好的实施条件。第三,项目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有长期稳定的需求,所提供公共服务可有效计量或可设计考核机制,便于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第四,还需要专业投资人在PPP项目进入环节实现充分市场竞争,满足市场化的需要。

 

从目前实践的结果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恰当的机制安排皆可采用PPP模式。例如,国投信达近期与大理巍山县政府就巍山古城保护提升项目进行了合作洽谈,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社会资本进入基础建设领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钱。国投信达该负责人认为:“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考虑这一诉求,同时增强契约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对作为投资者的社会资本而言,切忌不分析自身条件就一拥而上。

 

国投信达该负责人表示:“不同项目行业特征明显,如社会资本PPP项目经验不足,建议聘请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协助开展各种论证和把关工作;或通过投资专门的产业基金参与PPP项目,由专业机构打理投资。”

 

有业内专家表示,通过科学统筹规划,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收益可实现相对稳定,对于长期性资金是长期利好,要打消通过PPP项目实现短期暴富的想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解析】某市基础设施工程一期PPP项目采购的启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