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规范运作,安民生


来自:商学学生会     发表于:2017-05-20 01:44:00     浏览:305次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的机构层次就像金字塔。顶部就是是项目所在国的政府,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底部是项目私人参与者,通过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的有关部门签署一个长期的协议,协调两者之间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PPP项目主要包括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有经营收入,如污水处理、供电、供暖等,社会资本以经营收入拿回成本并盈利;

第二类是准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有经营收入但不足覆盖成本与回报,需要政府提供补助,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项目;

第三类是非经营性项目,也叫公益性项目,这类项目无经营收入需要政府付费购买服务,如市政道路、公园等。

ppp项目模式的三大内涵:

第一: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安排融资。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产更多的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第三:它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前提下,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那么什么是PPP模式已经基本了解,接下来说一下大家对ppp模式的评价:

优点:PPP模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实现物有所值,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率上,还体现在时间效率上。PPP模式在提高效率方面的贡献有大量实证案例支撑,有助于树立公共部门新形象,加快改善民生的步伐,使私营机构得到稳定发展。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缺点:导致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导致垄断,复杂的交易结构可能降低效率,长期合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公众使用公共产品服务的成本表面上可能提高,政府与合作公司在建设和运营项目时,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

我们可以发现,PPP模式在提高效率方面的贡献有大量实证案例支撑,通过必要的流程优化、引入适宜的争议解决机制,并规范公共治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效率降低的风险。

文字编辑 | 周涛 应珊飞 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主要法规及政策文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