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假借PPP融资考问地方监管


来自:云南义声律师事务所     发表于:2017-08-03 17:48:36     浏览:276次

在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的同时,PPP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在不断显现。8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目前PPP发展不规范还存在三大难题,分别是房产项目伪装PPP融资、10%支出上限“虚化”、运营内容“淡化”。业界指出,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在拷问着地方对PPP项目把关的尺寸与松紧度,在推广与支持PPP的同时,财政部未来还需用更加严谨、专业的论证和更加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杜绝包装PPP事情的发生。

  具体来看,史耀斌指出,目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将房地产等纯商业化项目拿来包装成PPP,借助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PPP的“绿色通道”,实现快速审批和融资,会绕过相关产业政策监管,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由于PPP项目拥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所以融资相对更为方便快捷,有部分开发商就会将纯商业化的项目包装成承担了公共职能的PPP项目,例如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住宅,但在申报时,开发商将项目描述成体育场馆等公共运动类场所,同时在小范围内配建住宅,这样就能包装成具有公共职能的PPP项目,从而更快获得融资,但在实际建设时,开发商会将运动设施的规模相应减少,最终成为伪PPP项目。赖阳建议称,未来财政部还需要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监督机制,用更加严谨、专业的论证和更加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房地产项目伪装PPP项目一事,史耀斌也指出,未来在推广PPP项目的同时,财政部仍需对不属于公共服务的纯商业化项目,以及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准确界定。

  而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史耀斌还表示,对于PPP项目支出责任不得超过预算支出10%的规定,一些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把关不严、执行不力,还有些地方政府能力不匹配,对当地财力和支出责任测算不准确,导致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流于形式,失去了“安全阀”功效,很可能加剧财政中长期支出压力。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更看重“上项目”的短期目标。两方“一拍即合”,导致部分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仍然严重。

  对此,未来财政部还会继续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0%“红线”的硬性约束,各地要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统计监测体系,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接近或超出10%红线的地区,要进行风险预警。


(凡经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系本公众号通过网络渠道转载,为网络信息非商业目的分享用,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者证明其信息的真实性,转载作品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公众号发表内容,请通过咨询电话或咨询及时通知本所,收到即予删除。凡著作权人认为注明来源有误或转载未注明来源,请及时通知本所,予以核对纠正!)

         云南义声律师事务所(昆明十佳律师事务所)是一家综合性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在国内率先推出企业法律风险微诊断服务,为企业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并在云南省内率先提出可视化诉讼。云南义声律师事务所多年来坚持专业化分工、团队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先进理念,秉承“伸张正义、守护民声”的服务宗旨,始终如一的以专业和诚信服务客户,响应客户心声,维护社会公正!

      云南义声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上海汇茂律师事务所、广东际唐律师事务所等全国106家律师事务所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由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作为支持单位,提供E板、Q板、新三板、主板等与国内、国际资本市场有关的融资渠道,实现在香港、欧洲上市。

全国客服热线:400-0871-073        0871—65361319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会议】关于举办“新政策形势下规范PPP项目运作、土地储备融资、产业基金运作暨融资平台转型高级研讨会”的通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