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论坛】圆桌论坛——防范风险与PPP金融创新


来自:PPP门户     发表于:2018-11-30 00:28:48     浏览:240次

“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出席并主持圆桌主题论坛四:防范风险与PPP金融创新,多位专家嘉宾分享了各自的意见。


NO.1

财政部周劲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PPP的不断改革


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周劲松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周劲松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需要PPP的模式,而且需要PPP的不断改革。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他指出,需求不断地在发展,但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不断地满足公众高水平、高质量的这种需求,确实需要不断地应用PPP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劲松:谢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第四届PPP融资论坛,在这一个新时代,我们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怎样规范地发展和推进PPP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这一论坛的主题是风险防控与创新,这也是切实现实的很好的主题。今天利用这一机会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些在推进PPP立法的过程中,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学习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些体会和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不一定正确,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时间关系,我主要分享一些观点。

  第一,我认为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需要PPP的模式,需要PPP的不断改革。大家知道十九大重新定义了我们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家都知道需求可以说是不断地在发展,我说个不恰当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资源大家都知道是稀缺的,是有限的。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不断地满足公众高水平、高质量的这种需求,那么就确确实实需要我们不断地应用PPP的模式。大家都知道PPP本身就是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高效的合作来补充、来弥补公共服务,也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些短板。

  第二,我要分享的一个观点是推广应用PPP模式,确确实实需要防控风险,那么防控风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风险就代表未来的不确定性,PPP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中间也伴随着泛化和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带来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风险,因为正常的风险可控的风险,是我们推进改革和进行的过程中,是必须应该有的。因为风险跟我们的收益是相关的,我们一定要避免这样一些不必要或者是我们承受不了的风险,那就需要我们在推广PPP的模式中,一定要规范有序。

  第三,我们要提升PPP模式的质量和效率,一定要不断地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从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永无止境,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而且我们一定要通过创新来不断地提升我们发展的动力。可以这样说,创新是我们发展永恒的主题,而且在新的五大发展观念里面,创新也是第一位的。

  创新应该是在很多方面,今天我们重点的是谈金融创新,但是我觉得创新是全方位的,在PPP领域里面也是这样的,一个是理念创新,确确实实这几年理念是在创新,但是创新从哪方面来讲,有一个回归本源目的正当的问题,制度也需要创新。我们这几年也是在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还需要创新。PPP合作模式本身也需要创新。比如说PPP1.0、PPP2.0、PPP3.0等,将来会升级到4.0。随便现代科技的发展,我觉得通过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来为我们整个PPP的发展来增加我们创新的一些相应的技术和动力。创新有一点,创新和风险之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点,我觉得既然是创新,我们希望是好的创新,创新过程中肯定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所以我认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目的正当的创新来促进事业的发展。

  现在按照立法还是按照既定的思路不断推进,按照国务院的文件明确要求的,要力争今年底先出台PPP的条例,这个时间确实很紧,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推进,如果可能应该年底前完成,但是鲜作时间也太紧,也有可能会迟一点,但是估计会很快。但是我们知道质量是关键,我们PPP质量也是关键,我们提出立法也要是善法,如果立法对改革没有促进的作用反而是阻碍的作用,那也不行。

  今天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NO.2

靳海增:做好风险防控是高质量PPP项目的核心特征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靳海增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靳海增出席并演讲。

  靳海增表示,PPP项目投资时间长、投资规模大,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做好风险防控是高质量PPP项目的核心特征。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需要疏导并举,多措结合;需要聚焦问题导向,聚焦金融创新,构建PPP的长效机制;此外,还需要坚持信息公开,阳光操作,防控PPP的外部监督。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靳海增: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在工作中就风险防范和金融创新的一些体会,大家知道风险防范因为咱们的PPP项目的特征决定的,投资时间长、投资规模大,所以就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做好风险防控是高质量PPP项目的核心特征,是一个基本要求。风险防控是一个手段也是一个要求。

  河北从PPP这两项工作开展以来,也在各位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目前,现在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上的项目451个,涉及18个领域,总投资7000多亿,到现在是197个项目已经签约落地,投资额3300多亿,落地率将近90%,我们今年PPP工作的模式还收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奖励通报。另外我们PPP市场的透明度,前一段时间被上海财经大学也是第三方机构,透明度在全国评为第一,在工作中也是至少做了一些成绩。

  回到风险防范和金融创新,我觉得首先风险防控最基本的东西还是项目,所以第一个我们工作的做法之一还是坚持高质量引领,规范性约束,做好风险防控,打牢风险防控的根基。

  怎么说呢?首先还是两句话,一个是真做PPP项目,再一个是做真的PPP项目。就是我们搞PPP的常说的两句话,因为项目我觉得还是风险防控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围绕着高质量和规范性,始终作为风险防控基本的东西。

  在具体的做法上,一个是要抓示范,我们借助专家,通过专家评审努力争取PPP示范项目,现在我们是58个项目是全国的示范项目,56个落地,落地率97%。第二个就是推广,抓好示范项目的推广。我们在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培训,安排示范项目的介绍,在我们自己的PPP网站上,开辟典型案例的专栏,编写案例材料互相学习。

  第二个是疏导并举,多措结合。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大家都知道PPP推广的时候,我们从国家层面做了良好的制度安排。结合实际我们做了细化,在这方面我们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一个是程序,给讲明讲透。政策上、程序上这都是多年,包括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而总结成的,为什么制订这项政策,为什么走这个程序,都是有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在里面的,所以我们特别要注重这方面,政策和程序的宣传,包括我们编的政策手册,辅导手册等让大家都知道养成习惯。

  第二个我们就是能力建设,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如果不执行好还是不好,所以我们搞培训。

  第三个我们奖励资金的引导,每年我们都拿出1—3个亿的资金进行讲补,引导大家按照规范来做。补一个是严格监管,防范风险,前面是引导。具体的抓手一个是项目库,严格项目库管理,就是说明确项目库管理的任务、目标和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然后不合格的集中清理,今年清理项目的时候,将38个项目做了处理。第二个严守10%的政策红线,这个非常关键,我们要严格监管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管率,达到的要禁止,接近的也要把关。第三个建立常态化的PPP的责任制度,将他们的举债情况纳入监测系统。

  第三个聚焦问题导向,聚焦金融创新,我们也在努力探索构建PPP的长效机制,这个东西大家都在探索,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尝试,但是很难说就是说现在做的怎样。一个是搭建平台,我们分别是与上海、天津两个PPP的平台签约,推进了资产的证券化,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二是我们与多家的金融机构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我们每年定期,有时候一季度,有时候半年搞一次引起对接。大家在一起互相地谈谈需求。另外我们跟中国PPP基金也是加强合作,另外我们也是自己有一个PPP的资金,在做一些尝试,努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第四个方面坚持信息公开,阳光操作,防控PPP的外部监督,这跟我们有一个责任体系、强化平台、绩效考核等。我们也被第三方机构评为信息公开的第一,但是我觉得这方面的工作很重要,将来我们要不断探索,通过信息公开让大家分享公众参与,来提高我们PPP的工作水平。

 

NO.3

刘绍统:资本市场为PPP范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保障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能够为PPP的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相应的保障。

  具体来看,一是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选择项目时,考察选择合法合规和规范运作的PPP项目,可以助推和促进PPP项目实施的规范化,来防范PPP市场的风险。

  二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强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PPP运作的监督。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绍统:PPP市场容量大,参与机构多,融资量大,资产也比较多,融资和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比较强烈,这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参与也为PPP的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了保障。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金融创新与促进PPP管理之间的关系。

  金融创新促进了PPP的发展,近年来,金融市场已经推出或者是正在研究相关的金融创新工具,以支持PPP项目在建设运营不同阶段的相关需求,促进PPP市场的发展。这些金融创新工具一个是项目收益债券,PPP项目在建设阶段已经开工或者是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筹集项目资本金到位就可以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用项目的收益来偿还债券的本息。项目收益债券主要是以项目收益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所以社会资本方和项目公司都可以作为发行的主体,这样的话,对主体主要是以项目收益来保障它债券的还款来源。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券交易所均推出了项目收益债券,一些PPP项目的实施主体已经发行了项目收益债券筹集项目资金,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当中来。

  第二个金融的工具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PPP项目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以后,社会资本方和PPP项目公司依合同享有相应的收益,这些收益通过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等获得的收益,项目单位利用这样一些稳定的收益开展资产证券化,盘活PPP的存量的项目资产。社会资本方也可以利用投资项目公司的股权,PPP相关的融资方也可以利用其融资收益来开展资产证券化,所以去年以来,一些社会资本方和PPP项目公司,已经在交易所市场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约100个亿,现在这个量不大,主要是在这一过程中正好是在促进PPP项目的规范发展,刚才周司长已经讲到了,同时我们PPP项目也是这些年刚发展起来的,很多处于建设阶段,处于真正成熟的运营阶段的相对可能还需要一个时间。

  第三个金融创新的工具,目前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基础设施REITs相关的制度和推进方式,所以如果相关的制度出台以后,如果PPP项目资产已经形成,那拥有PPP项目或者是这种基础设施所有权的一方,可以通过转移PPP这一基础设施及其它的收益权来开展基础设施的REITs业务。当然这种REITs业务的开展,不能减轻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的责任,要保证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创新有利于促进PPP市场的发展。

  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方面就是金融市场的参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能够为PPP的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相应的保障。

  这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可以做到,就是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选择项目时,一定是考察选择合法合规和规范运作的PPP项目。我想对于一个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于不合法、不合规运作的PPP项目,它很难做出项目,因为这些选择对于投资者来讲风险很大,当然合法合规主要是取决于前期实施方案的评审,PPP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以及它的付费方式的确定,及其付费的稳定性,这些方面肯定是要做出选择。这样的话,通过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做出这种选择,其实是可以助推和促进PPP项目实施的规范化,来防范PPP市场的风险。

  第二个方面来看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强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PPP运作的监督。因为在资本市场上开展相关的金融创新工具,这样它的信息披露要求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相关的金融产品发行之前,那要求它对相关的前期的项目准备、筛选,项目公司的组织、运营以及相关的这样一些合同、协议,都要做出相应的信息披露,同时在持续运营期也需要对项目运营的质量,项目收益的实现以及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合同的变更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关的披露,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加强对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这样的话有利于防范PPP项目的风险。所以这一点跟刚才靳厅长所讲的也完全一样,加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对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监督,也包括对他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谢谢大家!


NO.4

央行曾辉:将完善PPP政策框架 规范PPP项目融资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曾辉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曾辉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相关部门完善PPP政策框架,引导金融部门合理规范、创新PPP项目融资模式,满足PPP发展过程中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融资需求,同时坚持真实出售、破产隔离,规范、稳妥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将PPP打造成多方共赢的有效机制和平台。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曾辉:尊敬的各位来宾上午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在公众领域推进PPP模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关部门通过制定法规等不断制订PPP框架,为金融支持PPP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17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PPP资产证券化通知,推动PPP证券化规范健康发展。根据论坛的安排我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是科学把握PPP的发展规律,PPP是国际公认的,市场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更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机制创新。各地PPP项目实际推动力度比较大,项目落地率也是逐年上升,支持PPP项目的新办法、新措施、新渠道不断涌现,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PPP处于发展初期,面临配套制度不完善,民营资本参与较谨慎,部分项目实施不够规范,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年攻坚战的关键节点,规范发展PPP以及规范地对PPP进行融资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我们要加强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对PPP项目的保障,从国际经验来看,清晰、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推广PPP的基础性条件,也是PPP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参与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基础性的PPP架构已经建立,但是仍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尽快推出。

  二是正确认识PPP业务的实质和重大意义。PPP首先并不是融资工具和融资途径,PPP是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规范的PPP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大包大揽,更不会兜底认账,而是在合理评估未来财政支出可持续能力的情况下,以投资回报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为核心,推动公共服务从政府独立提供到各方合力提供这样一种方式的转变。

  三是高度重视PPP项目实施不规范造成的风险。在十九大,习总书记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年攻坚战,今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这种大背景下,各地方、各部门、各机构对于PPP的规范发展,以及对它规范地提供融资都需要加强制度规范和资金保障体系的建设,避免不规范的PPP成为风险的滋生。

  我国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职能和思路的转变,更需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配合地方政府规范地落实好PPP项目的落实。只有这些基础条件具备了,政府、社会资本、金融资金的政策预期和参与性经营才能稳固,PPP才能真正地落实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个谈一下金融支持PPP的有效模式。从各国来看,PPP的成功需要金融部门给予支持,PPP项目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期限长,传统的融资方式和工具难以很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金融部门应根据PPP项目的特点,探索PPP融资需求特征,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提供金融产品、提供覆盖PPP项目全命周期的、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针对PPP不同阶段,创新提供不同形式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通过开发性和商业性的金融相支持,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支持,综合运用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金融工具,满足PPP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同时,PPP的开展也能够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项目评估的能力,在为PPP提供金融支持的时候,金融部门应该充分把握业务推进和制度建设的关系,提供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

  一是加强对PPP模式的深入研究,充分分析PPP模式和传统模式,在还款来源、追溯权、管理模式、融资期限的关系。

  二是加快PPP特点的内控机制和体系,充分考虑项目的真是收益、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政府支持的方式,权责利的分配方式,征信措施等多种变量。

  三是完善项目审批、权责认定和绩效考核等机制,充分考虑宏观因素、外部因素的变量影响,合理设计风险分担机制。

  最后想谈一下资产证券化对PPP的支持作用,2005年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了13年,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资产证券化在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实体经济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证券化服务PPP,对于盘活PPP存量资产,增强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规范审核、信息披露也有助于推进PPP项目自身规范性的提高,推进PPP项目的进一步提升。

  关于资产证券化,我想谈两点:第一个资产证券化服务PPP,一定要服务宏观大局,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符合宏观政策调控和引导的方向,避免资产证券化成为过度加杠杆,过度扩大债务的通道。二是坚持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核心,其本质是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交易结构的简明化,信息披露的充分化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总体发展方向,我们鼓励以规范的,标准化程度高的资产通过规范、透明的方式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配合相关部门完善PPP政策框架,引导金融部门合理规范、创新PPP项目融资模式,满足PPP发展过程中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融资需求,同时坚持真实出售、破产隔离,规范、稳妥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将PPP打造成多方共赢的有效机制和平台。

  谢谢大家!


NO.5

范永芳:融资是PPP目是否真正落地的一个标志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监范永芳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监范永芳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融资是PPP项目是否真正落地的一个标志,项目的融资落地牵涉到很多因素,不能简单说头疼治头,脚痛医脚,说融资就融资。这些因素包括项目本身的质量,社会资本的能力和统筹资源的能力,加上区域政府的层级、信誉、合同的完备性,风险分担的合理性等。范永芳希望大家从认识上统筹考虑,主动地管控。

  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永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与今天的论坛,也非常高兴见到很多的合作伙伴和老朋友,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

  今天根据咱们会议的安排,我主要是向大家来报告一下我们中国PPP基金的融资创新的工作,主要是聚焦于PPP项目的资本金融资。因为作为一个专门做政府PPP的引导基金,从201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积极地参与PPP项目,一直致力于参与规范的PPP项目的规范运作,推动咱们规范环境的打造。我们也一直致力于解决咱们PPP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能够持续地推进中国PPP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同时,为了实现项目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我们也在努力地进行市场化运作。

  基于上述的定位,我们的投资不限区域、不限规模、不限行业、不限大小,不限所有制限制。是要规范的真PPP项目,我们是有意向参与。这几年我们在PPP的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简要给大家汇报五点。

  第一个创新是认识上的创新,我们认为一个PPP项目是否真正落地,它的融资是否真正落地是一个标志,而一个项目的融资落地其实牵涉到很多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说头疼治头,脚痛医脚,说融资就融资。我们从认识上来讲,PPP项目的可融资性是牵涉到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项目本身的质量,社会资本的能力和统筹资源的能力,加上区域政府的层级、信誉、合同的完备性,风险分担的合理性等。所以我们从认识上我们是希望大家统筹考虑,主动地管控,如果一个影响可融资性的因素有问题,我们能否通过其他因素的加强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是责权利分配上的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提倡同股同权投资,真股权投资。但是我们认为同股同权和真股权也不代表相关的合作方就是绝对的完全的什么样都同等权利和责任,我们认为对于责任、权利、利益、义务还有收益的这种划分和分担,应该基于不同的合作方他们的能力、他们的优势,他们对于项目的贡献来划分的,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责权利分配方面的创新。

  第三方面是合作模式的创新。我们现在有十多种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主要是基于项目的特点和合作方的需求来确定的,只要不违法、不违规,我们都可以去,大家通过公开、公平市场化的洽谈达成合作。

  第四方面是工作过程的创新,我们希望大家的工作前移,比如说在识别阶段,大家参与“两评”方案的编制,在准备阶段,我们参与实施方案的编制,在招投标和市场测试阶段,大家也参与市场测试和招投标,来共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第五方面的创新是协同方面的创新。我们认为自己不仅仅是做资本金的一个基金,我们是希望不单自己的资本金,我们也希望社会上能够提供资本金的其他机构,包括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包括一些社会上的战略投资者,大家一起来解决PPP项目的资本金问题。不光是资本金问题,我们也希望跟咱们金融机构一起来解决债券融资问题,不光是资金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打造成一个平台,因为我们自身的定位决定了我们跟咱们PPP行业的任何一方,不光是政府、实施机构还是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咨询机构,我们都是合作关系,不是竞争关系,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自己打造成平台,做平台上的创新,给咱们PPP行业的各相关方都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我简单地跟大家汇报五方面的创新,但是我们也很清楚,我们目前可能离社会上、行业上大家的期望还差很远,所以我们认为管理没有最好,创新也没有止境,接下来希望继续在行业内的领导、专家、机构的帮助下继续努力,做好我们的金融创新。

  最后再次对行业内的各相关方对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谢谢大家!


NO.6

谭志国:PPP项目融资难是因为风险分配不合理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

  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出席并发言。

  谭志国认为,造成PPP项目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有来自于政府方、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问题,也有项目本身的问题,例如项目本身有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他指出,核心还是风险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风险的分担机制和风险的规避措施还没有完全系统化地建立起来,所以才导致了融资困难。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谭志国:谢谢刘院长,按照主办方和主持人的安排,让我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谈一谈目前社会资本在PPP项目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刚才几位领导在发言的时候都有提到PPP模式本身它不是一个融资方式,但是在整个的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它又必须需要融资,它是整个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起点,我们PPP项目要强调后续的运营,我们要运营必然要有可运营的实施,我们要去建设,要去建设、要去融资必然是要投资。如果融资问题遇到了障碍,那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有效落地。那么从第三方工作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我个人的体会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把它总结为本金高收益低,所谓的本金高就是资本金,刚才两位专家提到这一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基本制度,基础设施的项目通常是在20—30%,本身投资额很大,再加上比例刚性的要求,因为资本金不到位,后续的债券融资无从谈起。收益低是相对的,我们现在讲融资难或者是融资贵,我理解是在我们项目所能接受的条件和成本之下的难和贵。那么对于大量的这种基础设施的项目,本身相对收益不是特别高,因为它有公益性,同时因为部分的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导致了收益率的偏低,也直接影响到融资的可落地性,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期限长、手续繁。期限长大家都知道,项目的周期基本上都在20年、30年之间,市场上能与之相匹配的长期资金,相对于目前的需求来讲是不足的。如果这种资金的使用期限和项目的存续期限不个匹配,那必然会带来流动性的问题,会带来债务风险的问题,所以它是关键,这种期限的匹配。那么手续繁,其实我想说的是项目前期手续,我觉得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传统的基本建设的流程要求和证照要求,与PPP项目实施的要求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要求,我觉得它是不兼容、不匹配的,或者至少是在某些点上,时点上不兼容、不匹配,主体上也存在着不兼容、不匹配,而我证照的主体和融资的主体时点上不匹配,主体上也不匹配,这样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审批的时候遇到障碍。那么对于刚才几位专家讲的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这种主体时点上的不兼容,也会影响到它在实际当中的推进和运用,所以前期手续的不兼容、不匹配也很重要。

  第三个主要的困难和挑战就是征信难、渠道少。征信难,现在主要的表现是在做项目的时候体会特别深,现在在市场上能够真正做到无追索、有限追索的PPP的真正项目的融资非常少,基本上从金融机构的角度都需要社会资本提供担保和联带责任。那么都是来自于项目外的这种,或者是大部分来自于项目外的主体担保,这跟当时设计PPP项目公司的制度不一样,本来的本意是让项目公司和社会资本进行风险隔离,但是实际上操作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我觉得还是难以完全实现。

  退出的渠道比较少,比如像股权。那么股权的话,可能对于这种以运营为主体的投资人,我们要求它长期持有,这是完全合理的,非常严格。但是目前实际的市场有什么情况?可能很多和运营商联合来投资项目,解决资本金投资的纯粹的财务性投资人,对于这类投资人的股权投资,我个人感觉至少是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的项目还不能做到分别对待,这样他必然会影响到这种财务性投资人投资的积极性,因为它的流动性不好。那么后续这种运营期的盘活,无论是资产证券化或者是其他的ABS等之类的产品,实际上在这种运用的时候,因为手续的问题,因为时点的问题,其实还并没有完全地大面积或者是大范围地推广,也影响到很多项目资金的使用。这是征信难,渠道少。

  总体是这三个方面,造成融资难这一问题不是单一的,可能它有来自于政府方,有来自于社会资本的问题,有来自于金融机构的问题,也有项目本身的问题。项目本身也有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它的核心我个人的认识,我认为这个核心还是风险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叫风险的分担机制和风险的规避措施还没有完全系统化地建立起来,所以才导致了目前这样一种融资的困难也好,障碍也好,这是我的一个认识。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丨财政部:5年来PPP带动投资6.6万亿严控10%红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