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探讨】PPP模式下的基金运作


来自:中国PPP知行汇     发表于:2017-04-13 00:57:48     浏览:362次

《新理财》:目前,PPP基金投资领域存在区域差别很大、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出现?



黄耀和:市政交通建设、房产开发、医疗养老等项目是目前PPP基金投资的热点所在。按照PPP项目社会资本获取投资回报的三种方式,分为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也叫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者付费类项目,投资回报主要来自项目经营收益。PPP基金投资要看重项目本身的情况,包括项目市场化程度是否很高,未来经营情况如何,现金流预测是否准确,等等,因此上述领域项目更市场化。而社会保障、林业、科技等盈利模式不清晰、项目建成后特许经营期难获利。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地域分布之中,部分省份PPP模式发展速度慢。现有PPP项目的行业领域分布不均,真正适宜并能够实际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医疗、养老、文化、水利、新能源、环境等公共服务项目储备不足,目前推出的PPP项目难以吸引包括PPP基金在内社会资本的眼球。



《新理财》:您如何看待目前众多PPP基金所存在的民间资本参与率低、落地率低、轻视后期运营等诸多问题。您觉得,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该从何种角度改变这种现状?



黄耀和:目前PPP基金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没有理顺政府与民间,公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关系导致的。我认为,第一,要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打造引导基金的专业管控团队,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政府不在“细枝末节”上“较劲”;第二,专注做好股权投资,不做债权投资。通过股权投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沉淀到实体经济中,股权多元化供给释放项目和企业本身的潜在能量。第三,充分联合银行等多方力量优化对PPP项目的运营管理。比如通过银行参与政府引导基金,开展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安居工程、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业务营销、产品设计等方面具备相对完善的管理经验,可以服务PPP基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新理财》:在参与PPP基金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应如何协作?对于企业来说,在参与PPP项目时,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



黄耀和:PPP项目的三方合作者最重要是要保持紧密合作型的关系,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够结合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各自的优点。第一方政府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一般对市政工程和公众事业的需求有着较深的了解,能够有效的识别和筛选潜在的项目。同时,地方政府也能相互配合,更加有效的衔接不同领域的项目。另一方面,企业作为营运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在专业技术、项目管理、融资、投资上具有优势,并同时拥有政府机构所缺乏的灵活性。外资企业更能把国外的建设经营经验引入国内,从而提升国家的项目质量。而金融机构,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方,也担任了重要的任务:一个项目的资本一般30%是自有资金,剩余的70%都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过去,有政府的信用兜底,项目成败无所谓,只要政府认账就可以。但未来,金融机构在参与PPP项目时若不能合理预见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存在的风险,并建立配套应急机制,贷款可能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与另外两方保持紧密的合作,参与项目的决策评估与实施方案设计来保证整个PPP项目能过成功运营。



(说明:微信平台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对于无法核实真实作者或者作者出处有误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保护知识产权是对作者的基本尊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合同核心条款(一):项目用地
下一篇: